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央行料相繼加入降息潮,豬年投資邏輯生變

作者:周艾琳

中國春節期間,全球市場波瀾不斷,美聯儲前主席耶倫提到了“降息”的可能性,亞太央行更用行動證明了“降息潮”已至——2月7日,印度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為2018年8月降息以來的首次寬鬆;多家央行更是大幅下調通脹、經濟增長預測,暗示寬鬆將至。

早在1月中旬,第一財經就曾對“亞太降息潮將至”作出報導,其觸發因素在於通脹壓力大大緩解。2018年,多個亞太新興市場央行因貨幣貶值、油價走強(通脹高)而加息,其中,印尼加息175bp(基點),印度加息50bp,馬來西亞和韓國分別加息25bp,“但我們預計下一波亞太降息潮即將到來。”渣打全球巨集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新興市場貨幣走強、油價下降,應該會明顯緩解央行的壓力,預計各大央行有望開始寬鬆。過去一周,澳聯儲、歐洲委員會、英國央行已經紛紛下調通脹、經濟增速預期,拉美地區的經濟數據也開始趨弱。

其實,中國也走在這波寬鬆潮的前列——2019年初,中國央行宣布降準;1月23日,央行實施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被稱為“定向降息”,TMLF資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優惠15個基點。

重點在於,在這一全球現象背後,經濟趨弱是主要原因。但過去一個月間,美股強勁反彈(逾10%)該如何看待?潛在的“降息潮”將如何影響投資?“寬鬆潮”下哪些資產將會脫穎而出?

亞太央行相繼開啟降息

印度央行新行長上任後的首個貨幣政策會議上,意外宣布降息,打響了豬年新興市場降息的第一槍。目前印度CPI增速已降至2.2%,遠低於印度央行設定的中期目標4%。過去六年裡,印度的通脹率從年化10%的水準下降至去年3.6%的水準。

也有機構認為,早前印度央行高估了印度通脹率,並在降息方面過於謹慎,這抑製了印度的經濟增長,也成為印度央行與印度莫迪政府之間的核心矛盾。 在高壓之下,印度央行前行長於去年12月辭職,新行長上任後降息如期而至,而未來降息空間仍然不小。

中國春節期間,全球央行紛紛下調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測,這暗示著“降息潮”只是開始,澳聯儲很可能就是下一個。2月8日,澳聯儲不僅下調通脹、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其主席更是在兩天前暗示,下一次議息會議,加息和降息的可能性將更趨於均衡,而非如以往那般強調加息佔據上風。

“通脹減速已經是一種全球現象。”羅伯遜告訴記者,中國通脹已回落至2.0%附近,PPI降至兩年低點。在印度,通脹率回落至4.0%以下,而去年油價上漲和印度盧比貶值導致通脹預期上揚,這一趨勢目前徹底扭轉。此外,印尼的CPI也表現出穩定在兩年區間的底部。在2018年加息175bp來抵消貨幣弱勢之後,通脹開始緩解。羅伯遜也預計墨西哥央行將在今年降息。

回顧2018年,美元走強、美國利率走高以及油價走強對許多新興市場來說幾乎是一個“致命”組合,這也導致各大央行以不斷加息來抵禦外部衝擊。如今,通脹壓力緩解,美聯儲的態度轉變也是一大變量。1月28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向市場發了一封深情的“致歉信”,他稱“鑒於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情況,且美國並無通脹壓力,美聯儲會保持耐心”。

“我們早前還認為今年要加息兩次(分別25bp),但說老實話,現在來看今年可能只會加息1次了。我們甚至認為今年還要再加息1次都可能比較困難,加息要取決於未來的經濟數據,但最關鍵的通脹數據絲毫沒有壓力。”法興銀行美國經濟分析師謝裡夫(Omair Sharif)告訴記者。各大機構普遍預計,今年下半年美聯儲可能加息1~2次,而2020年將不會加息。

