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羅振宇:2018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我們談談“小趨勢”

2018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今天拉開帷幕。

2018年,有點不一樣。

從年頭到現在,各種資訊撲面而來。不管你怎麽研判這些資訊的深意,有一點是有共識的:2018,我們站在了一個時代的門檻上,陌生,嶄新。就像一個少年長大了,有些艱困必須承當,有些路線只能獨行。

用經濟學家的話說,2018年,我們面對的是一次巨大的“不確定性”。

所謂“不確定性”,就是無法用過去的經驗判斷未來事情發生的概率。所以,此時輕言樂觀、悲觀,都沒有什麽意義。在如此大的歷史轉折面前,我們不能假裝什麽都沒有發生,更不可以假裝自己是算命先生。

其實,過去這大半年,我自己最好奇的,不是未來會怎麽樣,而是: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比如,有一位金融學家就告訴我,過去半年,她利用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大數據發現,中國的真實城市化率其實已經超過了70%。這遠遠高於戶籍統計的結果。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未來,到底意味著什麽?

再比如,有一家做人力資源谘詢的企業告訴我,2018年,企業校園招聘的數量,實際上翻了一倍。不是有人說,經濟正在迅速下滑嗎?中國經濟的底層動力,到底是在失速還是在加速?

這個時代,我們了解資訊的管道,實際上已經嚴重受限於各種社交媒體。剛開始,我們還自得其樂。但是久而久之,你會發現,那些刺激我們眼球、迎合我們情緒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已經深陷於“資訊繭房”:像一隻蠶寶寶那樣,被緊緊地裹在了自己吐的絲裡面。

如果你很頻繁地在使用社交媒體,幾乎每一兩天就會遇到一次“刷屏”事件。我認識的一些有很高認知水準的人,已經開始非常謹慎地對待這些資訊。他們會不斷地反問:真相就是這樣嗎?會不會緊接著就會出現“反轉”?我被激發起的情緒有道理嗎?這個道理的反面是不是也有道理?更重要的是,就算這些資訊都對,它真的是這個社會的全貌嗎?

比如,今年我們經常通過小影片看到有人在高鐵上佔座,嘴臉非常難看。如果這些都是事實,那麽請問,中國人的道德水準是在下降還是在提升?我們看到的是普遍情況,還是個別事件?我們是該焦慮,還是隻該就事論事?這些問題,只能交給每個人自己判斷。

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資訊處境:知道太多的事實,但還是看不清真相。

2018年的跨年演講,我就想試試這麽一件事:通過更多維度的事實,盡可能地還原一些我們生存環境的本來面目。

之所以敢去嘗試這件事,是因為今年我聽到了一個詞——

“小趨勢”。

這個詞,是由未來學家馬克 · 佩恩提出來的。但是,真正讓我意識到它的價值的,是經濟學家何帆老師。

過去,我們總是關心“大趨勢”,就是我們作為一個整體的發展走向。但是你不覺得嗎?大趨勢有的時候太巨集觀、太久遠、太不貼近我們當下的行動。如果今天有人告訴你,人工智能會取代很多工作崗位、區塊鏈會引領下一波的技術潮流、新零售會結合線上和線下、老齡化會是中國的一個嚴重問題,等等。即使說得都對,它也是對所有人都適應的,對個人行動的意義有限。更何況,這裡面也有太多的人雲亦雲。所謂“矮人看戲何所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有一次,我和何帆老師聊天,他說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在今天世界的發展速度裡,人口的大多數所反映的大趨勢反而是確定的。因為他們是存量。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一小部分人新近湧現的共識,他們才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至關重要的變量。”

對。一小部分人,在我們大多數人視野之外,正在凝結成的共識、正在采取的行動方式、正在進入的生活處境,這就是“小趨勢”。之所以要談論它們,不僅僅因為它們重要,而且還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往往並不知道。

我們來進一步定義一下“小趨勢”。

小趨勢之所以小,是因為它不代表絕大多數的人口,也許只有總人口的1%。但是,中國人口14億,那1%就是1400萬。哪怕是千分之一,在中國也有140萬人。不是個小數了。但在99%的人看來,這仍然只是很小很另類的一個群體,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小趨勢的首要特點是:在趨勢裡面的人覺得這是一片海,在趨勢外面的人覺得這只是一滴水。

