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一位國醫大師走了!這24個字 ,他念叨了一輩子……

2019年1月10日6時6分,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現代著名中醫學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鄧鐵濤逝世,享年104歲。

鄧老在長達80餘年的醫療教學科研生涯中,融古貫今,積累豐富臨床診療經驗,繼承與創新中醫理論學說,提出系列發展中醫戰略大計,對我國發展中醫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別人問他養生秘訣,他會笑著說: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必先養德。「鄧老涼茶」罐上,那個身著西服、戴細框眼鏡、面帶微笑的老人,真的離開了。

鄧老生前曾接受《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並撰文《我是怎麼養生的》,暢談他的健康感悟。

今天,讓我們重溫鄧老的養生經,共同緬懷這位國醫大師。

撰文專家

鄧鐵濤,中醫學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名老中醫, 2009年獲評國醫大師。

我的養生,是以達到「身心和諧」為基本目標。

身心和諧是指一個人的身體、心態、精神、情緒都處在一種比較健康、協調的狀態

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要心態平和,情緒飽滿、穩定,身體各部分功能配合默契,運轉正常,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強,化解矛盾、平抑怨氣、排解焦慮的能力較強。

這種身心和諧的狀態有助於人保持心境愉悅,使氣血暢達、各器官功能旺盛、免疫力增強,從而防病保健和延年益壽。

要想達到身心和諧的理想狀態,便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注意對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的調養和愛護,即「養心」和「養身」同時進行

調養神志,病安從來

古人告誡我們「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正氣存內,邪不可乾」,強調精神因素對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播放GIF

一個人如果擁有很好的精神狀態和樂觀向上的心態,即使疾病纏身,也會因身體具備良好的修復和調節能力而容易獲得痊癒。

相反,如果一個人每天的心理狀態都很糟糕,對自己的生存狀態很不滿意、牢騷滿腹,即使原本身體條件很好,在這種惡劣的心境影響下,也容易罹患多種疾病。

養心保健,可以通過兩種途徑進行:

第一,重視對精神情志的調養,避免不良情志因素對人體的損害。

減少各種慾望,保持精神的安閑清凈,七情正常有節製,同時避免各種不良因素對心神的刺激。通過調養神志,便有可能達到以下幾個狀態。

  • 「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通過減少自身慾望,在盡自己努力的情況下,不過多羨慕別人優越的物質條件。淫穢的事物也不能讓你的心受到誘惑。

現在離婚率那麼高,就是很多人受到美色淫邪誘惑的結果,長久下去,會嚴重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

比如我,一直住的是以前學校分給我的房子,又小又簡陋;我穿的也是很普通的衣服,但我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工作著,覺得很滿足。

  • 「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

就是俗話說的「知足常樂」。這種精神境界,儒家也很提倡。

比如,孔子就一再褒獎他最為鍾愛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第二,進行適當地調心鍛煉,通過身體行動來實現心神安寧健康。

要及時減輕心理負擔,排遣不良情緒困擾,懂得及時給自己釋壓,將不良情緒及時宣洩出去。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心靈減壓的好方法——「靜心功」,通過靜坐、冥想、瑜伽、氣功等,集中思想,將心中不必要的負擔、壓力、不良情緒等及時排遣出去,使自己內心保持平靜、情緒保持穩定。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舒緩、柔和的鍛煉來幫自己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獲得內心的平靜。如練習太極拳、八段錦、旅遊、書法,以及跳一些比較輕鬆的舞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些和緩的運動可以幫助人體氣血流通,既有利於身體健康,又可減輕神經、情志系統的負擔,起到很好的放鬆效果。

對於退休老人,若文化功底較好,可以學習詩詞歌賦,練習填詞作詩,既可以讓人覺得充實,也能鍛煉大腦,使心胸更加寬闊,有益身心。

順時養身,知易行難

中醫講究整體觀,人的精神和身體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連身體這個「軀殼」都保護不好,精神又以何處為「居所」呢?日常養身,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非正常的氣候,中醫叫作虛邪賊風,容易導致人發生疾病。

如2008年我國大範圍發生雪災,好多人因此生病,甚至還導致死亡;像夏天冷氣機開得太猛了,不少人因此感冒、拉肚子……

這些都是虛邪賊風,如果你身體底子夠好,一兩次也許不會有大事,但長期這樣,就容易引發疾病。

因此,古人告誡我們要「避之有時」,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及時調整好作息,如春避風溫、夏避暑熱、長夏防濕熱、秋避燥邪、冬避寒冷

氣象冷了,便要注意多添衣服;下大雨了,外出要帶上雨具。雖然這些事情很瑣碎,大家都懂,不過我還是要提一提,因為不少人是「知易」而「行難」。

重視運動,勿使過度

提倡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從而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我國古已有之。漢代華佗在論五禽戲時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雖說「生命在於運動」,但「不當使極」很重要,尤其對於體弱者來說,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就算身體強壯,也要注意適量

運動的種類很多,從傳統角度看,可分外功(體操、跑步、外家拳術等)與內功(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兩大類型。以強壯身體為目的,內功、外功均可;如從養生角度考慮,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則以內功為好。

不良生活,務必改正

中醫學對人體生病和壽命長短的規律進行了長期探討,最有代表性的可概括為: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都會對健康造成多方面、嚴重的危害。

如長期睡眠品質下降,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易造成失眠、健忘、記憶力下降、神經衰弱等癥狀;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更容易引起諸如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肥胖,酒精性肝病,甚至肺癌、肝癌等疾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