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媽媽動動更健康

孫儷等明星孕期運動的照片被不斷刷屏。在眾多明星孕媽媽的帶動下,「好吃懶做」的安胎方式已經逐漸被取代,越來越多的孕媽媽加入到了孕期運動的隊伍中來。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馬良坤表示,無論從自己的健康,孕期身體的舒適程度,產後身材的恢復,還是從寶寶的生長髮育等方面考慮,孕期動起來都是好的選擇。

1985年,美國婦產科學會發布第一個針對孕婦的鍛煉指南,建議孕婦在運動期間心率不應超過140次/分,並且不鼓勵劇烈運動超過15分鐘。1994年,又取消了對於心率不超過140次/分的限制。

2008年,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出版了第一本針對健康成年女性的妊娠指南建議,有無高強度運動經驗的孕期,以及產後期的健康女性,每周應該做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活動。

2015年,最新的孕期運動指南:鼓勵非異常妊娠孕婦積極參加有氧和力量體能鍛煉,包括跑步、騎健身車,以及做改進版瑜伽,並建議,孕婦一周應做數次20分鐘~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

孕期運動貴在堅持

如果是逛街、散步,就算你走了一萬步也不能算作合格的運動,只有達到一定強度的運動才有效果。用心率公式計算(220-年齡=最大運動心率),孕期的運動達到中等強度就可以了,也就是運動時心率達到最大運動心率的60%左右就算合格。覺得測心率太麻煩,也可以進行談話測試,以孕媽媽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正常交談為標準。但如果你是可以唱著歌的話,那說明你的運動強度不夠,需要加強。

如果你在孕前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在開始孕期運動的初期需要3周左右的時間作為適應期。這個時期可以安排每周2次~3次,每次30分鐘~45分鐘的運動時間。適應期過後改為每周3次~5次,每次45分鐘~60分鐘。

有氧運動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它具有一定強度,需要持續一定時間,卻並不過度消耗氧氣。有氧運動在孕期能起到加強心肺功能的作用,從而促進身體對氧氣的吸收,因此對孕婦及胎兒都有直接的益處。可以做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和騎自行車。

力量訓練也同樣重要。因為生寶寶的時候,你不僅要有強大的心肺功能,更需要有足夠的力量讓寶寶順利出生。孕期的力量訓練以核心肌群的鍛煉為主。有運動常識的人一定知道,所謂的核心肌群指的是整個腰腹部周圍的肌群,以及盆底肌。但是孕期的核心區域需要擴大範圍,無論孕期運動的目的是什麼,最終所有的運動成果都將在分娩時派上用場,因此要在常規定義的核心肌群的基礎上,增加大腿肌群以及手臂肌群,稱之為「孕期的大核心」。

適不適合運動看什麼

孕期運動的絕對禁忌證包括:伴有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心臟病;限制性肺疾病;宮頸鬆弛或宮頸環扎術後;有早產風險的多胎妊娠;妊娠26周後胎盤前置;中晚孕期持續出血;早產;胎膜早破;先兆子癇或者妊娠期高血壓;重度貧血。

孕期運動的相對禁忌證有:貧血;未經評估的心律不齊;慢性支氣管炎;控制不良的Ⅰ型糖尿病;極度病理性肥胖;極度體重過輕(BMI<12);既往一直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控制不良的高血壓;受限制的骨科疾病;控制不良的癲癇;控制不良的甲狀腺功能亢進;重度吸煙者。

不過為了確保安全,即使你沒有上面列出的相關癥狀,在孕期打算開始運動之前要先徵得醫生的同意,然後需要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才可以開始運動。

運動之外的注意事項

要選擇較好的運動環境,室內運動需要保持空氣流通。室外運動時盡量選擇人少車少的地方。夏天需要避開室外溫度較高,紫外線強度較大的時段。空氣汙染的季節盡量選擇室內運動。

運動時選擇寬鬆舒適的服裝,隨時注意補充水分和能量,防止低血糖的發生。進食30分鐘後再做運動。每次運動持續的時間不宜超過60分鐘。運動前後都要數胎動。運動後2小時~4小時應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

如果出現陰道出血、頭暈、頭痛、胸悶、胸痛、肌肉無力、胎動減少、胎膜早破、小腿疼痛或腫脹、呼吸困難等情況,必須立即終止運動,儘快穩定孕婦及胎兒的情況,必要時及時就醫,並且在情況穩定之前不要繼續運動。

孕期安全是第一要務。雖然不能以安全作為借口不動或者少動,但是也不能隨意增加運動強度。應該認真聽取醫生的意見,在醫生確認後開始運動這一點很重要。具體的運動方案應該請專業的運動指導老師在對身體狀況和既往的運動史做出評估之後來制定並實施才更穩妥。

