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祛濕為什麼要重視「健脾」?長夏健脾誤區注意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開始有越來越多這樣的感覺:

早上起來困;

刷牙嗓子不舒服,口乾口苦;

皮膚暗淡無光,舌苔厚膩,沒食慾……

是不是很熟悉?這些濕氣重的表現,在臨近夏季更加明顯了。

中醫認為,多數疾病都跟濕邪密切相關。濕氣作為濕邪的輕度表現,即使沒有嚴重到引起疾病,也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煩惱。

看看周圍濕氣重的人,哪個不是毛病多多?

祛濕不健脾,濕氣易反覆

祛濕之前,首先很重要的是要弄清人體為什麼會濕氣重?

我們知道身體濕氣的生成來自內濕和外濕,外濕容易理解,主要是受外界環境濕度的影響,如多雨季節、潮濕環境等。但是,更為常見,且起決定因素的是:身體脾虛,運化無力導致濕盛!

夏季空氣濕氣重,脾胃虛弱,正是濕氣入侵身體的時機,所以一定要健脾祛濕。

脾主運化,既是運化五穀食物的地方,也是身體的運濕之所。

脾氣健運,脾陽充足,自可以促使水濕運化;若脾失健運,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將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產生水濕。

故清代醫典《證治匯補濕症》雲:「治濕不知理脾,非其治也」, 祛濕當健脾!

現實中,很多人犯的一個祛濕誤區是:有濕時隻忙著祛濕,而不懂得健脾,導致舊濕氣走了,新濕氣又來,一直除濕但一直都除不完。那是因為你忽略了健脾!

所以,祛濕最好兼顧到兩點,一是祛濕,一是運脾。祛濕可增強脾的運化功能,而脾運則身體排濕更易,能產生良性循環效果,尤適於久濕不除之證

日常健脾,你需要知道哪些

日常健脾調理,可以從中醫健脾按摩手法調理以及膳食調理兩方面著手。

傳統的中醫健脾手法,具有強壯脾胃、增強食慾、促進消化吸收等作用,比如揉中脘穴、摩腹、捏脊等效果都極好。

膳食調養是民間祛濕、以及健脾很受歡迎的一種有效方法,不同食材功效也各有側重。

偏健脾的食物有小米、鯽魚、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茨實、豬肚等;

偏祛濕的食物則有赤小豆、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

強健脾胃,除了要養,還要忌諱這4方面:

一忌養脾無常。即養脾不單單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每天都去做。

二忌冷。要養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飲料,特別是冰飲料,不管是涼的飲料還是瓜果,都不能吃,過涼傷脾。

三忌甜。我們提倡甜健脾,但過甜則傷脾,甜要有個度。

四忌多。吃太撐了容易傷脾胃,所以吃任何東西都應該七八分飽。

警惕這5個健脾誤區

1、【脾陽虛的要注意】起床喝一大杯水,傷脾陽。剛起床的時候,陽氣剛起,不是不能喝水,口渴喝幾口沒有問題,一口氣喝得多,就會傷到脾陽。

脾陽虛的人,一般會大便不成形。如果有早起喝一大杯水的習慣,可改為隻喝幾口溫水。

2、【減肥無度】有不少人為了減肥,吃的少了,幾乎隻吃水果。主食吃得少,水果吃得多,脾自然就虛。還會出現臉色暗黃,皮膚鬆弛,虛胖。不要搞錯方向了,減肥的正道是養脾,而不是傷脾。

3、【產後進補有講究】有句話叫過猶不及,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不少人生完孩子後,覺得身體很差。其中一原因是因為產後脾胃虛弱,滋補太過,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傷了脾胃。

4、【脾虛補脾最好純米粥】現在大家都愛煮雜糧粥,一鍋粥裡各種豆各種米各種食材N種,過猶不及,反而增加了脾胃負擔,不容易消化。

5、【情志調養易忽視】不少人說,「為什麼我不吃冷的和油膩的東西,濕氣也這麼重?」確實如此,但是,比冷飲和水果傷害更大的是肝鬱。不懂情志養生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肝鬱的表現,原因:(1)生氣,特別是生悶氣;(2)好辯;(3)控制欲。

每天2袋肽型,健脾祛濕,消除水腫,告別大粗腿;修復受損細胞,提高代謝,再現小蠻腰。更別提膠原蛋白肽讓你淡斑又淡紋,重回青春不是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