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個子高也苦惱?唯“身高”論的兒童票標準該改改了

最近,來自廣東的遊客劉先生針對兒童票的標準是否應該是身高1.4米,對上海迪士尼樂園提起訴訟。

這件事緣起今年1月,當時劉先生帶著剛過10歲生日的孩子去上海迪士尼樂園遊玩,被工作人員要求給孩子購買成人票,因為孩子身高超過了1.4米。照這裡的購票標準,身高1.4米是購買兒童票的上限。而劉先生認為,1.4米的兒童票標準早該被淘汰了,以年齡來界定兒童票才是科學、合理、平等且容易操作的,也能體現對人的尊重。

類似的兒童票帶來的煩惱以及改變兒童票標準的呼籲,近年來時有發生。今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69名兒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7.1%的受訪家長讚同兒童票收取以年齡為準。

如今,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在公園、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明明年齡很小,但身高卻超過了購買兒童票的標準,只能購買全價票。暑假就要到了,這是孩子出行、遊玩的高峰期,這讓有關兒童票標準的討論又成為了家長群體中熱門的話題。

公園、景區、遊樂園和公共交通工具實行兒童售票標準,本是為了體現全社會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卻不料引發爭論甚至可能對簿公堂,顯然有悖初衷。近年來,兒童售票標準究竟該怎麽改革才合理,也引發了廣泛爭論。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張莉提出,兒童票按身高“一刀切”的規定,往往令“大個子兒童”享受不到應有的福利,因此建議按年齡劃分兒童票標準。這個問題為何總能引發關注,又應該怎麽改呢?

央視評論:兒童票標準易衡量、能服眾最重要

兒童票應有更加科學合理的標準

從當前的兒童售票標準來看,顯然存在較明顯的硬傷。一方面以兒童身高為衡量標準,未能與社會變遷同步。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從2010年到2014年的短短五年間,我國小學生的平均身高就從135.69厘米上升到137.82厘米,平均增長兩厘米以上。假若放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兒童身高數據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生活水準的提高、營養狀況和成長環境的改善,讓兒童越長越高,也讓越來越多的適齡兒童無法享受兒童票的優惠,這是對兒童權益的忽視。

另一方面,由於僅憑肉眼判斷兒童身高相對武斷,同時受兒童的髮型、鞋底、身材等影響,購票時難以準確衡量,也容易引發矛盾和糾紛。一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減免票價,提示孩子站在身高標線前要“身體蜷縮一點”,無意之中給孩子極不好的心理暗示,教會了孩子撒謊和作假,這也和關愛兒童的初衷大相徑庭。

可以看出,當前以身高為指標的兒童售票標準,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變化,亟需做出改變。從美國、日本等國際通行慣例來看,以年齡等“易衡量”的指標作為兒童票標準無疑更加符合實際,也更易操作。一些國家的旅遊景點甚至將兒童票分拆為更細致的類別,例如10歲以下免票,10-17歲半票等等。而在家長為兒童購票時,以身份證件作為有效憑證,身份證上的年齡縱使多了一天也不行。這樣的通行做法,減少了爭執,增加了透明,兒童也不必再受身高的“困擾”。

關愛兒童 不妨多來點紅利

關愛兒童的事情,本該皆大歡喜,不應一地雞毛。從這個意義而言,“易衡量”和“能服眾”理應成為兒童票標準的最重要衡量條件。更重要的是,作為關愛兒童的重要政策,一些有條件的機構理應放寬標準,使更多少年兒童能夠享受減免票價的優惠。2010年,鐵路部門在當年12月實行的《鐵路旅客運輸規程》中將兒童票標準提高,兒童免票身高由1.1米提升至1.2米,半票身高由1.4米提升至1.5米。雖然標準僅僅提升10厘米,卻能夠讓更多兒童乘坐火車出行,在旅遊出行中增長見識。

今年六一兒童節,河南省鄭州市動物園、雲台山景區、大宋名相園、洛陽西泰山等16個景區,也試行了兒童票收費“新標準”,除了身高,還嘗試按年齡免兒童票。這樣的改革,都值得鼓勵。當然,這樣的改革只在一定的時間內實行,不妨力度更大些,讓更多兒童享受紅利。

期待相關部門制定“易衡量”、“能服眾”的標準

無論如何,兒童票的調研、論證和改革都應當提上議事日程。在我國,尚無兒童票的統一判斷標準,各類景區、公園和公共交通部門也是各自采取認為合理的政策,這難免給家長和兒童帶來混淆。人們期待,在審慎調研和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相關部門能夠制定出一條“易衡量”與“能服眾”的兒童票統一標準,在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前提下,讓政策的陽光惠及更多少年兒童。

文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評論員王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