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糞菌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新進展

核心觀點 & 文獻精粹

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指將健康人糞便中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正常腸道菌群,達到治療腸內外疾病的目的。

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器官移植,FMT因治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DI)的療效顯著而備受關注。

近年來,有關FMT治療炎症性腸病(IBD)相關研究逐漸成為熱點,本文就FMT對IBD治療的療效、安全性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

一、IBD的腸道菌群變化

IBD患者腸道擬桿菌門和厚壁菌門中雙歧桿菌、乳酸菌等數量顯著減少,而變形菌門、放線菌門及蛋白菌門等細菌數量增加。

IBD患者接受FMT治療後,腸道菌群變化表現為菌群多樣性或者豐度增加,而非某種菌種的改變。

鑒於不同個體之間腸道菌群數量及種類的差異性,能否針對IBD患者制定精準的個體化微生態治療值得期待。

二、FMT的發展簡史

FMT 可以追溯到1700 年前我國東晉時期(公元317~420年)葛洪所著的《肘備份急方》。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

現代醫學最早見於1958年Eiseman等報導FMT治療嚴重偽膜性腸炎,但其後FMT並未受到關注。

1978年艱難梭菌感染(CDI)被認為是偽膜性腸炎的主要原因,FMT逐漸成為研究熱點。2013年,RCT發現FMT治療複發性CDI的療效顯著優於萬古黴素。

美國胃腸病學會及歐洲臨床微生物和傳染病協會,分別於2013年和2014年,將FMT納入複發性CDI臨床指南。

三、FMT治療IBD的療效評估

Cui等採用階梯療法對16例激素依賴型UC患者行FMT治療,57.1%患者臨床癥狀改善,28.6%患者臨床緩解,提示FMT可以成為激素依賴型UC的一種治療方法。

2017年發表的一項多中心、雙盲RCT研究中,活動期UC患者被隨機分為FMT組和對照組,FMT組患者首次接受腸鏡下末端迴腸或者回盲部FMT後,每周5次自行灌腸共8周,主要研究終點為第8周無激素臨床緩解率以及內鏡緩解或者應答率。結果顯示,FMT組27%患者達標,而對照組僅為8%。

Cui等報導30例難治性CD患者經中消化道途徑單次FMT治療,1個月後臨床應答率為86.7%、臨床緩解率為76.7%,FMT能夠快速且持續改善患者CD相關腹痛;FMT治療6個月後仍有60%患者維持臨床緩解,66.7%維持癥狀改善,提示FMT有望成為難治性CD 患者安全、有效、可耐受的挽救治療措施。

但也有研究提示,FMT治療IBD並不能取得很好療效。

Kump等報導6例UC患者接受FMT治療後的2周內有短期的臨床改善,但均未獲得臨床緩解。

Vermeire等報導4例難治性CD患者經鼻空腸途徑進行FMT治療,8周後4例患者臨床、內鏡以及生物學指標均未明顯好轉。

綜上所述,IBD患者接受FMT治療後消化道癥狀得到改善,內鏡下黏膜情況得到改善,多數能達到臨床緩解,長期隨訪中發現,仍有部分患者可維持緩解。

但不同臨床試驗的療效相差較大,這可能與患者個體情況、疾病嚴重程度、病變部位、FMT供者、術前準備、移植途徑等多種因素有關。

四、FMT治療IBD的安全性

多中心雙盲RCT研究結果顯示,FMT組與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不良反應類型均無明顯差異,多表現為FMT治療後24 h內一些自限性胃腸道癥狀如腹部不適、腹脹、腹瀉、便秘、發熱等,一般癥狀較輕,多持續2天可自行緩解。

總體而言,IBD患者接受FMT治療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但長期安全性尚不明確。

術前供者行嚴格的篩查、患者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可使FMT成為相對安全的治療方法。

五、FMT的實施過程

1. 供者選擇

儘管現有糞便供體主要來源於患者的父母、親朋好友,且須嚴格依照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篩選,但「良好的、對疾病無害的、可成功定植的供體」的腸道微生態特徵仍不明確。

有研究表明,移植前受體與供體的腸道微生態環境相似程度越高,移植物在受體體內越可能更好地存活。

也有研究證實,供體與受體間有無相關性、性別、年齡、新鮮或凍存菌液等因素對FMT臨床療效並無明顯影響,健康志願者的標準糞便可以大規模應用於臨床FMT。

2. 糞菌液選擇

研究表明,新鮮的糞便微生物群對臨床改善和臨床緩解率高於冰凍的微生物群,但這只是小樣本研究。

有研究主張儘可能在短時期內(一般建議在6小時內)完成移植,以期達到更好的療效。

但也有研究發現,無論是新鮮糞便或冰凍糞菌對治療結果並無顯著影響,接受了聯合捐贈糞便的患者,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比單一供體更豐富,但尚不確定這一現象能否轉化為更好的療效。

目前,IBD患者接受FMT治療所需供糞菌的劑量、菌液濃度及糞菌狀態等仍沒有確切定論。

3. 移植途徑選擇

常見移植途徑包括結腸鏡、胃鏡、鼻胃管、灌腸等。Meta分析顯示,經下消化道途徑的療效優於經上消化道途徑。

國內外對FMT移植途徑還沒達到統一共識,主要根據患者的意願、自身情況承受能力、病情特點及醫師的臨床經驗來決定個體化移植途徑。

六、目前存在問題

目前FMT治療在供體選擇、糞菌標處理、長期安全性、患者接受度等多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多數研究提倡採用患者親屬、朋友為供體來源首選,但如何標準化的糞菌處理過程及長期保存目前仍無一致定論。

FMT治療IBD的長期安全性仍不明確,需開展更長期的隨訪研究跟蹤觀察。患者對FMT 的接受程度仍有待提高。

在醫療技術審批、醫學倫理及知情同意方面,我國尚未建立FMT 相關法律法規及臨床實踐指南等。

文獻來源:中華炎性腸病雜誌2018年4月第2卷第2期

作者:方海明、付蓮 來源:IBD學術情報官

(本文已獲得《中華炎性腸病雜誌》編輯部授權使用,原文版權歸中華醫學會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消化,我們有很多乾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