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睡不飽,腦子長不好!睡覺這門大學問千萬別忽視

作者:於平

俗話說「吃人蔘不如睡五更」,在我們生命的各個階段,都需要睡眠的滋養,對於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睡眠周期的各個時間段,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智的發育。深睡眠會讓孩子的身體分泌出一種生長激素促進體格發育,而淺睡眠則有助於大腦學習和記憶功能的發展,而做夢則影響著孩子情緒的調節。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跟孩子睡眠有關的那些事兒,看看如何讓孩子睡得更香,長得更快!

首先,媽媽們需要明確孩子在各個年齡段應該睡多長時間。咱們可以參考美國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簡稱NSF)發布過一項世界級的關於睡眠時間的研究成果。

圖片及部分資訊來自NSF文章: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 sleep time duration recommendations: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summary

這項研究不僅僅提供了對不同的年齡段的最佳睡眠時間的建議,同時還給出了可能適用於某些人的睡眠時間。我們可以從圖中找到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睡眠建議,如下表:

怎麼樣?你家寶寶的睡眠時間在最佳睡眠時間範圍內嗎?相信那些看到自家寶寶只是處於尚可的睡眠時間段內的媽媽會不免有些焦慮。這裡請你放心,個體之間存在生理特性的差異,只要孩子睡眠規律,清醒的時候精神狀態良好,發育正常,就不用刻意乾預睡眠。

但是那些睡眠時長不達標以及被各種睡眠問題困擾的寶寶,又該如何調節呢?這裡給大家歸納了3種最常見的兒童睡眠問題以及該如何調理改善:

新生兒的睡眠周期非常的短,每個周期大約也就一個小時,所以小嬰兒睡覺會非常不安穩。通常要到三個月之後,才能形成睡眠的生物節律,睡眠周期也會逐漸變長。

到了夜間,深睡眠與淺睡眠更替進行。正常的寶寶晚上都會有2-6次短暫的覺醒。而對於睡眠維持困難的寶寶,在短暫覺醒之後,很難通過自我安撫再次入睡,往往就會需要家長的幫助才能再次入睡,增加了大人的負擔。

改善嬰幼兒的睡眠品質,首先要排除孩子身體健康的因素,如缺鈣、中耳炎、濕疹等,都會困擾孩子入睡。其次,寶寶比成年人更容易情緒激動,太興奮睡不著。媽媽需要避免孩子在睡前受到刺激,稍大的寶寶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安靜的睡前活動,以便寶寶逐漸建立睡覺的鏈接。盡量避免入睡時過度的父母參與,在寶寶快要睡著的時候放到床上,輕拍入睡。

在寶寶入睡或夜醒後,允許寶寶通過吮吸手指、咬衣服、抱玩具等依賴物的方式,自主安撫進入睡眠。因為這是寶寶自己創造出來的主動維持睡眠的方法,來緩解媽媽不在身邊的焦慮情緒。如有哭鬧,則可以先等一等,再用最少的安撫方式(如輕拍)讓寶寶睡著。通過適當延長等待的時間,慢慢地讓寶寶養成自主入睡、自我接覺、自我安撫的能力。

寶寶在剛出生時只有睡眠壓力,但沒有晝夜節律,壓力積累到閾值就會犯困入睡。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寶寶體內開始逐漸形成跟隨日夜變化而調節的晝夜節律系統。在形成的過程中,寶寶會出現尚未完成適應睡眠壓力與晝夜節律兩個調節系統的一些情況。所以很多寶寶在3個月左右都會出現晝夜顛倒的情況,其實這是寶寶在逐漸形成晝夜節律的過程。

控制晝夜節律系統與光照有一定的關係。所以當寶寶出現晝夜顛倒時,家長可以白天多讓寶寶曬曬太陽,特別是清晨和傍晚的陽光。如果晚上哭鬧不睡得厲害,可以給寶寶洗洗澡、撫觸,幫助ta情緒舒緩下來,再慢慢哄睡。

孩子大一些後往往越容易出現這類問題——不管大人怎麼威逼利誘,孩子就是遲遲不願睡覺。而一旦入睡,睡眠品質也還是不錯的。

對於就寢行為限制不足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有明確的指令和規矩,在睡前安排固定順序的、安靜舒緩的睡前程式,比如洗澡撫觸、親子閱讀等。一旦程式完成,就進入睡覺狀態,家長自己也不再做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活動,逐漸培養孩子規律的睡前習慣。有時候家長下班回家晚,孩子已即將進入或已經進入睡前程式了,就盡量不要再和孩子互動了。

嬰幼兒時期,孩子會由於生病、晝夜節律以及行為規範等問題影響睡眠品質。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了解寶寶在每個階段的成長規律,不急不躁哄娃入睡,寶寶才能睡得安穩,睡得香甜。慢慢來,比較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