「好吃」「懶做」不能都佔

小張35歲,孕25周,常規產檢OGTT試驗,餐後1小時血糖11mmol/l,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她無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不規律運動。運動建議:孕期瑜伽,初期2次/周~3次/周,30分鐘/次;一段時間適應後:3次/周~4次/周,45分鐘/次~60分鐘/次。運動中最佳心率:110次/分~130次/分。飲食建議:主食中有一半是粗糧雜糧;1~2袋牛奶,1~2個雞蛋;適當攝入豆腐、豆漿等,一個蘋果,一把堅果,一斤綠葉菜。每天應該至少吃3次中等量的正餐和2次~4次加餐。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和飲食調理,小張的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孕39周自然分娩了一名體重適中的男孩。

類似這樣的例子在門診中並不少見。現在的生活條件使我們的營養水準處在過剩或不均衡的狀態下,與相應的外在因素疊加在一起,就出現了很多糖媽媽。大部分的糖媽媽在寶寶出生之後,血糖就恢復正常了。但是,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媽媽在中老年或者再次懷孕的時候,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其實,對糖媽媽來說,吃得合理、動的科學,用運動和飲食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大多數糖媽媽是不需要胰島素乾預的。

怎樣才是吃得合理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有特殊的膳食需要,主要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減少脂肪攝入,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這樣做既保證為寶寶生長髮育提供必要的營養,也控制了血糖指標和體重增長。

主食以五穀和豆類為主。除了米、面之外,應該多吃玉米面、蕎麥麵、燕麥片、小米和各種豆,其實就是要多吃粗糧雜糧,這樣可以延緩血糖的升高。綠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粗纖維,並且含糖量很低,因此可以不限量地吃。大多數的女生都認為水果不僅口感好,富含維生素,還可以美容瘦身,所以很多孕媽媽在孕前就對水果有所偏愛,在孕期仍然保持這種習慣。但是對「糖媽媽」來說,這樣的習慣需要改一改,比如香蕉、葡萄、龍眼、西瓜等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是不能多吃的。應該優先選擇如草莓、菠蘿、柚子、奇異果這些可溶性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的水果。最重要的是少食多餐,即使沒有飢餓感也需要定時加餐,這樣全天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均衡地分配,有利於胰島素持續穩定的分泌,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

如何才是動得科學

骨骼肌指數每增加10%,出現胰島素抵抗的風險就降低11%,糖尿病前期風險下降12%。人在運動時首先消耗的糖,血糖是骨骼肌收縮的主要能量來源,肌肉是消耗血糖的「主要陣地」。肌肉多了,胰島素的敏感性才會增強。

正如文章開始說的那個例子,給「糖媽媽」的運動建議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運動初期,剛開始規律的運動身體各方面都需要適應,因此每周2次~3次,每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控制在30分鐘左右。大概兩周以後身體逐漸適應了,可以調整為每周3次~4次,每次60分鐘左右。在運動中要隨時關注自己的心率。心率不能過快,以免造成自己和寶寶呼氣窘迫,但是為了達到鍛煉和控制血糖的目的,心率也不能過慢。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正常說話交流,但是如果你可以哼著小曲,說明你的運動強度不夠。

我經常對孕媽媽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好吃」、「懶做」,不能兩樣都佔。如果你「好吃」就不能「懶做」。你必須想辦法把你吃的東西通過運動轉化成能量,把多餘的部分消耗掉,這樣身體才能健康。

孕期瑜伽應該怎麼做

大多數孕媽媽認為不適癥狀是無法避免的,如下背部疼痛、呼吸困難、全身乏力。似乎這些都是懷孕導致的必然結果,自己能做的就是忍耐,直到孩子降生。只有當我們具備了積極改善身體的經驗,才知道自己能做的並不只有忍耐。瑜伽,就是為了讓我們成為守護身心靈不同層面的健康的積極參與者。同時,在給自己帶來積極改變的體驗中,積極性和自信心自然而然地激發出來。媽媽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對於寶寶今後的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

方便堅持的運動

瑜伽練習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不會因為颳風下雨或者空氣品質等原因而被迫中斷。只要家裡有能放下一張瑜伽墊的空間即可。瑜伽練習時,可以利用一整塊的時間,比如一個小時來進行練習,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練習。我經常一邊跟我的學生談話,一邊把後背靠在牆上,雙腿屈膝,大腿小腿呈接近90度的狀態,以此來強化我雙腿的肌肉力量。同時這個體式很快就能使心率到達運動強度所需的心率水準,達到增強心肺功能的目的。

鍛煉柔韌性和平衡感

安全對於孕媽媽格外重要,運動能鍛煉反應能力和平衡能力。特別是瑜伽,通過一般體式的拉伸使韌帶更加的柔韌,關節更靈活,平衡感更強。遇到突發事件,比如沒注意被台階絆了一下,能快速反應並且不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即便是平時走路或者做其他事情,也會比那些沒有瑜伽經驗的人更靈活也更安全。

