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斷直聯”靴子落地,支付行業第二梯隊未來在哪?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2017年8月,央行發布《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規定所有支付機構必須在2018年6月30日之前接入網聯,切斷之前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模式。

在將近一年的時間內,在央行推動下,包括銀聯和網聯兩家清算中心、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參與到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斷直連”中。

而據央行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社會資金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支付業務量穩中有升。其中,非銀支付2018年第一季度交易筆數、金額再創新高,筆數突破1000億筆,金額突破50兆元,同比分別增長134.00%和93.15%。

我們發現,在支付市場持續高速增長的背後,行業格局正在被重新改寫:B端市場正在點燃整個支付行業的激情,越來越多的大鱷在蜂擁而入。

螞蟻金服、騰訊金融都不約而同地確立了以To B服務為核心的科技公司的定位,旗下的支付寶和財付通也通過針對性行銷方案等手段不斷加大對線下服務商的扶持力度,以快速佔領B端市場。還有京東金融、蘇寧金融等,也嘗試把用戶、數據、流量跟商戶打通,推出To B行業金融解決方案。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家公司,雖然並不處於支付行業的第一梯隊,但在“斷直聯”後,或許能夠代表第三方支付行業未來的走勢,那就是連連支付。

在支付行業第一梯隊中,由於巨頭企業在場景化的覆蓋面已經足夠廣泛,用戶的支付習慣也早已養成,因此可以預見到在“斷直連”後,支付市場中第一梯隊的市場格局並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而最可能產生變數的部分將反映在第二梯隊中。

“斷直聯”後,支付產業的出路在哪?

根據網聯日前發布的檔案顯示,截至目前,462家銀行、115家支付機構全面接入。微信、支付寶也已提前宣布,全面完成系統對接。

我們不禁要問,“斷直連”之後,第三方支付行業究竟將迎來哪些實質性的變化,支付公司的業務將如何發展,支付行業的未來將如何走向?

其實關於網聯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究竟是什麽樣的合作模式,“斷直聯”後帶來怎樣的改變,我們可以參考此前銀聯公布的相關資訊。“斷直連”後,兩大支付巨頭與清算機構的合作鏈路將變為“商戶-收單機構-銀聯-A/T-銀聯/網聯-髮夾行”,而不再是“商戶-收單機構或聚合支付服務方-A/T-髮夾行”。

不難看出,付款流程發生了巨變,支付寶上用銀行卡付款消費後,交易類型變成了:網聯協定支付。

事實上,央行推動網聯成立的意圖也非常明顯:利於監管。近幾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快速發展,給支付和金融市場造成了混亂。而網聯的成立,通過可信服務和風險偵測,可以防範和處理詐騙、洗錢、釣魚以及違規等風險。從某種程度上講,網聯可以減少銀行與眾多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的繁瑣過程,特別是一些中小型銀行。網聯可以讓參與支付的各方,權責逐漸變得更加明確、清晰和獨立。

連連支付CEO 潘國棟

而對於支付業務的影響,連連支付CEO潘國棟告訴鈦媒體記者,“斷直聯”之後,最大的影響莫過於所有支付公司的銀行通道都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行業支付管道的基礎設施將形成統一化和標準化,這對於一些金融管道能力較為薄弱的支付公司來說反而是一個機遇,可以快速實現金融通道的完備性。

同時對於金融管道較為健全的支付機構來說,這也是間接促進行業進化的一次創新性改革:因為在“斷直連”以後,以支付通道服務作為主要業務的支付公司之間必然會面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而支付機構之間又不能再以低成本的通道費率和通道數量這種底層的基礎服務實現差異化競爭,這必將倒逼一些支付企業迫切通過產品創新、業務創新以及服務創新以保證持續發展和盈利。

相比以往與各大銀行建立的直連管道,對於第一、二梯隊的支付公司而言尤為重要,在過去的幾年為這些大的支付公司提供了通道費率的競爭優勢。但現在銀行通道的差異不複存在,如果過往它的核心業務能力隻停留在通道業務上,將會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在潘國棟看來,隨著“斷直連”靴子的落地,未來支付行業或將形成三大市場:C端用戶支付市場、B端企業級支付服務市場和跨境支付市場。而B端市場潛力無限,但它對支付提出的要求也遠高於C端。支付機構能否以金融科技賦能,實現商戶綜合解決方案的定製化,將成為此輪支付競逐B端的關鍵賽點。

“這三個市場都是擁有足夠廣闊的發展太空,也將決定著在斷直連之後支付行業的整體走向。但C端市場的滲透率已經十分充分,相較而言,B端企業級支付市場和跨境支付市場屬於新生藍海市場,潛力無比巨大。”

潘國棟表示,B端企業級服務,在未來的市場地位會愈加明顯的凸顯出來。連連支付的戰略思路是,以支付為核心布局全產業鏈的閉環服務,就像一台電腦中的核心部件芯片,把自己打造成為企業級支付服務的‘英特爾’,在商戶的背後默默地提供支撐和服務。

