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斷直連”四方歸位:銀聯、網聯、微信、支付寶纏鬥

  “斷直連” 四方歸位:銀聯、網聯、微信、支付寶纏鬥

  李暉

  隨著《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正式實施,以“斷直連”為標誌的支付清算市場合規之戰進入攻堅階段。

  3月31日晚間,由渤海銀行作為收單方發起的一筆1.88元的微信支付交易,經由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參與轉接支付成功。4月1日,銀聯公告稱,中國銀聯與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定,正式開展微信支付條碼支付業務合作。兩大清算機構與微信支付方面的交易遷移均告啟動。

  在一系列監管重拳下,稱霸市場多年“直連銀行”模式正在逐步瓦解。而在此輪市場回歸“四方模式”前,央行就已經通過收緊支付機構的風險備付金,在控風險的同時間接削減機構和銀行間的議價權,為銀聯網聯重整市場奠定基礎。

  這場“斷直連”戰役中,銀聯網聯如何正面對決,銀聯網聯如何收編支付寶和財付通,以及支付寶和財付通之間的激烈纏鬥均是市場津津樂道的焦點。雙巨頭“自由”生長的時代似乎結束了,而另一個四方博弈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斷了誰的直連?

  在“斷直連”前,巨頭創造的“直連模式”已經實質統治市場多年。

  一位上海金融從業者此前曾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傳統跨行清算用到的是各銀行開在央行的準備金账戶。“收付雙方若開戶在不同銀行,需要跨行支付結算,則會使兩個銀行間產生債權債務關係。然後各銀行通過銀聯在其開在央行的清算账戶實現清算,資金流通的過程走的是‘髮夾行—卡組織—收單方—商戶’的傳統四方模式。”

  但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巨頭崛起過程中,創造出的則是一種“三方模式”——支付公司通過虛擬账戶實現和多家銀行卡綁定,同時支付公司也在多家銀行開設账戶,這樣即可以通過虛擬账戶和多家銀行之間“直接連接”最終在自有账戶內完成模擬跨行匯款。而這種支付、清算功能合體的事實,徹底屏蔽了央行和銀聯,不利於金融風險的把控。

  所謂“斷直連”,其意是在此前第三方支付和銀行直接連通結算的過程中加入一個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中樞,以改變目前第三方支付巨頭“自行清算”的歷史問題。

  去年8月,監管即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網絡支付業務”停止直連模式做出規定,要求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账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在2018年6月30日遷移到網聯平台處理。而此次4月1日相關方落實的則是去年12月《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296號文)中對條碼支付業務“必須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處理”的規定。由此,線下線上的支付被全面規範。

  事實上,此次條碼支付“斷直連”的主角即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根據易觀2017年四季度移動支付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家市場份額合計已達92.41%。而記者採訪獲知,包括京東支付等多家涉及條碼支付業務的市場參與者此前就已經實現了四方模式。

  根據此前曝光的支付寶、微信支付條碼業務接入銀聯的初步方案,其描述的四方模式是在原先“支付寶/微信→商戶→收單機構→支付寶/微信”交易路徑的最後一個環節中,加入“銀聯”,交易路徑成為“支付寶/微信→商戶→收單機構→銀聯→支付寶/微信”,由銀聯承擔聯機交易,央行大額系統進行清算,斷掉支付寶微信和“收單機構”的直接連接。

  此前,有輿論對上述流程提出異議,認為髮夾行在四方模式中“消失”了,是否意味著給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髮夾行的地位?事實上,這種論調在去年京東支付和北京銀聯推出“京東閃付”的過程中也曾掀起過微瀾。但業內傾向認為,傳統的四方模式並未受到挑戰。

  資深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崢告訴記者,判斷是否給予了所謂髮夾行資質,對原本的髮夾行是否有影響,首先要看其账戶綁卡資訊,繼而要看卡的交易情況是否穿透給了髮夾行,有沒有改變資金來源和流向的實質路徑,即資金“從銀行出——從銀行進”。“只要實現連接了收單機構、商戶、髮夾行、卡組織四方,又讓銀行與監管機構可以清晰看到資金流動方向,就是正常的四方模式。”

