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 CSCO | 王寶成教授:中國腫瘤免疫治療新時代

導讀

2018年6月15日,國家食葯監總局正式批準國內首個PD-1抑製劑納武利尤單抗的上市申請,揭開了我國腫瘤免疫治療的新篇章,開啟了我國肺癌免疫治療新時代。作為CSCO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來自濟南軍區總醫院的王寶成教授在本屆廈門CSCO會議免疫治療專場,就我國免疫治療的現狀進行了介紹。

免疫治療目前取得的成就

1

免疫治療的出現改變了腫瘤傳統的手術治療、放化療的格局,百餘年來從配角已逐漸變成主角。

2

免疫治療分為主動免疫的免疫檢查點抑製劑(ICIs),以及被動免疫的CAR-T、TCR-T。前者可逆轉患者體內的免疫抑製狀態,這是NSCLC患者免疫治療的理論基礎。

ICIs作用特點:

1)廣譜的抗腫瘤效應:多個ICIs被批準適用於多個實體瘤,按biomarker指導批準適應症,療效可顯著提高;

2)逐步走向精準化:biomarker可以幫助找到優勢人群;

3)適應證逐步擴展:以晚期NSCLC為例,確定作為其二線治療用了3年時間,從二線到一線僅用了1年時間,後其適應症又快速的擴展到各個治療階段;

4)聯合運用擴大受益人群:多個臨床研究提示免疫治療聯合放化療、靶向治療和另一種免疫治療,都可進一步擴大受益人群;

5)長期獲益並帶來治癒希望:例如單葯nivolumab治療晚期NSCLC患者,5年OS達到了16%,CAR-T在血液系統腫瘤中的CR率達90%;

6)停葯後仍可維持獲益,KEY-NOTE 001、KEY-NOTE 006、CA209-003等研究均顯示ICIs治療2年仍持續緩解的患者可以停葯,並維持獲益甚至終身獲益。

3

免疫治療一方面用檢測PD-L1、MMR/MSI、TMB、腸道微生物等方式篩選優勢人群,驅動基因和早期廣泛轉移者用於篩選無效人群及超反應人群,以實現精準治療,另一方面以聯合放化療、靶向治療、跨瘤腫的方式實現廣譜治療。

4

免疫治療毒性相對較低,國際四大腫瘤學會已經制定了免疫治療不良反應的專家共識,進一步實現有效管理。

免疫治療的困境

1

廣大醫務人員及家屬對ICIs認識不夠,認為傳統治療是不可撼動的,免疫治療以非特異性治療為主,有效率低,這些落後的觀念亟待更新。

2

免疫治療前期缺乏統一的標準,商業的過多介入、行政部門監管困難,由過繼細胞治療引起的「魏則西事件」,使得我國突進多年的癌症免疫治療行業亂象得到曝光,這是需要我們反省和吸取教訓的。

3

目前中國免疫治療基礎研究成果多,但缺乏轉化及臨床研究的投入。

4

與國外相比,中國主導的臨床研究較少,全球註冊的1707例臨床免疫治療中,中國大陸僅佔172例,而美國則超過大陸的5倍。

5

同類適應證的藥物過多,ICIs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其配套的伴隨診斷試劑尚未實現標準化。

6

伴隨診斷所提供的是使用某種治療所帶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資訊,但目前dMMR、PD-L1、TMB檢測三足鼎立,檢測標準不統一、不嚴格,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令人難以信服,而國內的病理科也面臨平台普及率低、試劑獲得率低、試劑盒費用高等問題。

免疫治療的機遇--創新與參與

中國登記開展CAR-T的臨床研究佔全球研究的54%,體現了中國學者對免疫治療的強烈關注和踴躍參與。

國家新的政策、規範的頒布,加速、放寬對免疫治療的上市審批。

基因公司的參與、治療技術的進步,進一步助力中國免疫治療的發展。

中國人群免疫治療相關的數據,如獲益人群的特點與分布、不同瘤腫及biomarker對ICIs的反應與評估、中國人對ICIs毒副反應及處理狀況、ICIs聯合方案的優化等大數據面臨井噴。

從去年CSCO-IO學會的成立至今,一直不斷推動免疫治療的發展,包括IO的繼續教育、名詞規範、irAE管理的規範等。

中國免疫治療迎來了春天,但我們需要冷靜思考這一熱潮,妥當處理免疫治療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及時進行醫患溝通,同時兼顧創新、拓展,共同促進中國免疫治療的蓬勃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