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券商投行科創板爭奪戰:會不會為保戰略再現低價競爭?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吳永久

一個優質的潛在科創板資源,8家券商爭搶。各大券商投行之間為了爭奪稀缺的優質科創板上市項目已經展開了一番爭奪。

如此激烈的爭奪戰,會不會再現華夏銀行300億定增項目曝出的超低保薦承銷費?

業務爭奪戰已經打響

在採訪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不少券商看來,科創板的推出對其業務的開拓是一種機遇。

廣發證券此前曾發布觀點稱,科創板和注冊製的推進有利於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增加。事實上,近10年投行業務對券商總營收的貢獻持續上升,主要貢獻是中小民營企業上市潮。2009年創業板開閘前,投行業務佔券商總收入比約5%~6%,而2017年約15%。

不過天上不會掉餡餅,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優質科創企業資源的爭奪上各券商早已開始了一番激烈的較量。

據了解,最近幾個月,各大券商投行之間為了爭奪稀缺的優質科創板上市項目已經展開了一番爭奪。例如有上海本地媒體近期報導,一個科創板項目,竟吸引了國內8家主流券商來競標。

大約一個月以前,華夏銀行300億定增項目曝出的超低保薦承銷費曾讓市場怎舌。那麽,未來在科創板IPO項目的競爭過程中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低價競爭呢?

在一些投行人士看來,這一現象背後其實有其合理性。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券商做業務的出發點有很多,而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丟卒保車也是常規操作,特別是對於無風險的通道類項目更是如此;在頭部效應的趨勢下,今後為了所謂的戰略進行超低價甚至是免費服務也不足為奇。

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眾所周知,投行的商業模式通常是通過承銷新股,按融資規模收相應比例的傭金。不過根據美國等海外市場的經驗來看,如果投行希望承接那些熱門的標杆性IPO項目,往往會下調傭金比例。比如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承銷商同意僅收取1%的傭金。這樣做從長遠來看,投行也不會吃虧,既和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也有利於投行今後的市場開發。

此外,還有資深投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以往監管機構在相當程度上對上市公司的質地起到了隱形背書的作用,在注冊製、科創板的背景下,這樣的背書角色在相當程度上將由券商投行來扮演;未來承擔科創板保薦承銷業務的各券商投行應該要通過一個個好項目建立自己的市場口碑,否則再“任性”違規、項目頻繁出現造假,不僅將受到監管的處罰,更會失去市場的寶貴信任。而監管機構也應對於注冊製下投行出現的相關違規執業,進而侵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制定具體的懲罰措施。

潛藏機遇:TMT成淘金熱土

一位從業十餘年的投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投行的核心價值在於發現價值、挖掘價值,而這一點將在實行注冊製的科創板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科創板由於實行注冊製,在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環節都有創新的制度安排。對發展時間並不長的國內資本市場來說,科創板是一個全新事物,也是一次涉及多方位的變革。

根據《證券經營機構股票承銷業務管理辦法》規定,證券經營機構從事股票承銷業務,應當取得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股票承銷業務資格證書》。即在國內從事IPO業務需要在國內擁有承銷保薦牌照,而目前擁有牌照的大多是國內券商,這就給國內券商開拓科創板市場提供了機遇。

不過國內某大型投資機構投資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坦言:“在科創板中,諸如未盈利企業可以上市、市場化定價等都和以往的投行業務內容有諸多不同。”

“在科創板背景下,我們在選擇投行時會更看重投行的行業背景,會更傾向於選擇那些有相關團隊、經驗、成功案例、對一些‘硬科技’賽道理解比較深的投行。”他指出,“我們也已經接觸了不少國內券商,總體上感覺,國內券商投行給那些TMT、‘硬科技’企業做輔導上市的保薦團隊的能力和經驗普遍還需要提高。”

“一些科創類企業,經過多輪融資後現在的估值已經不低,但是其商業模式和盈利狀況又不支撐其在A股主機板上市,不過其技術能力又比較受認可,這些企業應該會是科創板今後的熱門上市標的。這類企業在TMT賽道的會比較多,之前TMT也一直是國內投資界的熱門領域。”

“那些商業模式還不清晰的科創類企業,在以往是不具備上市條件的,國內投行也就不會去看,而現在這類企業可以在科創板上市了,這就需要投行對科創類企業的業務模式和市場前景進行更多的判斷。”上述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