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城區人口300到500萬的全面放開落戶,哪些城市最受益?

到2020年實現1億人在城鎮落戶是新型城鎮化重要目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二線城市受益最大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城區常住人口300~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也就是說,當前除了超大特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落戶將變得十分容易。

先來說說什麽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這裡的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而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並不計入城區範疇。至於地級以上城市轄下的縣市,更不計入城區範疇,也就是說城區人口不等於市轄區人口,不等於市域人口,通常而言,市域人口>市轄區人口>城區人口。

目前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是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的最為詳細的統計。根據《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結合公開資料,統計梳理發現,目前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有13座,除了北上廣深這四個超大城市,還有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鄭州、杭州、沈陽、長沙為特大城市。

也就是說,未來除了這13個城市外,其他城市都將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這個過程中,有一大批二線城市受益最大。包括西安、蘇州、合肥、濟南、青島、大連、廈門、寧波、昆明、石家莊、南昌、福州等城市。

今年3月18日,河北省會石家莊宣布取消在城區、城鎮落戶“穩定住所、穩定就業”遷入條件限制,全面放開城區、城鎮落戶。全國公民僅憑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就可向落戶地派出所申請戶口遷入市區、縣(市)城區和建制鎮,而且,配偶、子女、雙方父母戶口可一並隨遷。石家莊也由此成為首個實施落戶零門檻的省會城市。

作為人口大省河北的省會,石家莊徹底放開落戶門檻,也是戶籍改革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在石家莊之前,一些省會城市雖然還有一定的落戶門檻,但這種門檻已經很低,不少省會城市高職即可落戶。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分析,當前我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了16個百分點。這其中,絕大多數就是城市中,落不了戶的。尤其由於學歷在大專以下、在二線城市中落不了戶的佔了相當大的部分。因此這些城市放開放寬落戶,有利於加速推進戶籍人口城鎮化,加速這些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與此同時,這些二線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對加快新型城鎮化具有重要意義。在京滬等超大城市控制人口規模、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夠的情況下,二線城市就成為人們落戶的重要方向。

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對第一財經分析,城市的發展不是大中小城市齊步走,而是要優先發展特中心城市。在京滬等超大城市出現大城市病、成活成本高昂,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夠的情況下,二線城市尤其是很多省會城市正迎來城市發展的黃金期。通過放開落戶,引進人才,吸引人口流入,實現做大做強,進而帶動全省發展。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去年底以來,整體落戶的門檻有很大的放寬放鬆。除了超大城市外,大中城市都在放開放寬落戶限制。一個方面是原來主要是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現在則是突出強調中心大城市帶動都市圈、城市群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原來吸引的都是中高端人才,現在不光是人才,而是吸引勞動力。畢竟城市要發展,不能光只有大學生,也要有很多一線工人和服務業人員,城市才能更好的發展。

實際上,不光是這些I型大城市,大多數的特大城市乃至廣深這樣的超大城市也在放開放寬落戶限制。

4月3日,杭州發布《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其中,在第四大項第18條“強化引才育才保障與服務”一項,提出“全日製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

今年1月11日下午,廣州市發改委聯合廣州市人社局、市來穗人員局及市警察局共同發布了廣州市新一輪遷入戶政策體系。其中,本科以上,不超過40歲即可落戶。

此外,部分三四線城市也將受益。張大偉分析,由於一二線城市房價較高,而農村地區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又相對之後,因此,有不少人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會選擇房價相對合理的三四線城市,實現就近落戶及置業。

深化“人地錢掛鉤” 二線城市土地指標將增加

在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時,相關的土地指標、財政支出配套也在跟上。

發改委此次通知指出,深化“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政策。深化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時更多考慮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2019年繼續安排中央財政獎勵資金支持落戶較多地區。

同時,全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在安排各地區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時,進一步增加上年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的權重,探索落戶城鎮的農村貧困人口在原籍宅基地複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由輸入地使用。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過去強調中小城市戰略的結果是: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土地供給不足,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長緩慢、土地供給過多,由此造成土地供需錯配。

在專家看來,將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數量掛鉤,並且將原籍宅基地複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由輸入地使用,這些措施更符合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需求,對輸入城市將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有利於輸入地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從各地發布的人才政策來看,目前人才標準持續降低,很大程度已經開始變成了勞動力之爭。”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說,人口的增加,必然帶動土地指標和財政指標的增加。尤其是土地指標增加了,城市就可以在更大的空間上布局,發展更多產業,做大做強城市規模,提升城市集聚異塵餘生能力。因此,土地指標的增加對很多城市二線城市以及大都市圈周圍的三四線城市是一大利好。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重點也在這些城市。

通知指出,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都市圈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地區調劑。健全都市圈建案供應體系,強化城市間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協同。

張大偉認為,人地錢掛鉤將有利於大城市、都市圈周圍的農業人口實現就近城鎮化。因為這些區域可以實現成片規模的城鎮化,空出來的用地指標可以集轉運站移到城市,進而利好中心城市、都市圈的發展。

人口流入也成為企業市場布局的一個重要指標。今年3月26日,在中國恆大(03333.HK)舉行的2018年全年業績發布會上,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就“如何看待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時表示,現在再以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評價體系已經過時了,現在城市布局主要看是否有人口淨流入以及是否有產業支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