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小龍八年演講,善良變了,理性沒變

《財經》雜誌記者 吳楊盈薈 | 文 宋瑋 | 編輯

張小龍4小時演講,在自媒體流傳中突然帶火了“善良”與“常識”兩個詞。說實話,這種政治正確的論斷放安在一個產品上讓人心生警惕。善良和常識真是張小龍一直堅持的嗎?相信善良和常識,能做出下一個微信嗎?

張小龍首次面對公眾公開演講是在2016年。此後每年1月的微信公開課,他都會在廣州出面公開演講。聽張小龍演講,也演變成為互聯網圈幾乎人人熱衷參與的行為藝術。

2016年之前,張小龍還做過兩次更早時期的演講。2011年,微信剛發布3.0版本和“搖一搖”功能,張小龍在母校華中科技大學做了50分鐘的演講。2012年,張小龍在騰訊內部一口氣進行了8小時演講,最後說:“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8年6次演講,張小龍思維和微信的變化都藏在這裡面。

8年前的「上癮」,8年後的「善良」

有人統計了張小龍演講中說了和沒有說的詞語:朋友105次,套路 1次(否定式),打中 0次擊中 0次;願意10次,欲望 1次——他談用戶是否”願意“比”欲望“多;他把用戶當做朋友,而不是需要被打中的“靶子”。

2011年,張小龍42歲。微信更新3.0版本,推出“搖一搖”功能。當時的張小龍,對人性的理解和現在截然不同。

華東科技大學的自習室裡,張小龍面對一眾師弟師妹們,花了2/3的時間聊微信的“搖一搖”功能設計:“你搖一下,螢幕就會拉開。在這有個bug,之前有個女生搖的時候太用力,螢幕拉開太大了,她看到了大衛的裸體。”他接著補充:“這是一個人性化的bug。”

張小龍詳細解釋了“搖一搖”的“上癮”機制:用戶搖動手機後,會發出來複槍的聲音,同時畫面會張開再縮起來。槍聲是性感和暴力的暗示,弗洛伊德說人的所有的動機都來自於性的衝動。“做搖手機找人這個功能非常容易,但是讓每個人一用這個功能就上癮是非常難的。”張小龍說。

產品要滿足人性的“貪嗔癡”——這個產品界的著名觀點,也是張小龍在2012年的騰訊內部演講中提出:“在佛教裡面說人的本性是貪嗔癡。我們要洞察這一點。我們的產品對用戶產生黏性,就是讓用戶對你的產品產生貪,產生嗔,產生癡。”

8年後,張小龍的用詞發生了巨大變化。他說,“微信夢想是什麽。個人用戶角度來說希望它能夠成為每個人最好的朋友。”他還說,“我們對於用戶的態度上必須是一種善良的態度,而不是一種套路的態度。”

從上癮到朋友,從套路到善良。為什麽前後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難道張小龍的產品思維突然徹底改變,推翻和背叛了8年前的自己嗎?

撕開「善良」,露出「理性」

解讀張小龍4小時演講時,不少人把張小龍放上了“善良”的神壇,認為微信是有道德有底線的產品。

儘管張小龍也在使用“善良”這個詞語,但實際上在他所說的善良背後,更大的原則是“理性”。或者可以說,微信的善良只是它理性的其中一個外在表現。

張小龍是什麽時候開始說善良的?2016年。

2016年張小龍47歲,第一次在微信公開課上公開對外演講。他在演講中講到用戶價值,分享了亞馬遜CEO的文章《善良比聰明更重要》。“欺騙用戶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為只需要聰明就可以了,這是不對的,因為欺騙用戶雖然很容易獲得流量,但是最終會把用戶給趕跑了。怎麽樣對用戶是好的——這個會聰明會更重要一些。”

我們可以理解為,張小龍從2011年強調上癮,到2016年開始強調善良,是他的產品理念在5年裡發生了180度大轉變。

但如果去尋找這背後更深的、一以貫之的規律,張小龍始終沒變的是“理性”。

正如他在2019年演講中所說:“這種善良是一種基於理性之上的善良。如果這是一種非理性上的善良,我認為它是一種愚昧的善良。所以我認為善良本質上是一種能力。”