因此連連支付從一開始的布局裡面,就將自己定位在B端,並以此確定了三大戰略方向:

第一步,明確B端定位。此時兩大巨頭在C端市場的競爭已經十分膠著,為避其鋒芒,連連支付將目標鎖定在企業級市場;

第二步,深耕行業定製服務,在20多個行業縱向切入服務上萬家商品交易平台,對每一垂直行業的需求和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構建了清晰的交易模型;

第三步,聚焦“支付+”,以支付業務作為基礎核心和切入點,以技術賦能支付,逐漸衍生出大數據風控、區塊鏈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為客戶的商業模式進行賦能,讓客戶擁有利用技術與資訊手段統籌供應鏈上下遊風險管理的能力。

其實從這三點而言,連連支付早已不是一家以通道能力來發展業務的公司。潘國棟認為,“斷直聯”對連連支付而言恰恰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以前在管道競爭的時候,價格戰、低費率等對小微中小支付公司而言反而是一個製約。而那些只能夠依靠價格或者通道能力來競爭的公司可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同樣B端支付並不是新生事物。十餘年前,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就開始為解決企業間的支付痛點提供服務。但隨著國內人口紅利帶來的消費更新,近年來,國內C端市場異軍突起,贏得了外界更多的關注。眼下,C端流量紅利依然誘人,但依靠簡單的流量直接變現換高速增長的模式已近瓶頸。若要繼續掘金流量紅利,就需要借助科技驅動,不斷提升B端商戶服務C端用戶的效能。

另一方面,來自B端市場自身的支付需求也越來越大。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更新、產融結合等步伐加快,B端市場對支付服務深入行業、助力效率提升的需求快速升溫。可以看到,與十餘年前相比,客戶的支付需求早就從最初的單一支付及資金結算,擴容到如今要有兼具集合資金歸集、數據互動、會員管理、行銷助力等綜合化支付解決方案。

用金融科技賦能支付產業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連連支付成立於2003年,2011年獲得了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2013年開始真正發力支付業務,儘管發力支付行業不過5年時間,但根據易觀報告顯示,已連續三年保持了國內移動支付行業第四的交易規模體量,僅次於支付寶、財付通/微信和平安付。

截止今年6月,連連支付歷史總計交易規模已突破2兆元人民幣,單跨境支付業務一項,在今年上半年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共累計服務了中國30萬跨境出口電商賣家。

市場蛋糕足夠大,但要攻佔B端市場,沒有那麽容易。從近年來支付服務發展路徑來看,每一次重要的技術創新都推動著支付產品的快速迭代更新。隨著大數據、AI、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日趨成熟、步入商用,它們也將為B端支付的發展帶來更大量級的爆發。

潘國棟認為,在B端企業級支付市場中,向合作企業疊加“支付+”的服務,或許將成為這個領域中唯一一條可行的路線。而在“支付+”的疊加範圍之內,除了更好的利用大數據、技術服務和產品創新以外,區塊鏈也成為比較熱門的研究方向。

目前,市場中對於區塊鏈的探討多數浮於代幣的發行,正是由於資產市場的浮躁才也催熱了代幣市場的火熱,然而監管機構早已命令禁止代幣的交易與發行,這並不是一條可行的路線;另一方面,除虛擬貨幣以外,區塊鏈的真正價值在支付行業中卻並沒有被很好的挖掘出來。

事實上,區塊鏈技術一旦成型落地,對於各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可能將是一次顛覆性的創新:金融服務的本質是風險管理,而區塊鏈的技術革新一方面便是確保了交易的真實性,利用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支付行業所服務的產業,幫助核心企業控制上下遊供應鏈的風險,使核心企業能夠實時掌握上下遊供應鏈資訊,做到資訊安全最大化;另一方面,企業上鏈以後,可以通過區塊鏈實現資金流、資訊流、物流“三流合一”的完全匹配,而銀行也正是需要第三方的交易數據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幫助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潘國棟認為,以支付為核心的“支付+”解決方案,對於推動傳統行業互聯網化、重構商業模式、服務實體經濟,利用技術與資訊手段統籌供應鏈上下遊風險管理,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金融風險都將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未來,B端企業級支付服務對於助推傳統企業轉型更新、促進我國供給側改革也至關重要。

此外,在跨境支付方面,“一帶一路”和“數字絲路”建設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連連支付品牌的全球化布局也早已經開始,已在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多個海外公司,目標是打造一個能夠服務於全球中小企業的支付與結算網絡,輸出其在支付與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綜合服務能力。

潘國棟透露,在一帶一路與“走出去”的戰略的推進下,連連支付也在積極籌謀,已與非洲、東南亞等地的國家地區的政府和企業開展了深入的溝通與探討,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其目標是輸出成熟的支付解決方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普惠金融做出貢獻,分享我國在移動支付方面取得的成果。(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徐有偉)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