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書的宋朝人,小兒能作詩

這是一個寬容文明的王朝,這是一個文化科技發達的王朝,這是一個經濟發達富裕安逸的王朝。所謂強唐弱宋,又有幾人知曉,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清明、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水準最高、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GDP曾佔全世界50%……小兒能作詩,文人讀破萬卷書,雕版印刷術舉世聞名。

雕版印刷術

兩宋三百年,雕版印刷書有了長足的發展。唐代雖然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但印書數量很少,種類僅限於佛經及歷書、風水等實用書籍。五代時期,大規模刻書活動開始出現,但因政權更疊頻繁,統治者雖有心為之,卻無力持續。宋代統治者十分清楚“王者雖以武功克敵,終須以文德致治”的道理,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圖書種類也由以佛經為主迅速發展為佛經、儒經、史籍、詩文並重的局面,刻本的藝術性與資料性兼備。

畢昇於北宋初年發明活字印刷術,後人將它發展成木活字;在廣泛使用木板雕刻的同時,出現了銅板雕刻。雕版印刷廣泛用於印製政府文告、紙幣交子、新聞邸報,甚至印花布也是在鏤雕了各種圖案之後在印染的。

刻本

宋代刻書基本分為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類型。官刻是指各級政府主持下的刻書活動,中央刻書多以國子監為名,地方機構刻書則有不同名稱。官刻多選上乘原本,不計成本,雕版品質很高,因而刻本品質優良。私刻是指私人出資校刻的書籍。私人財力雖不及政府,但刻書人不以贏利為目的,多以名望為重,很多刻書人本身就學識淵博,故而校刻精良,刻本品質通常也較高。坊刻指書坊刻書,這是隨商業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生產和銷售圖書的行為。書坊地域分布廣,因以贏利為目的,刻書的數量較大,種類也較豐富,且能隨時根據市場需求而變化。由於宋人對書籍品質要求較高,加之行業競爭的需要,因而坊刻本雖總體品質不如官刻、私刻,但也有很多品質優良的刻本。

北宋初期,刻書多用歐體字,字形瘦勁修長。後來逐漸流行顏體字,字形雄偉樸厚。南宋時,又多用柳體字,體現出不同時代的審美取向。元代刻書流行趙體,明代中後期,又行複古之風,仿北宋風格,創製出一種整齊方板、棱角峻厲的字體。這種字雖美感稍遜,但方正齊整,利於雕刻。19世紀現代活字印刷普遍流行後,就以此種字作為漢字印刷的標準字體,因仿之於宋,故稱“宋體字”。

宋代刊書,多選用好紙,尤其是所謂椒染紙,可避免蟲蛀。除此之外,刻印也十分精致。“藏書以宋刻為善,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用墨稀薄,雖著水濕,燥無湮跡,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字畫刻手古勁而雅,墨氣香淡,紙色蒼潤,展卷便有驚人之處,所謂墨香紙潤,秀雅古勁,宋刻之妙盡矣!”

書籍裝訂

印刷術發展到宋代,不但雕版、印刷的技術以十分成熟,而且在書籍藝術上也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其版面的裝飾、插圖的精美、字體的仿古與創新、文字的行款與疏密、版式的精密構圖等方面,都體現了印刷技術水準的高度發展。

從書籍的裝訂形式來說,在宋代以前已經使用過卷軸裝、旋風裝和經折裝,這些裝訂形式在宋代仍繼續使用。但由於他們在加工上過於費工,而且也不便閱讀使用,所以,在這種形式下,蝴蝶裝就出現了。

蝴蝶裝大約出現在唐代後期,盛行於宋朝,是把書頁依照中縫,將印有文字的一面朝裡、對折起來,再以中縫為準,將全書各頁對齊,用漿糊粘附在另一包裝紙上,最後裁齊成冊的裝訂形式(圖)。用“蝴蝶裝”裝訂成冊的書籍,翻閱起來如蝴蝶兩翼翻飛、飄舞,故名之為“蝴蝶裝”。五代雕版印刷的監本經書,上呈時是一百三十策(冊)。既然稱策,必為書之方冊,因卷軸裝稱“卷”,不稱冊,加之唐時唐人寫經已有個別為蝶裝,故五代之經書當為蝴蝶裝。

現存古書,有不少是蝴蝶裝。如北京圖書館藏有古代蝴蝶裝書籍多達三百餘種。較早的有宋太平興國年間的寫本《王陵變》、遼代印裝的《蒙求》、甘肅省武威出土的西夏文佛經等。

包背裝大約出現於南宋中期,又稱裹背裝、裹後背。是在蝴蝶裝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裝訂形式。它與蝴蝶裝的主要區別是對折書頁時字面朝外,背面相對,書頁呈雙頁狀。早期的包背裝,其包背紙與書頁的包裹、粘接方法與蝴蝶裝相似,其區別僅在於與包背紙粘接的是訂口,而不是中縫;後來的包背裝則以紙撚穿訂代替了先期的粘接,在訂口一側穿以紙撚,訂成書冊,然後再包粘包背紙。因其包背紙(封面)包背而不穿紙撚,故稱為“包背裝”。

至於線裝,過去許多人都認為起自明代中期,但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在宋代也有人使用過線裝。它是用線將書頁連同前後書皮裝訂在一起的裝訂形式。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