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篇文章帶你揭開白茶餅的神秘面紗,非常實用!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詩中有畫,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綿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

換個角度,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其實,世上的絕大多數事物,換個角度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你說你喜歡夏天夏樹蒼翠,火傘高張,我說夏天烈日炎炎,寸步難行。

你說你喜歡冬天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我說冬天碩風凌冽,寒氣襲人。

對於白茶也是如此,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論與堅持。

一些茶友就有問題了,那白茶餅呢?是一個怎樣的說法?

不急,且看。

《2》

白茶壓餅的優點

第一,體積變小

白茶壓餅,從早期的偶然嘗試,漸漸演變成今天的市場行為,本質上是白茶製作工藝的再一次延伸。

白茶的屬性並沒有絲毫的改變,說到底只是白茶展現給我們的形態有些許不同,因此,無論是散茶,還是緊壓成餅,我們都應該欣然接受。

要說這餅茶的第一大好處,莫過於玲瓏小巧的身軀。

隨著白茶市場的火熱,銷量日漸增加,相對應的對產量的要求也就高了許多,茶農們太空有限,再多的太空也裝不下數之不盡的散茶。

若是白毫銀針與白牡丹還好說,這兩者產量低、採摘周期短,每年只有那麼一個時間段在生產,以散茶的形式存在還好說。

壽眉按照採摘季節,分為春秋,一年中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採摘,產量佔據了白茶的半壁江山,以散茶的形式來存真的壓力山大,這種時候就需要壓成餅狀,可以節約太空。

餅茶的體積只有散茶的三分之一,將白茶製成餅茶之後可以有效的減少庫存壓力,解決了存放散茶所造成的太空難題,節省了一大筆租賃倉庫的費用。

村姑陳有時候會在家裡存的白茶中挑出一些去送人,這散茶和餅茶的體積差異真的肉眼可見。

第二,便是方便運輸。

散茶蓬鬆,裝箱時為了儘可能保護散茶不隨掉,便不能擠壓,要儘可能的給散茶更大的太空。

長途運輸茶葉有可能使用到貨車,貨車車廂那麼龐大,實際上能夠裝下的散茶數量屈指可數,但若是將這些太空拿來存放餅茶,又是另一個效果。

壓好的餅茶在運輸過程中不容易碎成渣,散茶在來回的顛簸中,發生摩擦碰撞,茶葉很容易碎掉,期待了好幾天才收到茶葉的茶友們打開一看心都要一起碎掉了。

餅茶就能夠很好地規避這個問題,壓成餅之後,白茶之間的受力面積小了,很少會出現大規模地碎裂,頂多是邊邊角角磕碰到了。

第三,口感更加醇厚

是口感方面的,這一點也是說到了很多人心裡去。

餅茶在壓製成餅的過程中,運用到了蒸壓工藝,加重了白茶的發酵,讓白茶的口感更加醇厚,湯色更加濃稠,陳放後也更容易轉化出糯香、棗香和葯香。

選擇餅茶,可以享受到與散茶截然不同的滋味,值得一試。

相較於散茶,餅茶也更耐泡一些,越泡越能感受到白茶的獨特魅力。

此外,一餅做工精緻的白茶是十分具有觀賞價值的,在品茶之前的撬茶也十分值得琢磨。

《3》

餅茶和散茶的區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餅茶自然也不是完美的,和散茶之間的比較也不是次次都能佔上風。

在前期的香氣上,散茶大放異彩,餅茶相形之下光芒就黯淡了許多。

散茶在經過簡單的加工工藝之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白茶的營養物質,乾茶香張揚肆意,帶有明顯的花香與清淺的毫香,清新鮮爽。

而餅茶經過蒸軟壓製,原來馥鬱的香氣被消耗掉了一些,稍顯內斂、甜美,恢復一段時間之後,葯香便慢慢呈現出來,比散茶更強烈一些。

再加上,散茶工藝比餅茶更加簡單,保留下來的養分也就更加的充分、更加完整,口感也更加的原生態。

前面有提到過餅茶耐泡,但是耐泡,也就意味著餅茶的可溶性物質析出較慢,散茶前幾泡便能夠品嚐到白茶最鮮明的特色,餅茶是個慢熱的性子,不溫不火,味道不容易泡出,這便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不過這份等待絕對是值得的,餅茶更醇美、更稠厚,在舌尖輕輕流轉,極潤極滑。

從轉化的快慢上來說,散茶也是更勝一籌的。

散茶蓬鬆,和空氣接觸的面積更大,轉化速度後來居上。

餅茶經過壓製,內部縫隙較小,就算是經驗再老道的製茶司機,也不能保證說內部的縫隙能夠充分到足夠餅茶各個角度都充分轉化,所以在轉化速度上是稍慢一些的。

《4》

看完了這一些,是不是覺得白茶餅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了?

一些茶友總是對白茶餅抱著抵觸的情緒,殊不知,這既是對餅茶的傷害,也是自己的一種遺憾。

白茶餅的滋味與散茶彷彿一對雙生花,乍一看好似渾然相同,但仔細區分之後,各有各的美,散茶嬌俏動人,餅茶淡然沉靜。

楊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貂蟬,「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二者的美是兩種顏色。

非要從中二選一,真的很難選。

茶友們完全不用取捨,今天喝散茶,明天喝餅茶,妙哉妙哉!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