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貝仕達克IPO超高利潤迷霧:高管年薪不足20萬 涉嫌利潤操縱

智能控制行業極少湧現黑馬,深圳貝仕達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仕達克”)是例外嗎?

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行業新兵,目前營收規模約5億元,處於中等水準。蹊蹺的是,在毛利率、淨利率等方面,卻將行業龍頭拓邦股份、和而泰等輕鬆踩在腳下。

招股書顯示,2018年貝仕達克實現營收5.5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0.98億元,2018年毛利率為31.95%,淨利率為17.61%。作為參照,2018年前三季度拓邦股份、和而泰毛利率分別為19.68%、20.65%,淨利率分別為8.12%、10.18%。顯然,在這兩項財務數據上,貝仕達克均呈現碾壓之勢。

非止如此。若將時間線拉長,考察貝仕達克更早些時候的經營情況,公司的毛利率與淨利率同樣高的“離譜”。

據招股書,2016年度、2017年度貝仕達克毛利率分別為30.07%、28.18%,同期行業平均水準為18.56%、19.61%;與此同時,公司2016年、2017年貝仕達克淨利率分別為18.17%、9.17%,拓邦股份、和而泰雖貴為行業龍頭,自上市以來淨利率卻常年在10%以下徘徊。

何以如此?

智能控制器又稱控制面板,簡單說,就是在一塊PCB板上焊接電線及各類器件。該領域下遊涉及業務繁多,囊括汽車電子、家用電器、電動工具及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

由於汽車電子行業壁壘較高,長期遭歐美日企業把控,國內智能控制公司便將發力重點放在家用電器和電動工具領域,並逐漸誕生一批龍頭企業,如拓邦股份、和而泰等。2017年,拓邦股份實現營收26.8億元,與國際龍頭——英國英維斯控制(55.0億元)、德國代傲控制(43.5億元)、金寶通(31.1億元)等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其中原因,據聯訊證券分析,一是國際龍頭涉足智能控制行業較早,多數有50年以上歷史,具備技術、資源、專利等優勢;二是國外企業合作客戶產品較為高端,單價較高。

在此背景下,“黑馬”貝仕達克的湧現堪稱奇跡。在招股書中,公司稱毛利率之所以高於行業平均水準,有多個原因。

首先是電動工具控制器毛利率通常較家電控制器更高,但時間財經在採訪中了解到,事實並非如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並不能簡單得出結論說,電動工具控制器毛利率高於家電控制器,智能控制器行業品類繁雜,仍要具體產品具體討論。

貝仕達克還稱,“公司研發實力較強,可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但實際上,2017年貝仕達克研發費用1745.07萬元,在營收中的佔比為3.69%。同期,拓邦股份研發投入2.07億元,營收佔比為7.72%。

更蹊蹺的是,雖然貝仕達克在官網稱 “致力成為智能控制全球領先企業”,但在對待技術人員及高管方面,卻表現得異常吝嗇。

時間財經查閱發現,貝仕達克共有兩名核心技術人員,分別為創始人、董事長肖萍與研發中心總監孫太喜。孫太喜出生於1975、大專學歷,自2010年起擔任研發總監,但2018年他從公司領取的薪酬僅為24.43萬元,遠低於行業水準。非止如此,公司核心高管2018年平均薪酬甚至不足20萬元。

芯片行業資深工程師、知乎大V“藍寶王”告訴時間財經,這種薪酬結構在深圳並不合理,如今普通工程師年薪都已經20萬元起步。以珠海芯片上市公司全志科技為例,2017年高管平均年薪100萬元以上,就算未上市前的2014年,高管年薪也有60萬元。“我比較懷疑數據來源的真實性”,“藍寶王”表示。

在卓博人才網上,貝仕達克給“嵌入式軟體工程師”職位開出的最新月薪是15k-25K。時間財經撥通上面的聯繫電話後,相關人士回復稱,實際薪水比這個還要高一些,但要看能力。若以均值20K計算,普通工程師一年薪水最低也有24萬,研發中心孫太喜怎麽可能隻領取24.43萬元年薪呢?

關於上述問題,時間財經多次致電貝仕達克,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種種跡象顯示,行業“黑馬”貝仕達克涉嫌通過人為壓低高管和員工薪酬來降低“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最終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而在此前,已有多家擬上市企業因此問題被否。

“大客戶依賴症”?

