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書法史研究的新視角:古籍版刻書跡例說

對於書法史研究來說,除了研究方法的正確、得法之外,研究對象的選擇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而書法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對象或依據,就是歷代書家留下的書跡。在照像印刷技術問世以前,書法的複製傳播最常用的手段是鐫刻。說到鐫刻,以前研究者主要關注於碑版和法帖,如今,祁小春教授的《古籍版刻書跡例說》又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長久以來被忽視的領域——古籍版刻中的書法。

從宋代開始,雕版印刷術普遍應用,雕刻書籍所使用的字形體勢,始終與書法藝術有密切的聯繫。今天大家都習慣於把雕刻書版所用的字體稱為“宋體字”,其實“宋體字”的最初源頭正是來自於唐代楷書名家歐陽詢、顏真卿等人書法風格。

另外,隨著雕版印刷業的繁榮,鐫刻技法及所用字體不斷豐富,將書寫者的手跡直接刻版印刷的做法也很快被普遍採用。這種現象不僅進一步擴展了書法藝術的傳播手段,同時也使得許多沒有或極少有真跡流傳於世的書家、文人的書法面貌,借助雕版書籍而保存下來。然而由於中國古籍的研究是一項專門的學問,需要專業的知識、經驗及學術素養,所以大多數書法史研究者對這一領域鮮有涉及。

祁小春先生大學畢業後曾從事古籍整理研究的工作,在版本目錄學上有扎實的基礎,因工作需要,曾遍訪各大圖書館的古籍收藏,見識豐富。同時他還師從名家學習書法篆刻並從事書法史的研究,對搜集歷代名家的書跡資料十分留心。正是由於如此的學術基礎和背景,使他能夠將書法史研究與古籍版本研究結合起來,利用中國歷代古籍中保存下來的書跡資料,為自己的書法史研究找到一個獨特的切入點。

二十年前,正在日本留學、工作的小春先生曾出版了日文著作《中國古籍の板刻書法》,以圖版為主,收錄了大量宋、元、明、清版刻書法資料。而在該書篇幅不多的研究文字中,則討論了版刻書法研究的對象、目的、方法、與版本目錄學及書法史學的關係,並對歷代版刻書法作了概括論述,可以說已經初步確立了作者版刻書法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今的中文版《古籍版刻書跡例說》,圖版資料大大充實、豐富,研究文字則更為完整、全面,特別是增加了大量對具體書籍版本、所刻書跡及作者的考證與解說,與前書相比,學術含量顯著增加,是一部更為成熟和系統的研究成果。

在我看來,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作者對於版刻書法研究的對象、意義與方法作了系統、概括的闡釋。前面說過,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專門的知識,素養及經驗,小春先生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他不僅受過古籍版本方面的學術訓練,還曾對國內各大圖書館收藏的善本古籍做過系統調查,同時更是國內專門研究版刻書法的拓荒者。

正因為擁有這些優勢,本書所提出的版刻書法研究的對象、目的、方法等基本原則便顯得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性,高屋建瓴,視野開闊;其次,本書收錄的大量宋、元、明、清版刻書跡資料,為書法史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察角度,開拓了視野,啟發了新的研究方法。古籍中的版刻書跡如果單獨來看,雖然有拾遺補闕的價值,但通常是個體的、零星的,而一旦將這些資料集中起來作全面考察,便可以發現這其實是一座書法“寶庫” 。

除了其中埋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書家、文人書跡,往往能令人有意外收獲之外,版刻書跡還與書法史上的碑刻、摹拓、刻帖等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繫,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研究,可以大大補充有關書法史特別是書法複製傳播方式的認知;再次,對版刻書法的研究,還將書法史研究與古籍版本研究聯繫起來。書法史與古籍版本這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由於書法藝術的連接,各自都得到了拓展、補充和豐富。從而使後人對於傳統文化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藝術能夠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感受。

小春先生在本書的自序中說道,本著的體例偏重於介紹,許多具體問題都有待於今後的個案研究。可見他還將對版刻書法做持續、深入的研究,這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期待。我相信,這部著作面試後,一定會引起書法史研究者的關注,也會有同道者加入版刻書跡研究中來。隨著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現,本書的引領、倡導意義將會越來越凸顯出來。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