為什麽是理性,而不是善良?因為理性是更深一層的規律。從經濟學視角來看,善良是長期博弈中利益最大化的選項。犧牲短期利益,是為了更大更遠的長期利益。那些不善良的人,都是鼠目寸光之輩。

2017年的演講裡,張小龍強調合理性才是微信團隊做決策的根據。“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們會捨棄掉很多本來想要做的東西,這種捨棄並不是因為克制,而是說我們發現有很多事情最後驗證行不通,如果硬要去做是不合理的。”

8年的6次演講中,張小龍的設計原則始終未變。他會回歸到人類最原始的動力上,去尋找產品驅動力。

為了設計搖一搖的動作, 張小龍研究過人類的起源。人類為什麽會直立行走?因為人類要把手用來抓石頭,用來打獵,最後腳就用來做別的東西了,最後就直立行走了。“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東西,最原始的東西往往就是體驗最好的。”

從原始,演變出了微信的另一個設計原則——簡單。競爭對手一度做了比搖一搖更多的創新功能。Pony看了很著急,抱怨怎麽沒有把該想到的都想進去,讓對手沒辦法在上面繼續改變。張小龍卻反其道而行之。

人的第一反應是做加法,而張小龍的自信來源卻是做減法。他告訴Pony:“不用著急了,因為我們這個東西已經做到最簡化了,別人沒法超越了。”

若理性是微信“善良”背後的真正原則,那麽在必要的時候,理性也可以以“惡”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心者可以去微信的版本更迭中尋找蛛絲馬跡。

張小龍的直覺

張小龍是一個強調直覺的人。

微信的slogan“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使用“一個”而不是“一種”,就來源於他的直覺。

“好的產品需要一定的獨裁,否則它將包含很多不同意見以至於產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張小龍說。這同樣是直覺在產品中產生作用的關鍵。

2018年12月21日,微信7.0更新。開機屏換成了藍天中一朵紫色小花,加上兩行白色宋體字:“因你看見,所以存在”。這幅畫面被不少人吐槽為“用word排版”,“迎合老年人審美”。張小龍在演講中笑稱:“有5億人吐槽,有1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還有8億人看不懂’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到底是什麽意思。”

張小龍為什麽堅持要使用這幅圖作為開機屏?文字和花朵都能找到線索。

明朝王陽明在與友人外出郊遊時,有一段流傳千古的對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張小龍在朋友圈裡,也曾發過一段王陽明的心學。

王陽明心學的精髓是“心外無物”——你的心就是整個宇宙。

紫色小花學名秋英,又叫大波斯菊,英文名為Cosmos bipinnatus。其屬名為“Cosmos”,在英文中意義為“宇宙”。

張小龍,要做產品中的“上帝”。“產品經理是站在上帝身邊的人。上帝建立了簡單的規則,然後讓這個世界演化。產品經理和上帝一樣,也會俯瞰芸芸眾生,知道他們的欲望,然後給他們制定一些規則,讓他們按照這個規則來運轉。”張小龍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上帝的原則下,本無所謂善惡,只有演化。

張小龍說,他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版本會做什麽。微信的迭代中,好幾個功能起了轉折性的作用,但是這些功能都是在上線前一個星期左右才做出來。“從結果來看版本規劃的非常有序,但其實它是沒有規劃的。原因是這個市場變化實在是太快了,你的任何規劃都跟不上這種變化。”張小龍說。

8年前,微信可以強調上癮,貪嗔癡。8年後,微信可以強調真誠和善良。微信的成功,決非來源於善良和常識。

如果有人真的相信了這個,你和你的產品不會成為張小龍和微信,只會成為下一個在互聯網演化中被淘汰的物種。

最後,在你決定相信什麽的時候,不要忘了張小龍的那句話:“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西瓜經濟學

一切皆市場,從經濟學視角解讀人、商業和社會。

作者吳楊盈薈,《財經》雜誌記者,隱藏屬性為心理谘詢師、互聯網產品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