2013年9月26日,成立僅三年的貝仕達克與TTI Macao簽訂了一份銷售合約。自此,這家智能控制行業新兵就開始了“躺著賺錢”的美好時光。

TTI Macao是香港上市企業創科實業(Techtronic Industries,簡稱“TTI”)的子公司。TTI於1985年在香港創辦成立,如今已成為全球電動工具市場龍頭企業,旗下擁有Milwaukee、AEG等多個知名品牌。2017年公司全球銷售額超過60億美元,實現淨利潤4.70億美元。

2017年年報顯示,TTI連續第八年營收創新高、連續第十年純利創新高。受此驅動,TII股價一路走高,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港元。2019年2月22日,香港恆生指數公司將科創實業(00669.HK)納入恆指成分股,後者也因此成為藍籌新貴。TTI的強勢崛起,也使不少供應商從中獲利,其中就包括貝仕達克。

據招股書披露的材料,貝仕達克與TTI簽訂的合約期限是三年。到期後,雙方無異議時,每年自動續期一年。2016至2018年,貝仕達克從TTI分別斬獲訂單2.67億元、3.79億元、4.66億元,同期公司營收為3.27億元、4.73億元、5.59億元,第一大客戶TTI的銷售佔比分別高達81.68%、80.18%和83.49%。以此為據,稱“TTI養活了貝仕達克”並不為過。

然而,這並非行業普遍情況。時間財經查閱拓邦股份年報發現,2015至2017年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佔比分別為21.17%、20.29%、20.59%,同期和而泰的數據為23.72%、17.90%、19.00%,均未出現“大客戶依賴症”。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拓邦股份第一大客戶也是TTI。當年公司從TTI共獲取銷售額5.52億元,在銷售總額中的佔比為20.59%。時間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拓邦股份董秘辦,相關人士表示,公司與TTI的合作,是從千萬級客戶逐漸培養起來的。從幾千萬合約到1個億、3個億,再到2017年的5個億,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反觀貝仕達克,自2013年與TTI簽訂合約到2016年,僅僅用三年時間訂單金額就達到2.67億元。但蹊蹺的是,同樣拿到TTI約5億元訂單(貝仕達克在2018年,拓邦股份在2017年),貝仕達克毛利率(31.95%)卻顯著高出拓邦股份(23.97%)不少,而在淨利率方面,貝仕達克(17.61%)更所向披靡,拓邦股份僅有8.38%。

淨利率高的可怕

貝仕達克的賺錢“獨門秘籍”究竟是什麽?時間財經查閱發現,秘密就在公司對“三費”的“精打細算”上。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貝仕達克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及研發費用)分別為3437.75萬元、8347.51萬元和6069.29萬元。2017年,貝仕達克為提高員工積極性,同意其以2.5元/股價格向公司增資,產生股份支付費用2650.22萬元。

若剔除上述費用,在過去三年中,貝仕達克的實際費用率分別為10.52%、12.04%和10.86%。若單就該項數據來看,似乎有一定合理性,但細究起來,其實藏有不少“貓膩”。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貝仕達克擁有員工1178人,其中生產人員864人、行銷人員47人、行政管理人員120人、研發技術人員147人。

2018年,公司為銷售人員、管理人員、研發人員支付的薪酬分別為332.76萬元、965.64萬元、927.25萬元。這意味著,2018年貝仕達克銷售人員、管理人員、研發人員的平均年薪約為7.08萬元、8.05萬元、6.31萬元。

作為對照,拓邦股份2017年擁有銷售員工341人,共支付工資4454.29萬元,公司銷售人員人均年薪約13.06萬元;和而泰2017年銷售人員共193人支付的總薪酬為2700.54萬元,銷售人員人均年薪約13.99萬元。

為何貝仕達克銷售人員工資僅有同行業的一半?考慮到2017年貝仕達克實施了員工股權激勵計劃,不排除存在部分員工自願降薪的可能。退回到2016年,貝仕達克在冊員工為720人,若以2018年的員工結構比例進行換算,2016年公司擁有生產人員528人、行銷人員29人、管理人員73人、研發人員90人。

2016年,貝仕達克給銷售人員、管理人員、研發人員支付的薪酬分別為179.68萬元、532.72萬元、605.71萬元。這意味著,2016年貝仕達克銷售人員、管理人員、研發人員的平均年薪分別約為6.19萬元、7.29萬元、6.73萬元。該項數據與2018年相比,並無太大出入。

簡言之,過去三年中,貝仕達克背靠大客戶TTI,利用低研發投入、高管及員工的低薪酬獲取了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的毛利率與淨利率,同時還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

在招股書中,貝仕達克並未披露2019年後公司能否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複批。若該項福利消失,且核心高管及員工因薪酬過低而流失,“黑馬”貝仕達克超高的毛利率與淨利率還能維持多久?(台灣時間財經 胡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