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9.3,被央視這部片子震住了,打五星真不需要理由…

本文部分內容引用自《西南聯大》解說詞

易社強著《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上世紀30年代,昆明。

有一個衣衫襤褸、傷痕累累的乞丐,拄著木棍,混在難民中進了城...

他頭髮已經結塊,風塵仆仆,就像一個剛挖出的芋頭…更奇怪的,是他緊緊抱著一個鹹菜壇子...

在一所大學門口,他遇上了剛出門的校長梅貽琦。

乞丐拉著梅貽琦的手,說:梅先生,我終於到了…

梅貽琦看了半天,才看出,這個人竟然是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的:趙忠堯。

而他懷裡的鹹菜壇子,放著一個鉛管,是中國當時唯一的50克純鐳…

原來,北平淪陷,趙忠堯趁著夜色潛入日本人佔領的清華大學,偷走了鐳…為了躲避追捕,裝成乞丐,千里走單騎,把中國核物理的重要家當,帶到昆明...

此時,放射性極強的鐳,已經灼傷了他的胸膛…

1937年11月,華北淪陷。

中國最優秀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南開,決定南遷,在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這所存在不過8年的“最窮大學”,被稱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3000多名學生裡,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歐美教育人士稱:世界教育中心有三個,美國,英國,還有中國昆明。

最近,有一部國產紀錄片,把鏡頭對準了這所傳奇大學:《西南聯大》

壹丨聞一多的茶

1937年,武漢。

因為抗戰局勢,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大前身)決定搬往昆明。

出發前,聞一多抽空回了一趟武漢老家。

老友邀請他留在武漢,到教育部任職,他婉辭了。

老婆炸了:為什麽不留下來?兵荒馬亂!我們好不容易才能團聚…

當時家裡4個孩子,最大的10歲,老婆責怪得不是沒有道理。聞一多只能喃喃的說:學校太困難了,太困難了…

臨走前,他叫醒兩個兒子,說:我走了,將來,雲南見吧。

話還沒說完,眼淚先掉了下來。

從小在城市生活,出國留學的“假洋鬼子”,在國難之際,走過湘西村莊,走過長江河灘,走過貴州大山…

一路上,他唱著那首《桑塔露西亞》:看晚星多明亮,閃耀著金光。海面上微風吹,碧波在蕩漾…

3000多裡路走下來,鞋底薄了,胡須長了,皮膚黑了,心眼也敞亮了…

有人說:這是聞一多走出殉道之旅的第一步。

到了昆明,房租貴,置辦家具花了一大筆錢,聞一多很快用完了手頭的存款。加上通貨膨脹,堂堂的大教授,月薪不過等於戰前的九塊八毛...

他給妻子寫信說:快一個月了,我沒吃過茶,每天喝白開水。今天到了陳夢家那去,他把不要的茶葉給我,哈,我總算是開葷了…

貳丨華羅庚的房子

西南聯大剛建校時,沒宿舍,沒教學樓,沒辦公室…除了人,什麽都沒有。

如何安置老師呢?

學校出錢租一個院子,上下樓各住幾戶人家。

那一年,華羅庚剛從英國留學歸來,一家六口沒個落腳地。

仗義的聞一多說:不如來跟我擠擠?

住了進去,華羅庚愁了:聞家人也不少,兩家十幾口人,擠在10多平米的小廂房,靠個布簾隔開,晚上打個噴嚏都能把隔壁吵醒...

後來,他在昆明城外20裡,找了個便宜住處。

說是兩間小廂樓,實際上就是豬圈牛圈頂上有個堆草料的棚子。全家人吃飯睡覺都在裡頭。

晚上,一個香煙罐子上放一個油盞,摘些破棉花做燈芯,就算是燈。

有時候,樓下的牛挨著牆擦癢癢,那就慘了,整個棚子地動山搖、危樓愈倒,豬叫牛叫亂成一團…人在樓上,跟喝了酒一樣,站都站不直。

華羅庚自嘲道:別人說我是清高教授,唉…都不見哪裡清高了。

就在這樣的環境裡,華羅庚完成了第一部學術專著《堆壘素數論》,為世界數學史開創了一門新學科,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叁丨費孝通的書稿

雲南,昆明。

五華山上,明晃晃掛起了三個紅球。意思為:緊急警報。

廣播裡又一次響起了尖銳的長鳴,刺著每個人的耳膜。老百姓們一邊收拾著家裡的金銀細軟,一邊啐了一句:小日本,又要搞空襲了,煩人!

《生活》雜誌拍攝的重慶空襲警報

據統計,戰爭期間,日軍戰機先後281次空襲雲南,最多的一天,出動27架飛機轟炸昆明。

西南聯大教授,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一家,習慣了每天要跑警報。有時候他會帶上一本書,在躲在防空洞裡看...

1940年10月13日,西南聯大遭遇了最嚴重的一次空襲,整個師范學院被夷為平地。而費孝通的家被炸毀。

四小時前,好好的一個院子,成了一片廢墟。

前後房子都倒了,滿院頹垣斷壁,破爛的書報、玻璃…埋在一寸厚的灰塵下。

費太太哭了,費孝通卻笑了,因為他在廢墟裡,找到了正在翻譯的《人文類型》手稿。

他顧不上撣去上面的灰塵,緊緊攬進懷裡…

肆丨李政道的求學生活

1941年,上海淪陷。

15歲的富家少爺李政道,淪落成身無分文的小難童,靠打掃茶館吃剩飯,艱難求學度日。

幸好,四年後,他進入西南聯大學習物理。

當時,西南聯大的條件,並不比逃難的生活好。

宿舍,是建在墳地裡的茅草屋,小,擠,亂,髒…一間宿舍40個人,上下鋪,兩個床緊靠在一起,翻個身,旁邊的人都會被搖醒...

