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一線及二線城市人口快速增長 地方財政承壓

正在崛起的新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對人口吸引力加強,再加上這些城市不斷頒布人才政策,將迎來人口增長高峰。但真正要留住人才,面臨多方面影響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設施的人均佔有率、工資性收入增長率和環境因素等。隨著多個城市人口落戶潮的爆發,地方財政壓力或加大。

各地搶人大戰日趨白熱化。

2018年,更多的城市進一步放寬戶籍制度,並以更大的財政補貼力度吸引人才落戶,預計將有更多城市迎來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增長高峰期。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未來幾年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將迎來人口增長高峰。但真正實現人口增長,從而對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推動作用,面臨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公共設施的人均佔有率、工資性收入增長率,以及環境因素等,將是影響人口在一個地方長期生活和工作的關鍵。

一線城市人口增速放緩

在人才爭奪戰之下,各個城市人口出現了哪些變化?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北京、上海、杭州、武漢、長沙、成都、南京、西安8座城市進行分析觀察,其中既包括一線城市,也包括新一線及二線城市。這些城市也是東中西部的典型城市,在區域分布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此外,其中一些城市近期發布人才政策,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具有話題性。

通過比對2014-2017年這8個城市的常住人口、戶籍人口數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發現,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速逐步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而戶籍人口數量基本保持穩定增長。

根據近五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數據,北京常住人口增加量逐年放緩,2014年到2016年常住人口增加量分別為36.7萬人、18.9萬人和2.4萬人,2017年則首次出現了負增長,比上一年減少2.2萬人。

北京戶籍人口的增加量在2014年到2016年之間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分別為17.1萬人、11.8萬人和17.7萬人。但在2017年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戶籍人口總量為1359.2萬人,比上一年減少3.7萬人。

上海則在2015年出現了常住人口負增長,減少數量達到10.41萬人,2016年出現短暫小幅增長,增加量為2.4萬人,但2017年又出現了負增長,減少人數達1.37萬人。

從2014年到2017年,上海的戶籍人口增加量保持穩定增長,分別為4.12萬人、4.36萬人、5.88萬人和6.15萬人。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這與一線城市人口承載量趨向飽和,以及相繼頒布人口調控措施有關。

一線城市出現常住人口、戶籍人口的增長放緩或負增長,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和一線城市相比,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不斷崛起對人口吸引力加強,比如後者的公共設施人均佔有率更有吸引力。

以每萬人擁有的醫院床位數量比較,2017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數量為2170.7萬人,儘管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但每萬人擁有的醫院床位數量僅52張,少於武漢市、杭州市、成都市同期的71.9、74.1和75.4張。

反觀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其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增加量都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趨勢。以杭州為例,2014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加量為4.8萬人,增長率為0.5%,到2017年的增加量達到了28萬人,增長率為3%,比2014年翻了6番。除西安因合並西鹹新區導致常住人口增加量為70萬人以外,杭州的常住人口增加量在各城市中位列第一。

另外,杭州的戶籍人口數量從2014年的715.76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753.88萬人,增加量也從2014年的9.15萬人增長到2017年的17.88萬人。

二線城市人才政策頻出

在2017年頒布了落戶新政的城市,其戶籍人口數量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

據武漢市統計局數據,2015年和2016年武漢市戶籍人口增加量分別為1.96萬和4.57萬人,與上一年相比增長率為0.2%和0.5%。而在2017年戶籍人口數量為853.65萬人,增加了19.81萬人,增長率達到2.3%,與2015年相比戶籍人口增長率翻了11.5倍。

出現同樣情況的還包括西安、成都等城市。這些城市在2017年的共同點是,相繼頒布主要為大學生等高技術人才提供安居落戶、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常住人口的增加。

武漢在2017年連續頒布了《關於實施技能興漢工程的意見》《武漢市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實施辦法》和《武漢市高技能人才引進工作實施辦法》3個政策性檔案,從戶籍、事業部門招考、人才流動等方面鼓勵技能人才成長。

杭州則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頒布了“人才新政27條”與“若乾建議22條”人才政策,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制定不同支持方案,重點關注居留落戶、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創業資助、融資管道、成果轉化等等方面的問題。

今年2月,杭州又進一步推出了《關於加快推進杭州人才國際化的實施意見》,推進杭州人才國際化建設、並建設一批“名校名院名所”,提供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政策。

杭州市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2017年杭州人才流入率和海歸人才淨流入率居全國城市首位,引進外籍人才6150名、海歸人才4068名。接收應屆高校畢業生7.93萬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1萬名,增長20.9%。

落戶潮加大地方財政壓力

多個變量因素會影響上述政策的執行效果,並對本來人口政策的最終結果產生影響。

隨著大量的人口向一座城市集中,其相應的公共配套設施能否同步提高,是需要觀察的變量因素之一。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發現,武漢市的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的增速逐漸放緩。2017年,武漢市擁有的醫院床位7.84萬張,以當年常住人口1089.29萬人計算,每萬人擁有床位數量為71.9張,較之2016年,每萬人床位數量僅增加了2.75張,增長率為3.97%。

2013年-2016年,武漢市每萬人擁有的醫院床位數量分別為53.89張、58.16張、63.68張和69.15張,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1.9%、7.9%、9.4%、8.5%。

在放開落戶標準,通過各種政策引導使得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雙增長的情況下,公共配套設施的人均佔有率能否同比跟上,是考驗一個地方能否長期留住人的指標之一。

同樣參考每萬人擁有的醫院床位數量,杭州的情況儘管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波動,但以2013年-2017年的總體情況觀察,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仍在合理的區間內。

根據2017年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杭州市的醫院床位7.02萬張,以當年常住人口946.80萬人計算,每萬人擁有床位數量為74.1張,增長率是6.3%。

2016年,杭州每萬人擁有的醫院床位是69.65張,增長率是12%,而2015和2014年,增長率分別為8.5%和5.75%。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需要提醒的是,隨著多個城市人口落戶潮的爆發,對於地方財政的壓力或將有所顯現。

根據研究結果表明,2014年成都市每增加一個城鎮戶籍人口,所需要增加的公共財政開支為16.80156萬元,其主要將投入包括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方面的建設。而這部分開支對於財力相對薄弱的地區而言,短期內大量的戶籍人口增長,或將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壓力。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隨著新一線及二線城市戶籍制度的開放,未來將迎來戶籍人口的增長高峰期,但人口政策究竟能否獲得真正的效果,決定因素依然是常住人口的變化。這一變化難以在短期內反映出來,應該用3-5年的地區常住人口變化情況來衡量。

此外,公共設施的人均佔有率、工資性收入增長率,包括環境、產業發展等因素,都將影響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