放鬆身體+增強專註力

除了有身體層面的益處,練習孕婦瑜伽還幫我們增強保持專註的能力。孕期瑜伽會給練習者一個機會和方法,學習如何有意識地放鬆。從孕期到分娩,這一點非常重要。一次宮縮和下一次宮縮的間隔,是為了身體有機會休息,恢復體力。在孕期,我們越多練習有意識的放鬆,越有可能在分娩的時候體會到相同的、有意識的「放下」。而且有意識的放鬆也非常適用於新手媽媽。她們的睡眠時間大多少於平時,需要找到辦法有效地恢復體力。

孕期不同練習重點不同

孕早期屬於相對不穩定時期,身體和意識對於懷孕還需要一定的適應。這個時期會出現例如晨吐、反應遲鈍、身體倦乏等不適。有時,骨盆區會有放電感或疼痛,可能還會有下背部酸痛、頭痛、尿頻或者情緒異常等情況發生。因此,孕早期的瑜伽練習以坐立的體式為主,比如簡易盤坐活動手臂的一些體式、坐山式、坐角式等。這些體式能夠在鍛煉手臂的同時,擴展骨盆區域的空間,確保適當的血液循環和充足的空間。還可以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簡單的呼吸法和冥想的練習,以緩解一些不適。

從13周~28周的孕中期也被稱為孕期瑜伽的黃金期。孕早期的不適癥狀消失了,孕媽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適應了懷孕這一事實,並與寶寶建立了相對穩固的關係。這個時期,孕媽媽的身體還不沉重,因此這是孕期增強肌肉提升力量的黃金時期。可以多練習一些站立的體式,有助於強健脊柱和拓寬骨盆,增強從骨盆底向上的提起感,減輕腹部壓力。比如兩大腿內側夾瑜伽磚的站立山式等。

同時,要增加手臂力量的練習,既能緩解肩頸不適,也是為了分娩時儲備力量。如手臂上舉式和雙手夾磚的抬手臂等體式。孕中期可以開始對盆底肌進行規律的練習,有助於順產以及縮短總產程,同時為產後盆底肌的修復打好基礎。

第29周開始直到分娩為孕後期,練習重點首先是鞏固前一個階段的運動成果。另外增加一些為分娩做準備的練習,比如孕中期已經開始的盆底肌練習,此時需要堅持練習。增加冥想和呼吸法的練習,在分娩的時候能緩解緊張和陣痛。在孕中期肌肉力量建立起的基礎上,增加有支托的深蹲,即後背靠在牆上,雙腿分開齊肩或稍寬於肩膀,雙手扶牆同時身體靠著牆緩慢的下蹲,直至臀部落到下方的支托物上(建議用兩塊疊加的瑜伽磚)。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體式中,雙腳呈現略微外八字的狀態,雙膝要保持分開且膝蓋與第二個腳趾在同一條豎線上。如果孕婦已經出現了恥骨聯合疼痛,倒剪式能夠適當緩解恥骨聯合疼痛和下肢靜脈曲張,但仰臥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王瑜整理)

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

規律的運動能夠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其實,懷孕只是大多數女性人生中的一個相對特殊的階段。大部分的孕婦是沒有妊娠期併發症的健康人,是應該在備孕期、孕期和產後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並進行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和力量練習。孕期運動能夠增加肌肉的力量,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增加胎盤血流,促進胃腸蠕動減少便秘,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控制體重,縮短總產程時間,以及減少產後抑鬱症的發生等。

規律運動可改善孕期合併症

運動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和血壓水準。對於那些有糖尿病、高血壓家族病史的孕婦,或者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規律的運動習慣能夠穩定血糖、控制血壓。拿妊娠期糖尿病來說,人的骨骼肌指數每增加10%,出現胰島素抵抗的風險就降低11%,糖尿病前期風險下降12%。我們都知道,人在運動的時候會消耗熱量,但首先消耗掉的卻是糖,肌肉是消耗血糖的「主戰場」。所以,運動中增加肌肉水準不僅是為了增加力量,為分娩做準備,還能夠很好地控制血糖指標。

運動是自然分娩的好幫手

運動能夠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無論是從你自己的健康和產後恢復的方面考慮,還是對寶寶的健康以及今後的影響考慮,自然分娩是公認最好的分娩方式。對孕婦來說,分娩時的陣痛會使子宮下段變薄,上段變厚,宮口擴張,這些會使產後子宮的收縮力更強,有利於惡露排出、子宮復原等。對於胎兒來說,分娩時子宮的收縮,能讓寶寶的肺部功能得到鍛煉,肺泡更容易擴張,出生後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也會減少。子宮的收縮及產道的擠壓有利於胎兒呼吸道內的羊水和黏液的排出,大大地減少出生窒息的發生,同時能夠降低新生兒肺炎的發生率。胎兒在產道內受到觸、味、痛覺及本位感的鍛煉,促進大腦及前庭功能發育,對今後運動及性格都有好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