比如,TFBOYS的粉絲有多少呢?雖然王俊凱的那條生日微博轉發了4100萬次,但他的微博粉絲數量還不到1000萬。據推測,TFBOYS的忠實活躍粉絲應該有幾十萬,或是數百萬。站在這個群裡的裡面看,他們覺得有些事已經是驚天動地。站在外面看,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麽,甚至會對那種非同尋常的熱情感到費解。

令人費解的事,往往也是認知資源的巨大寶藏。

對於陌生的“小趨勢”,有好奇心的人不會滿足於抽象的理解,也不會縱容自己情緒上的排斥。因為他們知道,補足自己認知“盲維”的機會來了。

中國芯片產業有機會反超嗎,行業內的人怎麽看?上千萬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環境到底怎樣?癌症治療技術突飛猛進,到底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這代人的健康?抖音、快手、直播、拚多多、各種遊戲,到底誰在用?人工智能技術近期有可能發生大突破嗎?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到底是在更新還是在降級?中國製造業的產業集群優勢還會持續嗎?中國人生孩子的意願有所恢復嗎?00後今年已經18歲了,他們和90後到底有什麽不一樣?

所有類似問題,我們都深感好奇。一個擦肩而過的路人身上,也許就藏著答案。只不過需要有人把它叩問出來,在跨年之夜端到你的面前。新年到來之時,不僅應該有禮花綻放,還應該有提醒我們抖擻振作、再看世界的暮鼓晨鍾。

2018年,何帆老師決定和我們聯合做一件事:從現在開始,就開始寫作中國人的《光榮與夢想》。

美國人曼徹斯特的名著,回顧了美國的崛起時代的故事,精彩紛呈。只不過它的寫作方法是事後追溯,“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我們這一代中國人遇到了幾乎一樣的歷史機遇。我們將有幸見證一個古老文明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的自我展開。如果這個國家將來也有這麽一部《光榮與夢想》,我們能不能嘗試一次“伴隨式寫作”?能不能每年都觀察、調研、記錄、闡發那些少有人知的“小趨勢”?能不能和歷史進程同行,及時向公眾匯報這一年的最新“變量”?

何帆老師說,那就從2018年開始吧。今年的報告就叫《變量2018》。

我問何帆老師:你打算乾多少年?

他說:30年吧。從少年郎,乾到白頭翁。

在中國歷史上,我們反覆看到:一個人如果真的發下大願,用一生的經歷去積累一部歷史性著作,想不名垂青史,都難。

何帆老師的《變量2018》,將在今年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上首發。

順著這個思路,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我和策劃團隊一起,也會密集地向各界高人請教,力求把我內心裡的那些疑問一一解開,並在跨年之夜呈現給你。在那四個小時裡,你將看到的,是幾十場策劃會、數百人的智慧和知識的凝結,只不過經我之口轉述而已。在此,先向今後三個月將被我反覆叨擾的各界朋友致謝。

聚焦那些“成型之後、爆發之前、意料之中、視野之外”的“小趨勢”——這是我們能想到的,一起抵近這個世界本來面目的最好方法。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已經是第四屆了。

第一屆,在北京水立方,4000人在場。我們面對的問題是:跨年,真的需要一場演講嗎?

第二屆,在深圳春繭,8000人在場。我們面對的問題是:跨年演講,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內容產品嗎?

第三屆,在上海梅奔中心,10000人在場。我們面對的問題是:跨年演講能否服務於更多的人?

第四屆,三個月後,還是在深圳春繭。這次,我們試圖解決的問題是:跨年演講能否成為一個“公共符號”?如果是一個符號,那它會不會就是“小趨勢”?

如果這個符號被你認可,那此後的十六年,我們就將持續積累、不斷迭代、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我們是知識服務者。我們服務那些有建設性的人。我們堅信:大時代,需要有人為你解說“小趨勢”。

12月31日晚八點半,深圳春繭體育中心、深圳衛視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