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應傑:緊壓白茶知識

緊壓茶在茶業發展史上,曾經有過不平凡時期。唐、宋、元時期流行的就是緊壓茶,宋朝發展到極致,龍團鳳餅成為皇室貢品後,貴族階層緊隨其後,熱炒龍團鳳餅,使整個中國瀰漫著緊壓茶。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廢團茶,改散茶,緊壓茶的繁榮時代才得以結束。那個時期的緊壓茶是綠茶,緊壓茶製作整個過程中充斥著綠茶製作工藝。

《中國茶業大辭典》對緊壓茶是這樣定義的:「亦稱『壓製茶』。散茶或半成品茶蒸壓成一定形狀的團狀茶。公元前3世紀周朝就有製作餅茶的記述。……唐宋時的團茶和餅茶也屬緊壓茶。現代緊壓茶以散茶為原料,蒸熱變軟後趁熱壓製而成。根據原料茶類的不同,可分綠茶緊壓茶、紅茶緊壓茶、烏龍茶緊壓茶和黑茶緊壓茶。緊壓茶是重要的邊銷茶,主銷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外銷俄羅斯、蒙古等國。」

從以上的資料中,我們沒有見到緊壓白茶。由於原來白茶產量很少,專供外貿出口,產品供不應求,福鼎茶廠白琳初製廠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少量的白茶緊壓茶。直到上世紀90年代,茶業改製,福鼎境內白茶產量增加,當時,由於國內茶葉市場對白茶認知度較低,許多人不懂得什麼是白茶,出現了產銷不平衡狀態,白茶漸漸多起來。2000年後,福鼎有人嘗試緊壓白茶製作,2003年,個別茶企開始專業生產緊壓白茶,白茶因為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特性,緊壓白茶更方便於儲存,而且經過實踐證明,陳放後的緊壓白茶滋味、口感湯色等不亞於散茶,因此,緊壓白茶很快被許多消費者接受和喜愛。

緊壓白茶餅和其它緊壓茶生產工藝基本一致,工藝流程是:成品白茶經過蒸汽蒸後,使茶葉變軟(根據不同原材料茶,蒸的時間不同),通過緊壓機械壓製幾秒鐘成型後,再經過低溫烘焙30多個小時,待白茶餅完全乾燥後即可。

緊壓白茶是白茶散茶的再加工茶,緊壓白茶的優點還有易存儲,易攜帶,沖泡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其香氣、滋味、湯色有其特殊性。緊壓白茶除了用紫砂壺、蓋碗、大壺沖泡的方式進行泡飲,還可用煮的方法來品飲。

緊壓白茶在市面流行的基本呈餅狀,故俗稱其為白茶餅。如今,許多茶企不斷進行創新,緊壓白茶的外形也越來越多。白茶緊壓後口味有新的變化,許多人認為,新生產的白茶滋味清淡,湯色杏黃;加工成白茶餅後,湯色變濃,呈現紅色,滋味醇厚,而且隨著白茶餅儲存年份不同,出現不同的香味、口味與湯色。

不同的白茶餅有不同的口味,緊壓白茶根據原材料不同分緊壓白毫銀針、緊壓白牡丹、緊壓壽眉和老白茶餅。

老白茶餅有兩種概念,一種原材料就是用陳年老白茶進行加工,另一種是緊壓白茶經若乾年陳放,形成的老白茶餅。

緊壓白茶形狀除了呈圓形外,福鼎的茶企還設計出許許多多不同形狀和規格的緊壓白茶。值得一提的是奧運主題白茶磚,這塊白茶磚是2008年6月底製作完成。由1000斤上等的福鼎白茶製成,外觀為長方形立匾,長200.8厘米,寓意北京奧運會2008年舉行;寬112厘米,寓意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了112年;厚度為19.9厘米,也是中國傳統中吉祥的數字;茶磚正面刻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2008年10月,該茶磚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確認為中國最大的茶磚。

近年來,由於市場的需求,很多茶企都在生產緊壓白茶,緊壓白茶呈現出魚龍混雜的態勢。因此,福鼎市政府規定:只有經QS認證、福鼎茶業協會授權的茶企,生產合格的緊壓白茶才可以上市,否則,皆為不合格產品。為了更好地規範緊壓白茶的市場,緊壓白茶的國家標準已經通過審核,馬上頒布了,福鼎市政府也加大力度對緊壓白茶品質安全的監管。

作者:楊應傑,福鼎市茶辦長官小組成員,寫於2014-6-26

感謝茶百科供稿,本文僅做知識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