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利用率7.26%,北京充電樁市場艱難優化

全文共2811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清明節前,據北京市城管委消息,受運營考核獎勵政策影響,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利用率從頒布政策之前的4.63%,已經增長到目前的7.26%,效果顯著。去年10月,北京頒布了《關於實施2018-2019年度北京市電動汽車社會公用充電設施運營考核獎勵實施細則》,引導充電設施企業由“重建設、輕管理”向“建管並重”轉變,提升充電設施服務水準。圍繞北京充電樁利用率改善,北京商報記者展開新一輪調查,針對政策落實以及此前製約充電樁使用等眾多問題,並專訪相關企業負責人,對北京市充電樁市場進行追蹤。

01

4.63%到 7.26%:

“進步樁”VS“僵屍樁”

運營獎勵初顯成效。北京市城管委透露,截至2019年2月底,大型購物中心等公用領域停車場已累計建成約2406處、約2.48萬個社會公用充電樁,形成了六環範圍內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公用充電樁利用率從頒布政策之前的4.63%,已經增長到目前的7.26%。

去年10月,北京市頒布了《關於實施2018-2019年度北京市電動汽車社會公用充電設施運營考核獎勵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獎勵細則”),引導充電設施企業由“重建設、輕管理”向“建管並重”轉變,提升充電設施服務水準。

根據獎勵細則,將對公共充電站的平均充電收費標準、利用率、維護管理、互聯互通等指標進行考核,分日常考核獎勵和年度考核獎勵兩部分進行。以年度考核為例,每站可獲得最高20萬元的獎勵。

作為考核體系的數據提供方,e充網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e充網接入了北京市超過90%的社會公用領域充電設施,隨著運營獎勵考核政策的實施,公用領域的“僵屍樁”已大幅度減少。以環路為基準進行的觀測結果顯示,去年12月四環至五環區域內的公用樁利用率已接近13%。

此外,上述負責人還介紹,充電樁故障率及故障時長也有所下降。普天新能源北京總公司主管運營的謝磊此前介紹,北京的充電樁損壞情況很常見。“我們對這一情況十分頭疼,經常是剛修好就又損壞了。”汽車工業谘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目前充電樁的廠家較多,也比較雜,但是幾乎沒有廠商盈利。充電樁的用地投入、設備建設、人員管理都需要大量資金,而充電樁的設計標準也沒有完全統一,有些品牌的充電樁質量跟不上,又沒有資金投入技術創新和產品維修,造成頻繁出現故障和使用率低的惡性循環。

e充網相關負責人則提出,會根據用戶在客服及App等端口的反饋,結合後台反映的數據,了解充電樁運行情況。通過運維聯動系統給運營商派單,並督促運營商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對問題充電樁的維修,並反饋維修結果。“必要時我們還會啟動線下實地核查,及時落實處理,來保證平台數據的準確性。”該負責人進一步強調。

02

兩頭矛盾:忙建設vs高閑置

借力政策紅利及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充電樁市場在過去兩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在充電樁數量快速發展的背後,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指出,“整體利用率不足15%”。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車輛佔位、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導致了充電樁閑置。位於海澱區上地東路G7高速橋下北京申威獅星汽車服務公司停車場,該站點在e充網上面顯示,共有62個快充充電樁,空閑42個。但記者進入停車場內看到,基本上沒有空余的位置已經停滿車輛。

一位來此充電的滴滴司機告訴記者,平時充電經常碰到APP顯示有空樁,但到實地卻被車輛佔位而沒法充電的尷尬。停車場的管理員也指出,目前停車場內的充電樁因為沒有專人管理,車輛佔位只能靠司機自覺。

在充電選擇上,由於快充普遍比慢充使用率高,加上不同區域停車費,快充在實際的充電選擇中往往更受寵。快充經常需要排隊,但慢充樁幾乎成為了擺設。記者在東城區來福士中心、西城區首特四區停車場調查時均發現這種情況。有車主告訴記者,“因為快充樁充電快,大約兩個小時就能充滿,而且這段時間內停車場不收取停車費。”

而在目前市場,慢速充電樁的保有量不在少數。就公共充電樁而言,截至2019年2月,聯盟內成員部門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34.8 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18.8萬台、直流充電樁15.9萬台。

對此,e充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快充樁和慢充樁投入成本相差甚多,快充樁的成本基本上是慢充樁的十倍以上。企業在布局早期隻考慮到“跑馬圈地”搶佔市場份額,並沒有對周圍相關情況進行系統分析,為節約成本才造成布局不合理的現象。

除北京和天津地區慢速充電樁遠多於快速充電樁外,其他各城市也呈現慢充充電站佔比超50%的分布態勢。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全國公共慢充樁充電利用率還不到10%。這也就意味著,大批慢速充電樁正在被閑置。

充電樁市場面臨矛盾的處境,一方面是充電基礎設施仍需大力建設,另一方面卻是大批閑置的充電樁。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計保有量為86.6萬台,同比增長76.8%。“從目前看來,這一市場似乎已經進入發展斷層、兩頭矛盾的階段。”有業內人士表示。

03

盈利偏好:強者恆強vs弱者出局?

在國家的支持下,充電樁產業被業內看作是“兆級藍海”的市場。然而在充電樁建設初期,“跑馬圈地”成了各家運營商的運營策略,搶佔先機,盲目搭建,尋求規模效應。還沒有等到企業開始盈利,充電樁前期投入大、使用率不高、盈利周期長的現實境況,讓眾多充電樁企業紛紛被“淘汰”出局。

分析認為,布局充電樁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土地、稅收、補貼等多個問題都對充電樁有較大限制,在“盈利難”的狀態下,基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行業特點,只有具備雄厚資金實力的企業才能繼續“玩”下去。因此,充電樁運營企業想要實現盈利,規模效應非常關鍵,未來的資源只會向少數頭部企業集中,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

對此,充電樁龍頭企業之一、星星充電運營總監唐曉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星星充電在去年已經實現盈利,雖然前期投入很大,資金回收會慢一些,但是一旦實現盈利,就可以保持一個??長期的良性循環,而且未來隨著??市場體量的不斷增加,充電樁市場的前景只會越來越好。

去年充電樁另外一家龍頭企業——特來電也結束了連年虧損狀態,公開宣稱充電樁業務開始實現盈利。特來電品牌總經理趙健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投資大、盈利周期長、初期使用率低,是充電樁企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特來電自成立以來累積投入資金超過了50億元,在全國288個城市布局充電網的建設和運營,同時在技術上的投入也很大。正是憑借這些先發優勢,特來電的充電板塊的虧損逐漸減少,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實現盈利。

唐曉猛強調,大企業也好、中小企業也罷,集中力量放在優質場站上,才可以實現充電樁盈利的良性循環。未來充電樁企業不能再像之前“跑馬圈地”那樣盲目進場,建設站點要有很多篩選條件,例如??場地位置、停車費價格、周邊服務健全程度、用戶分布情況等等,都是建設充電樁站點的考量指標,優質的站點才能實現充電樁的良性循環。

“目前充電樁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眾多企業即使盈利困難也不放棄的原因。”唐曉猛認為,隨著市場剛性需求持續旺盛,尤其是“雙積分”政策實施後,??新能源汽車的比重只會越來越大,充電樁市場也會隨之進一步增長。而且按照國家的計劃安排,目前市場上的充電樁缺口仍然很大,較“一車一樁”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充電樁市場前景可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