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過勞、猝死為何困惑著互聯網人

3月26日,IT圈不少從業者又被一條消息震驚了:北京掌聚互動遊戲軟體有限公司CEO李鵬先生,因個人原因經醫治無效於2019年3月18日逝世,享年45歲。不少網絡遊戲行業人除了表示哀痛之情,也在猜測這是否又是因為過於勞累,導致了一位乾將的英年早逝。

“拚命之前,請先保命。”

近一年來,互聯網、科技行業突發的從業者過勞猝死事件,一直令人觸目驚心。要麽用生命和健康賭一把未來,要麽在安逸中享受平凡的生活,對於每一位行業從業者來說,似乎成了二選一的必然抉擇。

作為局外人,很多網友看到相關新聞都會心生感慨。而行業內的從業者,對此這樣的話題更是五味雜陳。一些專業人士也在社交平台上呼籲,互聯網行業從業者應注重勞逸結合、加強運動、注重健康。

“說起來容易,但哪有時間休息,也騰不出時間健身和運動。”

在走訪中,一位在北京後廠村上班的開發工程師告訴懂懂筆記,他每天要加班七八個小時,經常凌晨兩三點回家。手頭的事情依然做不完,日常四餐幾乎都是快餐速食,哪裡還有時間關注身體,平衡生活。

最頭痛的是,加班也已經成了互聯網科技行業的“常態”。但凡是個這個圈子裡的人,就沒有可能不熬夜加班。

有知乎用戶對ICT行業頻發猝死事件這樣表示:所有互聯網人都是一個整體,個人的不幸也是整體的不幸,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也有網友指出:科技互聯網行業加班之所以成為常態,是人人自危的競爭意識,和缺乏福利保障的就業環境所致。

在交流中,一位自稱經常“724”的IT運維人員對懂懂筆記表示,在國內一些知名ICT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晉升機會也會與加班息息相關、緊密關聯,KPI、職位都是加班拚出來的,很多人都想趁年輕搏一個下半生的幸福。

不僅是企業職員和中層,對於很多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而言,市場、用戶、投資人、競爭對手等更是必須獨自面對的重壓,CEO倒在工作崗位上的事件更非個例。

這種互聯網文化,使得一些職場白領不斷透支健康與精力,趁著年輕“心甘情願”加班,甚至主動想辦法加班。無休止的加班,在行業中已經漸漸成了難以根治的痼疾。

從996到724,那些深陷加班苦海中的從業者就沒有一絲後怕,一些顧慮嗎?

“有顧慮,但沒有辦法!”

加班是一種態度?

夜裡十一點,深圳南山大衝一帶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

公司的研發負責人黎粟,正在和幾位同事加班加點測試新應用的功能。他告訴懂懂筆記,過去這半個月來,他每天下班回到龍崗中心城的家裡,幾乎都是凌晨時分了。而早上六點半,又要從家裡出發,轉乘地鐵到公司上班,身體上真的感到有些吃不消。

“每天呆在公司的時間,超過15小時,回到家妻兒都睡了。”黎粟搖搖頭歎息到,現在年底了,有不少企業客戶的應用,都要趕著更新、上線。於是,研發、測試部門加班的情況,就變得更加普遍了。

近來,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網友猜測,互聯網從業者加班時間越來越長,與行業景氣狀況有關。然而,從事開發工作將近十年的黎粟卻並不完全認同。

“早在入行之初,研發崗長時間的加班現象,就一直存在著。”他指著牆上的工作進度表表示,在一家以研發為主的互聯網企業工作,超過七成的同事每天都需要加班趕進度。

加班時間最短的,是設計部門,每天晚上八九點能下班。而時間最長的,是與研發工作相關的工程師、測試人員等,加班超過6、7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有重要任務時甚至通宵達旦,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會兒。

“身體吃不消,長期亞健康。但還是要感激公司能有加班機會。”同樣自稱“互聯網民工”的鄒焱告訴懂懂筆記,若一家互聯網公司能有大量加班機會,說明業務能力強,擁有充足客戶訂單,“每天不加班的互聯網公司你敢去嗎?”

在他看來,要是一家公司突然間要求加班前必須先申請,並且限時加班的話,那就證明公司的業務遇阻,或經營陷入困境了。若情況短時難以得到緩解,緊接著的很可能就是變相降薪或裁員。

“過去十年,我經歷了好幾次這樣的裁員,過程太清楚了。”他苦笑著說,從2007年進入公司至今,他每天的工作時長,基本都維持在12個小時以上。即便是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亦是如此,這讓他的愛人頗有意見。

“得益”於長時間的加班工作,黎粟、鄒焱的月收入都超過了25K。但他們卻都直言並不滿意,很多互聯網企業的加班費與日常上班薪資是一致的,並沒有額外補貼。

“不少程序員、工程師的工資看起來可觀,但都是加班堆砌出來的。”鄒焱無奈表示,因為嚴重加班和生活不規律,身邊有幾位30歲左右的同事依舊單身。即便成家的,也常為缺少時間陪伴家人,而感到心有愧疚,“我女兒快兩歲了,至今都和我不太親。”

或許,在部分互聯網從業者眼裡,一旦加入這一行業,就等於墨守加班的規矩。以“出售”時間的方式,換取更高的收入。然而,對於他們而言,加班只是身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煎熬”,往往更難以承受。這其中既包括精神狀態變差,也包括驚聞行業內突發“猝死”事件後心理上的煎熬。

焦慮比加班更熬人

“過完春節回來上班的最大願望,就是每天能夠多睡一個小時。”

在一家創業公司從事應用測試工作的吳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漢子”,也是公司為數不多的女員工之一。她告訴懂懂筆記,近一年以來平日的睡眠時間,基本上在四~五個小時之間。只有春節那幾天的假期,才能睡到自然醒。