食堂的飯,被戲稱“八寶飯”。

是哪八寶呢?除了紅米、稗子、谷子、麩皮,還有石頭子、老鼠屎…

最可怕的是,臭蟲還特多,咬到人夜不能寢、渾身都癢。最後連女生都習慣了,你咬你的,我睡我的,人與臭蟲和平共處…

西南聯大宿舍內部

但是,此時的西南聯大,堪稱當時世界最好的學校之一。

中文有聞一多、朱自清…哲學有馮友蘭、金嶽霖…社會學有費孝通,歷史有吳晗,數學有華羅庚,物理化學的有吳大猷、趙忠堯…

有一門課叫《歐洲名著選讀》,9個教授輪番上課:錢鍾書、吳宓、莫泮芹、吳可讀、葉公超…

據說,因為老師太牛了,很多學生穿越整個昆明城,去其他學院蹭課。

1946年,李政道這個物理天才少年,通過教授推薦,被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錄取,三年後獲得博士學位。

1957年,他和同是西南聯大出身的楊振寧,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部《西南聯大》首播於2018年11月,共5集,每集50分鐘。目前豆瓣評分9.3,還在上漲。

有網友評論說:民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不管是任教大師,還是跋山涉水的學生,都是在艱難時局下大放異彩的璀璨恆星戰役!

紀錄片裡最珍貴的,是攝製組橫跨海峽兩岸,遠赴英美,採訪了不少西南聯大的親歷者。

他們中有學生,如楊振寧、許淵衝,還有聯大教授的後人。

這些當事人,年紀最小的,都已80高齡…

當時的西南聯大,哪有什麽像樣的教室,墳地裡蓋的平房,鐵皮做的頂,泥巴壘的牆,窗戶是拿紙糊的…

遇到下雨,雨水打在鐵皮屋頂上,叮當叮當,嗓門不夠大的老師,上不了課。有一次,教授陳岱孫實在沒辦法,在黑板上寫下來:下課賞雨。

滿屋子的青年才俊,坐在木椅子上,靜靜的聽著窗外的風雨聲…

課本也是稀缺貨,幾乎沒有一本新的…常常是學生之間,傳抄“複製”課本。

有時候,新入學的學弟學妹,拿到的手抄課本,是從幾年前的畢業生那裡,一級級繼承下來的…

紀錄片裡有這樣一個情節,天氣學的學生要上課,可是連最基本的溫度表和量雨筒都沒有…

怎麽辦?上課的老師李憲之就教大家土辦法:用手指蘸水,來感應風向。

他對學生說:手指哪面比較涼,風向就是哪邊。

大名鼎鼎的教授,過著特別貧窮的生活。據說,當時昆明的乞丐都不找他們要錢,大家都說: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戰前,校長梅貽琦的工資,一個月能買一輛小汽車。

來了昆明,入不敷出,不僅賣光了所有值錢家當,梅夫人還得上街擺攤,賣米糕補貼家用…

有一天,梅校長遲到了,原來是今天出攤晚了。他對學生感慨道:今天點心賣得特好,有錢掙啊!

馮友蘭的夫人,在家門口支鍋賣麻花;法律研究所的費青,變賣了家中所有藏書;聞一多乾脆靠給人刻印賺錢…

中國現代物理學之父吳大猷,每天化妝成乞丐,到菜市場撿沒人要的剩骨頭、爛菜葉,回去給妻子熬湯…

這些人,本可以在淪陷區裡,混一個高薪閑職,卻偏要來這裡受苦受累...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實踐了我們中國文人身上的“風骨”二字...

在這樣的條件下,吳大猷寫成了《多分子的結構及其振動光譜》、陳寅恪寫出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馮友蘭寫好了《貞元六書》、王力出版了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之作《中國現代語法》、吳宓用英文寫就了《世界文學史大綱》、費孝通試圖構建社會學版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還有馮景蘭的《川康滇銅礦紀要》、周培源的《湍流論》…

他們治學嚴謹、要求極嚴,聯大辦學8年,8000餘名學生中,只有3882人能順利畢業。

產生了一大批科學家、數學家、翻譯家、文學家,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黃昆、汪曾祺、許淵衝…

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人骨子裡的:倔強、高尚,樂觀,苦難,聰明,自由,堅韌…

當我們回望歷史,深情地注視著這個亂世裡矗立於紅土高原上的學校,我們可以知道,它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出產了多少的著作、多少的院士、多少的獎項。

而是:在炮聲和空襲的侵擾下,在臭蟲和蛀蟲腐蝕的政權下,在時局的動蕩中,在生活的貧寒中,它竟然奇跡般的,保留下幾千年的文化種子。

它讓一批學術泰鬥沒有變成流亡海外的亡國奴,讓這個國家最優秀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讓這種倔強的皮實勁兒,在火的洗禮中剛毅堅卓…

西南聯大的校歌裡,有這樣一句: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都要我們擔當!

如同網友所說那樣: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總有人想要站起來,他們只能靠知識改變中國,一國的擔子壓在身上又怎能不努力?

評價我們中國文人,離不開“風骨”這個詞,將“風骨”一詞分開,就是“風度”和“骨氣”。風度,源於傳統文化的浸潤與培植;骨氣,則來自對民族大義的忠誠和天下為公的堅守。(引用自:劉金祥《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與氣節》)

炮火中的西南聯大,顛沛流離的文人大師們,他們的身體力行,讓億萬中國人看到了“風骨”二字的真意...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西南聯大漸漸遠去,但它的傳奇故事,將以圖文、影像、口口相傳的方式,永遠留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裡。

回復“西南聯大”

獲得正版觀看鏈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