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茶秘辛:春秋白茶高調爭寵,夏茶都去哪兒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初喝茶時,列位看官必然聽說過一句話: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

簡單翻譯,在一年四季當中,春季裡採摘的茶,苦(這一點,有待商榷);夏天採摘的茶,澀;真正要茶好喝,得到秋天白露前後採摘。

一句話,說出了不同季節下,茶的特質,也將茶葉的採摘,做了一個時間劃分。

茶葉的採摘,是有季節性的。

實地走訪過茶產區,你就會發現大多數茶類的採摘時間,有共性。

不論是紅茶,綠茶,白茶,還是普洱茶,武夷岩茶,春茶都是重點中的重點。

比如在雲南當地,春茶一到,各大山頭人頭攢動,原本就不好走的蛇盤公路上,車輛徒然增多了,這是為了春茶而來,等到春茶季一過,難走的山路上,又將恢復清凈。

就連當地的物流業,也針對春茶季,推出了各類優惠活動。

可見當地人對春茶的重視。

武夷岩茶採摘,春茶也是絕對的重頭戲。

暮春時節,待正岩山場裡,大部分的茶葉達到了開面採的標準後,春茶就熱鬧地開始了。武夷岩茶,可謂是抓住了春茶季的末班車。

但搶的,也是一個「春」字。

白茶,春茶是絕對的重點。在一年當中,春季採摘的白茶,品種最為全面,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一應俱全。

加上春茶鮮爽,花香高揚的特點,可謂是所向披靡。

至於秋茶,也並非所有茶類都有採摘。

但在白茶界,秋茶又是另一場大戲。

秋季綿長,氣溫跨度大,從立秋到寒露,每個節氣採摘的白茶,都極有辨識度。這種與春茶涇渭分明的個性,讓秋茶在茶友圈裡,快速風靡。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春秋白茶,絕對是為了爭寵而存在!

《2》

春與秋,白茶裡的絕對高調范!

春秋白茶之所以高調,在於它們擁有資本。

春茶與秋茶,是如何打動茶客的?

春茶與秋茶的特點,分別用四個字就能概括。

春茶特點

1.鮮

2.爽

3.香

4.甜

秋茶特點

1.香

2.醇

3.順

4.滑

春季裡採摘的白茶,讓人最愛的,還是那抹香甜與鮮爽。

春白茶的鮮爽感,可謂一年中最為強烈。

這是春季低溫,以及一整個冬季物質積累的作用。經過整個冬季的休養,白茶中的物質積累,達到一個巔峰狀態,加上春季低溫的狀態,讓這些物質沒有被大量分解,尤其是茶氨酸物質,大量保存下來,故而春茶中擁有了極為高調的鮮爽口感。

春茶,彷彿將白茶所有的鮮味,都濃縮於一體。

春茶的香,有特色。最為突出的是它的毫香與花香。

春白茶裡的花香,充滿春季的色彩,濃鬱、芬芳、多樣、高揚具有穿透力。從白毫銀針到白牡丹再到春壽眉,花香就不曾重複。喝不同的茶,像是邂逅不同個性的姑娘。

白毫銀針,似清新素雅的江南姑娘。

白牡丹,似熱情奔放的桑巴女郎。

春壽眉,似性格豪爽的塞上女子。

秋茶,它的香氣則內秀了許多,花香不似春茶那般張揚,卻多了幾分清冽,但它的湯水,卻讓你念念不忘。

秋茶的茶湯,是甘醇的,厚實的,遒勁的,又極具包裹感。與春茶相比,秋茶的湯水,多了幾分厚重感。

同一棵茶樹上的原料,卻有截然不同的風味。

這,是季節的作用。

到了初秋季節,氣溫仍舊比較高,茶樹為了抵禦高溫,會刺激葉片分泌出臘質,以確保葉肉細胞不被高溫和強烈的紫外線灼傷。

這些臘質,能夠白茶提供甘醇的湯水,故而泡出來的茶湯,更加順滑,厚實。

飽滿的湯水,帶來另一種舌尖上的體會。

當我們沉浸在春茶的鮮爽,秋茶的甘醇時,偶然間也會想起:作為春秋銜接的夏季,不採茶嗎?夏茶,又到哪兒去了?

