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位老前輩透露的太極練功訣竅。

一念心清凈巫娜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它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能夠改善神經系統、提高呼吸品質(腹式呼吸)、改善臟腑功能、增強肢體活動、疏通經絡隧道,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運動。據了解,目前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練習太極拳的人數超過3億。

那麼我們要練好這最完美的運動要注意那些事項呢?下面我們從十個方面與大家交流一下:

一、準備活動

在運動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如伸展、彎腰、下蹲等,否則容易引起扭傷、碰傷、骨折等。打太極拳,人的下肢靜力負荷很大,踝、膝關節及其周圍的韌帶負擔特別重,比平常走路所承受的要大好幾倍,甚至10倍以上(因工夫深淺而異)。運動中頸、脊、腰、髖、踝、肩、肘、腕等關節又不停地旋轉運動,特別是踝、膝關節,骼股韌帶、腹股溝韌帶等,往往會因驟然著力閃挫,扭傷關節周圍軟組織及韌帶。實踐證明,在做準備運動後打拳,不但關節、韌帶不易挫傷,肌肉不易勞累,而且特別容易沉穩,做獨立、蹬腳等平衡性動作也站得比較穩。

二、運動適中

太極拳運動量的大小決定於鍛煉時間的長短,速度的快慢,呼吸的深淺,工夫的高低等因素。運動量因人而異,不能統一規定,以練完後感覺輕鬆,心胸開闊舒暢,精神清爽而腰以下不倦怠為度。

為了防治疾病而去打拳,運動量也不宜過大。特別是肝炎、浸潤型肺結核、內臟下垂、冠心病常有心絞痛史的病人,連續打拳不宜超過30分鐘,也不適宜練速度較快、不易調節呼吸而帶跳躍動作的套路。一般人不間斷地練1小時,運動量大抵適中,練簡化太極拳3遍以下者(或一遍88式)可算是小運動量。

但如果基礎好的人認真練15分鐘,也可以致大汗的。有些人練完太極拳後會感到胸翳、氣悶,甚至頭眩作嘔、肩疼腰酸,這並不表示運動量大了,而應該從運動要領、鍛煉方法等技術問題上找原因。

三、姿勢正確。要做到四點:

1.心靜體松,精力集中。保持松靜,首先要把大腦靜下來。然後放鬆周身肌肉關節和內臟器官。排除一切干擾因素,全神貫注投入到練拳中去。

2.虛領頂勁,尾閭中正。頭正頸直,虛領頂勁。口唇自然閉合,下頜向裡收,舌放平,動作要向何處,眼神先去,眼隨手動,手到眼到,停時目光經食指前視。

3.沉肩墜肘,坐腕舒指。

肩要松沉平齊,不可一高一低。肘要松沉微屈。意貫指尖。

4.含胸拔背,氣沉丹田。鎖骨平準對齊,胸肌放鬆,稱作含胸。背肌也要放鬆,背肌骨節微有上提之意,背部皮膚有繃緊的感覺,稱作拔背。

四、動作規範。

要做到四點:一是以腰為軸,上下相隨。腰為主宰,帶動四肢運動。腰腹肌轉動,胸背肌亦隨之轉動,帶動四肢的纏繞圓轉。作到上下呼應,融為一體,內外、上下、左右、前後要協調一致。內外合一,一氣呵成。二是步法靈活、虛實分明。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運動時兩腿要分清虛實,隨著重心的轉移,兩足要交替支撐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三是勢正招圓,連綿不斷。勢正是指動作端正,不散漫,不蜷縮,不歪斜。招圓是指動作圓滿,舒展不拘不僵。動作之間要求連綿不斷,招招貫串,整套動作要一氣呵成。四是以意導動,內外合一。打太極拳時,要求精神貫注,意守丹田,要「心靜用意」。使意識專註於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動作過程中,內部與外形的開合虛實和旋轉變換,務求作到「上下相隨,內外合一」意想勁到,動必合法。

這裡還要重點談一下膝關節的保護問題,膝關節是人體下肢支撐身體最重要的關節,太極拳運動雖不是激烈的體育運動項目,但由於練習過程中要求身體放鬆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經常有一腿支撐重心,所以對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所以運動不當就會嚴重損害膝關節,造成疼痛。分析起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練功前關節活動不充分。

活動不夠充分就開始練拳,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還比較僵硬,做動作不慎就會造成膝關節扭傷。

2.練功後不注意休整及保養

練功後不做好休整活動,就會使腿部肌肉僵硬從而導致膝關節勞損。

3.練功時姿勢不正確。

(1)跪膝。跪膝就是膝關節超過腳尖太多,使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壓到膝關節上,不能順利地下到腳上,由於膝關節承重太大,易造成膝關節疼痛 。

(2)定式時實腿的膝關節與腳尖不能對照。陳鑫說:「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由於膝關節與腳尖不對照,使膝關節受力不當,所以易造成膝關節疼痛。如動作「懶扎衣」定式,右腿要注意膝關節與腳尖對照;動作「單鞭」定式,左腿要注意膝關節與腳尖對照。

(3)動作轉換時不能虛實分明、。在腳尖外擺、內扣時盡量不要負重,待定好方向後,再將重心轉移過去,不要將兩腳在地下虛實不分地亂扭亂擺,這樣既不能體現出虛實分明,又會在帶負荷轉重心時,不小心使膝關節受傷,導致以後出現關節痛。四是重心過低造成運動量過大。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從來不進行體育鍛煉,所以,在初練太極拳時就會感到腿部支撐力不足,腿部容易疲勞,這樣也容易使膝關節在控制能力差時受傷,致使關節疼痛。

五、明理懂道要做到: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

1.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距,順其自然,不能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二是練本不練標。「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

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髒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

2.指在周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3.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這是「勢」,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這是「式」。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捨己從人,隨機應變,並不拘泥於一招一式。

六、持之以恆。習練太極拳「千遍熟,萬遍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內顯現療效,需要至少堅持數月以上甚至數年方有效果。

七、場所清靜

春、夏、秋季節最好在庭院、走廊、公園、樹林、河邊、空場等空氣清新和安靜的場所,冬季寒冷最好在室內場館。

八、通風避風

避免在冷氣機密閉的環境中練功,不宜在煤煙瀰漫、空氣汙濁的庭院裡進行健身鍛煉,要保持空氣清新。在戶外習練太極拳時,要避免在過堂風、大風、霧雨中進行。鍛煉後,身體難免要出汗,此時不可走向風口,應避風休息,慢步而行,這就是"避風如避箭",因為這時候毛孔相對張開,直接被風吹到容易使身體不適。

九、衣著寬鬆。

上衣和褲子不宜穿得過緊,褲帶也要扣得寬緊適度;鞋子要穿得舒適,不宜穿太緊或太寬鬆的鞋子。

十、紫外線對人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對皮膚的傷害輕者會使皮膚灼傷,曬後皮膚顯得乾燥、粗糙、易生皺紋,顯得衰老,嚴重時還可能會誘發皮膚癌。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也很嚴重,特別是對老年人,會明顯增加患白內障的機會。紫外線最強的季節和地域 一年四季之中,春、夏陽光中紫外線含量最高。通常,春夏很多時候紫外線輻射強度會突破四級;緯度越低的地區紫外線越強,海拔較高和空氣清澈的山地,紫外線的強度也很大。中老年愛好者要注意適當避免紫外線的強射。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