  一位上海資深支付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上述受理流程對傳統四方模式並無影響,銀行扮演的角色沒有改變。由於條碼支付“斷直連”主要是針對線下支付的收單側,在流程中未體現髮夾行也很正常,這其中要看通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账戶的資金來源是账戶餘額資金還是綁定的銀行卡账戶資金,如果使用的是銀行卡账戶資金,這個環節的背後就是髮夾行,支付寶微信隻不過是一個通道和引流方。而如果使用餘額資金,則根本不會涉及髮夾行。

  六組關係 四方博弈

  事實上,早在今年銀聯推出新一代無卡業務轉接清算平台時,業內對銀聯網聯在“斷直連”市場愈演愈烈的跑馬圈地就饒有興趣。記者採訪的多方人士共識在於,目前銀聯和網聯均有業務對標彼此的優勢,二者同質化趨勢愈發明顯。

  “銀聯推出無卡清算轉接平台對標網聯協定支付,網聯也推出了商業委託支付對標銀聯代收平台,此後網聯銀聯幾乎同時發布條碼收單業務方案。”有支付業者認為,二者顯然在互相研究中追求“你有的我全有”。

  從市場角度看,引發雙方爭奪的確實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此前曾有數據顯示,因第三方機構結算繞轉銀聯,導致銀聯每年損失的手續費就約30億元。

  頗為微妙的是,3月22日,在“斷直連”前一周,銀聯和網聯相繼在官網和公眾號上對外發布了雙方高層會面的消息——銀聯總裁時文朝會見來訪的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總裁董俊峰一行。銀聯當日發布的公告稱,雙方就為市場提供安全高效的清算服務,進一步密切協作,加快落實央行系列監管檔案要求,共同推動支付市場健康規範發展、防範金融及支付領域風險等進行了深入交流,並達成若乾共識。但隨後不久,該消息被刪除。

  事實上,銀聯和網聯共同競爭條碼支付市場的合理性有據可循。《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中指出,非銀行支付機構向客戶提供基於條碼技術的付款服務的,應當取得網絡支付業務許可;支付機構為實體特約商戶和網絡特約商戶提供條碼支付收單服務的,應當分別取得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和網絡支付業務許可。該表述也定性了條碼支付的劃分——線上的歸互聯網支付,線下的歸銀行卡收單。

  記者採訪的多位支付機構人士透露,目前是網聯銀聯同步接。京東金融副總裁許凌告訴記者,此前京東支付的條碼支付已經實現了四方模式,並且銀聯網聯均有對接。

  前述資深支付行業人士透露,第三方機構目前肯定是銀聯網聯都接起來,互為備份,但最終在交易過程中用誰的通道清算,則要看清算機構的服務效率、定價機制、運營經驗、系統性能。

  在定價機制上,由於目前銀行卡線下線上轉接清算費率是雙軌制,線下收單市場已經有一套清晰的費率規則,但線上支付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則,此前費率是支付機構和銀行一對一的談判。上述資深支付業內人士透露,網聯參與後,其實不會雙巨頭和銀行的定價能力產生明顯影響,主要影響的是一些中長尾缺少議價能力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在銀聯網聯正面對決的關係之外,銀聯和支付寶/微信、網聯和支付寶/微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幾大主體間的兩兩博弈同樣暗流湧動。

  與去年對接網聯和向網聯切量時的情況如出一轍,微信支付在合規之路上顯得更為積極主動。前述跑通的交易和與銀聯簽署協定均顯示其與“二聯”間的關係基本暢通。而與向網聯切量時“慢半拍”類似,對於落實條碼支付的最新情況,支付寶方面表示暫不便表態。在董崢看來,合規壓力下,一大巨頭已經表態,留給另一家拉鋸的時間也所剩不多。

  事實上,在對接兩巨頭的過程中,網聯由於沒有“歷史包袱”理應具有更多“先發優勢”,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薛洪言認為,網聯與第三方支付機構有股權關係,且是純粹的清算機構;而銀聯既是清算機構又有支付機構,與第三方支付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目前業界反映,銀聯依靠十餘年積累的管道能力、行銷能力、系統能力,在參與爭奪兩巨頭清算業務中非常強勢。

  另一方面,兩巨頭之間的博弈在這組多頭關係中則最為激烈。根據易觀數據, 2017年第四季度支付寶和財付通市場份額一升一降,其中,支付寶市場份額佔比從三季度的53.73%擴大0.53個百分點至四季度的54.26%;微信支付從三季度的39.35%環比回落1.2個百分點至38.15%,焦灼纏鬥進一步更新。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