《3》

夏茶,都去哪兒了?

在福鼎高山茶園,夏季不採茶。

到了夏季,高山茶園裡一片靜悄悄,只有那如雷聲般震天的蟬鳴聲,源源不斷,點綴著茶園。偶爾吹來的山風,帶著夏季獨特的熱量,裹挾著茶葉的清香,送入鼻尖。

三伏天的高溫氣象,茶農們足不出戶,另一項大事——壓餅。

夏季氣溫高,茶葉壓餅後乾得快,此時壓餅,是一個絕佳的時機。

同時,在夏季壓餅,是為了迎接而後的秋茶。

茶農們夏季放棄採茶,也有農作的智慧。

茶到立夏一夜粗。

茶葉,雖為草木,卻是嚴格的天時執行者。一到立夏,氣溫升高,茶葉的生長,彷彿是吃了興奮劑一般,飛快生長。

但這超速的生長,未必能帶來好品質。

一來,夏茶生長迅猛,浸出物質少,許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被分解,故而夏茶不如春茶花香豐富,馥鬱清芬。

同時,高溫氣象還會讓茶氨酸分解,故而,夏茶的味道不如春茶鮮爽,清甜。

二來,夏季氣溫高,光照強,氣候與「茶業喜濕、喜陰」完全相背離,夏季的茶葉,葉大而薄,梗長而細,口感苦澀重且難化,水質較薄。

尤其是花青素和茶多酚的含量比較高,對於茶味的表現,並無不幫助,甚至還會白茶變得苦而澀,茶湯濃烈,並不好喝。

當我們喝慣了春茶的鮮爽,秋茶的甘醇,再遇到這類滋味濃烈的茶,自然喜歡不起來。

物競天擇。

夏茶因自身品質缺陷,成為了被市場淘汰的茶。

既然消費者不喜歡,茶農自然不會大費周章採摘,不僅浪費人力,還浪費物力,將這些茶葉留到秋季採製,豈不更好。

故而,在市面上,尋不到夏茶的蹤影。

《4》

採製夏茶,品質和口碑雙雙受損。

夏茶,並不能代表白茶的全部,甚至是白茶中的反面教材。

在普洱茶界,夏茶興許還有一席之地。

普洱茶的夏茶產量高,不少茶農也會選擇製作夏茶。但夏茶卻不會直接製作成生茶,而是做熟茶。

夏茶富含茶多酚,茶多酚經過渥堆後,轉化成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

這些物質豐富,使得熟茶湯色看起來橙紅,許多茶友會認為這些就是好熟普該有的成色。

普洱茶的夏茶,尚且通過渥堆發酵能夠掩蓋缺陷,但白茶的夏茶,卻沒有出頭之日。

白茶的製作,並不是普洱茶那般繁瑣,更沒有渥堆和發酵這一步驟來修飾過多的茶多酚物質。

萎凋與乾燥,可以說是最保持白茶原滋原味的一種做法。

在傳統工藝製作下的夏白茶,缺陷多多。

經過沸水一泡,更是漏洞百出。

若是強行製作夏茶,只會白白糟蹋了福鼎白茶的美名,真正有良心的茶農,自然捨不得破壞自己的羽翼。

唯利是圖,才會製作品質並不好的夏白茶。

《5》

白茶製作,順應天時。

春生,萬物萌發。白茶受季節感召,發出肥壯的芽頭。

物候已至,白牡丹、春壽眉應時而生。

夏長,白茶長勢過猛,反而積累下大量的花青素和茶多酚,茶倒被這快速的生長速度,拖了後腿。

濃烈的苦澀味,成了夏茶揮之不去的缺陷。

秋收,白茶最後一次採摘,便到了秋季。

晝夜溫差大,白茶形成了獨特的品格,湯水甘醇,花香清冽。

春茶鮮爽,夏茶苦澀,秋茶甘醇,白茶要喝,還是春秋茶。

夏茶,只能成為一個名詞,偶然間被提到。

咱們的購買清單上,並沒有它的一席之地。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