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歲後必須喝牛奶嗎?

我經常聽到媽媽們說:「孩子一歲後要喝牛奶,牛奶含有大量的鈣,對孩子的骨骼發育至關重要。」 牛奶是一種常見且方便的食物,長期以來牛奶一直被吹捧為成長中兒童的鈣和蛋白質來源。幾代父母確信牛奶不僅僅是他們孩子的健康選擇,而是一個必須的選擇。這種說法大概源於奶製品行業強大的廣告宣傳吧。

2013年JAMA兒科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奶製品攝入量較低的國家的兒童骨折發生率低於奶製品攝入量高的國家,包括美國。

越來越多的循證醫學研究支持最佳兒童飲食(包括正餐和零食)不是類似牛奶的某一加工食品,而是「均衡的天然食物(balanced whole food)」 未經加工的水果,蔬菜,穀物, 豆類食物。

可以獲取足夠鈣的食物很多,僅植物就包括綠葉蔬菜,如白菜,綠花椰菜,全穀類,堅果和豆子,豆腐,橄欖油。

事實上,世界有些地區的的人幾乎不喝牛奶,但仍能獲得所需的鈣和蛋白質。據估計65%的人在成年後,消化乳糖(牛奶中的糖)的能力下降,乳糖不耐受在東亞裔人群中最為普遍。一些估計表明,90%的亞裔美國人和70%的非裔美國人是乳糖不耐受,在西非,阿拉伯,猶太,希臘和義大利血統的人群中也很常見。但是在食用未發酵牛奶製品的歷史悠久的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發生率最低。例如,只有約5%的北歐人後裔患有乳糖不耐症。

人類有著長期不吃另一種動物的奶的歷史。人類的老祖先,缺乏乳糖酶(分解乳糖的酶)的基因,不喝牛奶。

倫敦大學研究新石器時代遺骸的科學家們認為,奶牛養殖導致了人類乳糖耐受性的發展。當奶牛馴化為飼養時,農民決定食用牛奶。為了加工牛奶,人體才開始適應。

將牛奶引入兒童飲食的歷史

歐盟於2008年資助了一個研究項目--LECHE(乳糖酶耐受性和歐洲早期文化史) - 探索歐洲食用牛奶的起源。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在公元前4500年的陶器中,發現了牛奶的一些副產品,但是,當時人類還沒有進化到具備消化牛奶的能力,牛被馴化是為了提供牛肉。雖然有報導說,早在15和16世紀,嬰兒用牛角,瓶子和杓子中攝取牛奶和山羊奶。大規模的奶牛場直到20世紀才出現。

在某個時間從母乳轉變為牛奶 - 或者在一歲後引入牛奶,這是後來的概念。根據《Breastfeeding: Biocultural Perspectives 母乳餵養:生物文化觀點》,在古巴比倫,嬰兒經常母乳餵養到2 - 3歲。在中世紀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兒童通常母乳餵養1至3年。直到19世紀初,由於工作需要母親和嬰兒分離,歐洲兒童在大約12個月大時(有時甚至更年輕)開始斷奶。

在西方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職業婦女由於工作,無法進行母乳餵養。《Breastfeeding: Biocultural Perspectives 母乳餵養:生物文化觀點》,一些母親在早上和晚上,在工作之前和之後母乳餵養,中間一段時間喂麵粉,麵包或用肉湯或煮熟的麥片。食物中摻有鴉片類藥物,通常用於治療腹絞痛。使用鴉片類藥物的使用,使夜間餵奶變得困難 - 也減少了母親自身的泌乳。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逐漸適應了消化現成的牛奶以及基於牛奶的嬰兒配方奶粉。

雖然許多當代兒童能夠消化牛奶,但是孩子完全可以接受健康的無牛奶飲食。而且 「均衡的天然食物」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眾多兒童發育問題後總結研究出來的新的兒童飲食理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