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冬全面開啟養腎模式 按摩4個穴位

2018年11月07日19點32分,農曆九月三十,太陽到達黃經225°,進入立冬時節。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俗話:「立冬養生好,一冬病不找。」立冬之後,五行屬水,好好保護自己的腎臟,這是一切的根本。腎屬水,肝臟屬木,水能生木,冬天好好對待腎臟,過了冬天,肝臟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養。

情志:宜恬淡安靜

冬三月,此謂閉藏,中醫講究入冬養藏。在情志方面也要注重收斂,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

冬季萬物凋零,常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不妨多曬曬太陽,多參與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彈琴、畫畫、書法等,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靜心消除煩悶。

起居:宜早睡晚起

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而陽氣對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顧護陽氣。

睡覺是養陽的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冬季日短夜長,早睡晚起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早睡可順應天早黑陽氣閉藏之早,晚起可應對天遲亮陽氣升發之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腎病、胃病患者不宜貪黑、切忌過勞。

另外,避寒保暖很重要。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冬季穿著最好以舒適、不出汗為宜。

飲食:宜食補養腎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入冬後,飲食可適當厚重,但食材仍應以滋陰為主。「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陽氣潛藏,陰津蓄積,順應這個趨勢養陰,效果比其他時候要好。

養腎陽:宜食用羊肉、牛肉、韭菜、河蝦、核桃、板栗、桂圓、枸杞等,陽虛畏寒者適宜當歸燉羊肉湯。

養腎陰:宜食用海參、水魚、熟地、沙參、玉竹、麥冬、百合、銀耳、蓮藕等食物。

適度運動,多曬太陽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冬季進行體育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耐寒及抗病能力;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由於冬季早晨氣溫低,人體皮膚毛細血管易收縮,容易引起血壓的升高以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老年人晨練避免太早。可選擇待太陽升起、氣溫升高後再出門鍛煉,選擇健走、太極拳、廣場舞等溫和的運動方式,運動前後要做充分的熱身。

立冬『養腎』常按揉4個穴位

立冬節氣重在養腎,既要顧護腎陽,還要滋養腎陰,平衡陰陽才能健康。養腎可以重點按摩或艾灸以下4個穴位,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有保健效果。

1、腎俞穴

腎,腎臟也。俞,輸也。腎俞,是指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定位

在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按摩方法

兩手搓熱,用手掌在腎俞部位做上下擦動的來回按摩,每次50-60下,持續10-15分鐘,左右兩側同時或者交替進行,直至腰部從裡往外微微發熱為宜。按摩腎俞,溫補腎陽,對於改善腎虛腰痛、精力減退具有保健治療效果。

2、神闕穴

神闕穴為任脈上部經脈氣血的重要來源,灸神闕,有溝通上下之功效。

定位

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

按摩方法

雙手疊加,順時針打圈按摩腹部,艾灸等溫熱臍部,適合陽虛體寒者採用。

3、湧泉穴

《黃帝內經》:「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定位

在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

按摩方法

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中間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按摩60-80次,直至足心發熱為止。每天按摩,可溫補腎經、益精填髓,治療足寒症等。

4、太溪穴

太溪,顧名思義也就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如果腎水充盈,精之充足,腎的「原陽」或者說「真水」才會發揮其作用,溫潤營養我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

定位

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和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正坐或平放足底,用拇指、食指緊捏腳後跟的皮膚,右手按摩左腳,左手按摩右腳,做向外拉提的動作,每捏3-5下,提拉太溪穴1次,以感覺疼痛為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