中國寬鬆政策審慎推進

某種程度上說,此輪亞太寬鬆周期可以說由中國帶頭。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的貨幣、財政政策不斷祭出以支持經濟,而各大機構認為,儘管這將是一輪審慎推進的寬鬆周期,但鑒於國內經濟下行和全球需求放緩的壓力,中國仍將會祭出更多政策。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幾大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的觸底仍需要一段時間,例如信貸下行周期將在今年上半年持續,“搶出口”對出口數據起到的帶動作用將消退,而靠刺激中小城市地產為基礎的政策將無法持續,例如建築機械(挖掘機)等耐用品的置換周期已經結束,而汽車銷售的下滑很可能在上半年持續。

陸挺也表示,相比過去的寬鬆周期,此次基建投資代替房地產挑起了刺激經濟的大梁,但因為去年四季度後的時點恰逢嚴寒和春節,開工情況將受到影響,因此可能放慢政策的傳導效應。但他預計,中國經濟將會觸底,“我們預計在增速壓力下,中國有望在今年二季度加碼寬鬆政策,例如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可能迎來更大幅度的下調。”

此外,貨幣政策也將提供支持。摩根士丹利預計,中國央行將每季度降準100基點,而目各機構普遍預計今年仍將有2%的降準空間。早在今年1月,為了緩解春節對資金面的擾動,央行運用了多種不同期限的流動性調節工具,包括降準、TMLF、國庫現金定存招標和大規模公開市場逆回購等。

全球投資邏輯生變

這波全球浪潮對投資格局的影響深遠——當美聯儲暫停加息,但經濟動能尚好,這將有利於新興市場反彈,因為當美國陷入衰退時,新興市場歷來在劫難逃,屆時資金只會選擇持有美元、日元等避險資產,而非回流新興市場。

鑒於全球股市面臨盈利下調壓力,美國、中國皆如此,因此機構普遍預計,在寬鬆潮下,如果此次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將更可能利好債市。羅伯遜對記者表示,回顧2016年,美聯儲上一次暫停加息後,隨著亞太寬鬆潮的啟動,外資開始重新湧入新興市場,2016年新興市場LCY(本地貨幣債市)債指數上漲 20%、貨幣反彈。2019年或將歷史重演,“只要中國經濟能夠逐步趨穩,那麽新興市場的估值的確已經很便宜了,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或跌至3%以下。”

新興市場股指、貨幣反彈

目前的問題在於,寬鬆潮下,全球股市能否繼續“打雞血”?就美股而言,一個現象引人關注——儘管標普500指數從聖誕的低點至今反彈近15%,但避險資產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未同步反彈,甚至還較前下跌了15bp,這似乎顯示了儘管股市反彈,但經濟趨緩下,避險資金仍源源不斷湧入美債。

“美股和美債,市場的判斷究竟哪個是正確的?我們選擇投票給美債,”羅伯遜對記者提及,“美股反彈的最佳解釋是,去年12月超跌了,美聯儲‘轉鴿’也加速了空頭回補的進程。”

但各界對美股反彈的持續性看淡。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也對記者表示,一季度可能是美股反彈最猛的時期,此後美股很可能再度陷入盤整,“2700~2800點附近的阻力很大,因為這一點位之前套了很多人,去年9月後美股從2900點急速下跌,10月跌到2760~2800,震蕩了8個多星期,12月時正式跌破,因此在這一點位套了很多半山腰抄底的投資者,”他稱,“畢竟長達10年的牛市,此後高位盤整2~3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未來,盈利趨勢將是重中之重。根據去年四季度財報情況,美股有望實現連續五季度雙位數盈利增長。然而,各界對2019年一季度的盈利前景並不看好,目前對一季度末的盈利預期為-1.2%,創2016年初以來新低。

就中國股市而言,此前在政策預期下,機構追回了去年四季度大幅減倉的飲料(白酒)和白電等高貝塔板塊,消費股也迎來外資強勁淨流入。不過,瑞銀也表示,去年四季度以來很多巨集觀指標開始大幅走弱,預計今年一季度仍面臨巨集觀壓力,3~4月發布的業績報告可能會出現大幅下修。此外,春節後大量央行流動性調節工具將到期,流動性邊際上難以繼續放鬆,樓市政策不大可能很快出現逆轉。短期內,機構建議降低對房地產、白酒和家電等高貝塔板塊的持倉,而是相對看好盈利增長較為穩定的行業,包括銀行、公用事業、建築和鐵路設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