而長期睡眠不足,除了加班時間過長之外,還有精神衰弱造成的原因。工作上的壓力大,導致她躺在床上之後,久久難以入睡。“睡了之後也老是做噩夢,常常夢見我被部門領導責罵,感覺自己已經快抑鬱了。”

吳儷坦言,近一年公司經營不太景氣,大家的神經都緊繃著。而包括自己在內的幾位年輕員工有時工作進度稍慢,還會被部門領導當著所有同事的面呵斥,這讓她每天工作時神經都極為緊張,擔心出現紕漏、失誤,拖累團隊。

“去年底聽說做無人機的那個企業也發生了員工猝死的事情,因為離他們公司也不是很遠,因此情緒上打擊也很大,特別低落。”工作、競爭、突發事件等壓力無疑成了吳儷心中的巨石,讓她在煎熬之下既擔心失去工作、又擔心失去健康。

過去兩個月來,在懂懂筆記與北京、深圳和廣州等地的近30位互聯網、IT從業者進行交流後發現,超過70%的人有睡眠質量差、心理壓力大等健康問題。超過55%的程序員、工程師表示,經常有強烈的危機感,怕被後輩超越,被行業、公司淘汰;而對於加班導致的重病甚至猝死事件,超過62%的人有明顯擔心,但也深深感到無奈。

“互聯網是高收入行業,但競爭也很激烈,每年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實在太多了。”

在深圳某大型科技企業擔任研發工程師的張海良告訴懂懂筆記,雖然ICT行業講究從業資歷和工作經驗,但新人學習能力強,在企業管理層眼裡,更是人力成本低,能“多拉快跑”的群體。

因此,每年畢業季公司開展校招期間,他和身邊幾位研發組的同事都會擔心到失眠。在新人培養上也有所保留,怕有朝一日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這樣一來,大量工作都壓在自己身上,累是累,卻有安全感。”他苦笑著說,作為一枚互聯網民工,平日裡除了要承受工作上的壓力,主管的責難,還要時時刻刻確保自己的競爭力。

幾乎24小時都生活在精神高壓下,因此,他周圍不少同事變得沉默寡言,有個別的甚至患上了抑鬱症。而前不久突然聽聞大學同專業的同學猝死在工作崗位上,令他感到唏噓不已。

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工程師患抑鬱症”一詞,可以搜索出超過34萬條相關的結果。心理壓力和心理疾病,與心腦血管疾病一樣正在成為威脅科技從業者健康的關鍵因素。

張海良補充到,除了心理疾病以外,這個行業的年輕人也逐漸成為心腦血管病症的高發群體。而他身邊卻有不少同行,為了節省開支不願意自費做全身體檢,忽略了很多潛在風險。

很多大型ICT企業還能夠按年度為員工提供健康檢查,但是中小企業在這方面明顯不夠完善。即便是一年一檢,在越來越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下,體檢的意義也已經微乎其微。有知乎網友在網上留言,不要指望發展中的企業能夠善待員工,只有自己才能善待自己,任何心理、身體問題都不應該被忽視。

而面對巨大的工作強度、精神壓力甚至不公待遇,從業者除了默默承受,還能有哪些方式“保護”自己的未來?

跳槽與安逸的抉擇

“扛不住,就撤退,以前不敢辭職,現在是不敢死。”

吳嶽是廣州一家遊戲工作室的產品經理,他告訴懂懂筆記,入行近11年時間,以前是不斷跳槽謀高薪,現在是求一份安穩。“我在現在這家企業幹了三年,儘管每年工資提升的幅度不大,但真的不想換了。”

“之所以不願意跳槽,不願意和公司計較,是因為想通了一些東西。”他告訴懂懂筆記,30歲之前的自己敢熬夜敢拚命,仗著年輕混不吝。但是三年前所在公司的一位年輕同事突發腦溢血,而且治療後留下了嚴重後遺症,那時他突然想明白了。

“人活著最重要。所以,看透了這些之後,找份穩定的工作,別抱怨一切,哪怕這份工作有諸多不如意的地方。”除此以外,吳嶽表示,身邊不少的互聯網老兵都已經成家立業,到這個歲數,好好活著也是對家庭的負責。

“薪資優厚的時候別光想著買房還房貸,要為自己和家人多考慮,別真的走了什麽都沒有留下。”在交流中,張海良也補充道,“每當聽到同行猝死的消息,都感到很震驚,我自己的想法就是未雨綢繆。”因此,他這兩年為自己購買了多份保險產品,就是為了萬一遇到了那個“萬一”,對妻兒也是一種保障。

在交流中,懂懂筆記發現一些剛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就已經提前立好了遺囑,早早進行了財產分配;有的甚至決定公司上市前保持單身,以免太早成家之後拖累家人;也有人坦言拚到35歲就辭職,工資足夠在老家買套房就撤,絕不在互聯網行業待著了。這些對生與死的思考,就像一條在貼吧裡廣為流傳的名句:進入互聯網行業,等於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

【結束語】

在互聯網行業中,當新兵操練成了老兵,他們學會了逆來順受,懂得如何將無止境的加班工時換成現金,去償還房貸、維持生活品質、保持自己光鮮的一面。雖然這份光鮮可能要冒著健康甚至生命的損害,但被問及工作如此辛苦、壓力如此巨大、生命如此脆弱,是否會考慮放棄目前的工作時,幾乎所有的交流對象都異口同聲回答——“不願意”。

這確實是一個無奈的答案。無數ICT從業者犧牲了健康,帶來了整個互聯網、科技行業的飛速發展,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用身體和生命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但是對於那些倒在跋涉途中的個體而言,他們的家庭失去的卻是100%的希望,這種行業之殤又該如何化解?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風雲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