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明節艾灸:你知道為什麼要灸鬼哭穴嗎?鬼哭穴到底是何方神聖?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時節,時而風,時而雨,氣象似乎也變得多愁善感。在這樣一個寄託哀思、乍暖還寒的清明時節,人們則更應該注重調節自己的情緒,起居和飲食。

清明是重要的祭祀節日,一些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寄託哀思是人之常情,但要注意的是,過分哀思會消耗人體氣血。再者掃墓的天氣和周邊的環境會加重人體內的陰氣,不利於陽氣的升發,這時邪氣就很容易入侵我們的身體。

清明時,人體清陽上升,濁陰下沉,肝藏之血,經脾運化,上輸於心,正是木生火的過渡期。

到了清明時節,雨水增多,也同樣是人體化寒消腫的好時節。

清明前後,可以重點灸脾經,利水升清,灸肝經,風生水起。

艾灸督脈,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增強五臟元氣,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如果不幸因上墳時身體虛損,悲傷過度或運不佳導致身體問題,可急灸鬼哭穴緩解癥狀。

《葛洪肘後方》介紹過艾灸「鬼哭穴」治療「鬼魂附身」的方法。

楊繼洲也在《針灸大成》中提到「鬼哭穴」,

他認為,灸的時候鬼邪會哭著散去,疾病即康復。

古代艾灸為什麼會在清明節氣灸的穴位裡獨加「鬼哭穴」,其原因不言自明。

艾灸「鬼哭」,生髮陽氣

《黃帝內經》中說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裡也正說明邪氣一旦在體內聚集,我們的陽氣必然受到影響,人體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的支持,陽氣越足,氣血就會充盈,人自然就強壯。所以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疏散體內的邪氣,生髮陽氣。

艾火是純陽之火,具有走三陰,通十二經的功效,灸火連續燃燒,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肌表滲透出來,體內陽氣通達。

而在清明節氣灸裡面就有專門祛除邪氣的要穴——「鬼哭穴」,《針灸大成》中認為,灸的時候鬼邪會哭著散去,邪氣消失,陽氣即可恢復。

「鬼哭穴」其實就是雙手大拇指處的少商穴

艾灸鬼哭穴對治療癲狂、高熱、癔病、昏闕很有效!

少商穴:人體肺經最末的一個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拇指末端橈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主治咽痛喉腫、中風、中暑、昏厥、發熱、癲狂、癔病等證;屬十三鬼穴之「鬼信」。

此外在老家還有「三月三(即3月30日),蛇出洞」之說,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大地逐漸清氣上升,同時也是人體陽氣升發的時段,此時體內肝氣隨著清明節的到來達到最旺。

肝氣過旺必然會傷脾,脾又是後天之本,氣血的運化都要靠脾來實現,所以清明節要以「生髮陽氣,調達肝膽,強健脾胃」為養生要點。

明代楊繼洲在其《針灸大成》中提到「鬼哭穴」,把雙手的大拇指用繩子綁起來,在指甲之後兩邊用艾火灸灼,其穴相當於少商穴。楊氏認為,灸的時候鬼邪會哭著散去,疾病即康復。

日月穴

日,即是太陽,月,就是月亮。本穴有收募補充膽經氣血的作用,是膽經募穴。因此常灸此穴可以生髮陽氣,補充人體的氣血,同時也能舒肝利膽,化除體內的濕氣,達到中和陰陽的作用。

至陽穴

該穴名是指督脈的氣血在這裡吸熱後可以化為天部的陽氣。所以有疏肝理氣,溫陽通絡的作用,幫助舒緩因哀思過度在體內滯留的憂傷之氣。

起居養生

隨著清明假日的到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拉開帷幕。在祭祖緬懷親人、踏青欣賞春光的同時,也要注意氣候的變化。俗話說「二月亂穿衣」,意思就是說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以防身體著涼。

節令食補

清明除了祭祀,踏青,吃艾草青團也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大特色。每年清明前一段時間,艾草便會被賦予光榮的使命,與糯米粉等食材一起做成艾草青團,在江浙一帶頗受人們的喜愛。艾草性溫,有理氣血,溫經脈的作用,正是適合這個節氣食用的佳品。

《隨園食單》中這麼描述青團:「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時令小菜,搭配艾草的香氣,吃進肚裡的是一股獨屬於春天的味道。

這裡就來介紹一下青團的做法,大家快動動小手學起來,給自己和家人做一道時令美食吧。

?1.首先把艾草反覆沖洗乾淨

2.水燒沸騰,加入2.5克左右小蘇打,然後把艾草焯一下水,撈出,擠乾水分。

3.再加適量水,用料理機將艾草打碎成糊狀,然後將糊狀的艾草再加些水,加熱至沸騰,然後拌入糯米粉中。

4.將艾草糊和糯米粉揉搓均勻成麵糰。揪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劑子,開始做青糰子的皮子。

5.放入適量的花生芝麻餡(這裡也可以是其他的餡料),包成球形的糰子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