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丁亞平:影視業應如何自我超越

今年上半年,幾部電影被臨時撤檔,幾家主要影視公司均呈現虧損,還有一些上市影視公司市值大幅度減少。受影視業下行和影視公司市值蒸發影響,2018年文化傳媒板塊市值一年累計跌幅超過40%。此外,眾多公司在影視製作業務上缺乏亮點,即便處於孵化期和籌備期的優秀項目也不多,影視行業進入調整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與人們預期不同,市場力量似乎比任何時候都強大,但結果卻是好的影視作品並不多。直面當下,如何拍出更多觀眾喜愛的作品,進而化解影視內容生產與觀眾需求之間的矛盾才是問題的關鍵。

中國影視業在近十餘年的充分市場化以後有了新發展。然而,人們也注意到,國產影視劇存在題材狹窄、內容東拉西扯、表現公式化等問題。業內人士對影視現狀,特別是內容生產上的粗製濫造也有不少意見,甚至發出了“救救影視”的呼聲。

與此同時,有的影視公司主打項目數量穩定,但在採用商業化行銷上不遺余力,而內容製作上,卻缺乏好作品。有的影視劇,包括正在熱映的某些票房還較高的影片,因為行銷導向與內容差距過大,被譏為“奇葩”,形成口碑崩塌。在這個方面,我認為首先要重視文學對影視劇的反哺性質的作用,尊重知識產權,在影視創作中形成新質力量,真正以優質創作實現拓展,擴大作品反響。

其次,應重新認識大眾化視域下,影視發展的共生觀念。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億元,同比下降2.7%;觀影人次則從去年同期的9 億人次下降到8 億人次,降幅達10%。在發展方向上,我們要為影視生產的非精英性質正名,影視觀眾性質也是影視人民性之所在。

什麽樣的電影電視劇讓人激動?影視創作應從生活中,尋找切合大眾心理和情感的題材,自覺將影視與屬於我們時代的大眾娛樂和廣義教育聯繫起來,從而給觀眾以全新的感受。影視製作雖然多種多樣,但更扎實、豐厚的內容及其更多觀眾的喝彩,有效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並進而淨化人們的心靈,卻需要認真以對。

再次,中國影視作品需“走出去”。一段時期以來,影視創作界在反思優質內容稀缺、好電影太少的同時,也充分表達出對電影電視劇“走出去”的關切。現在,中國銀幕數、年度總觀影人次已超過北美,每年生產各類影片千余部,電視劇一萬四五千集,但與全球影視產業的交流互動卻仍不足。稍感欣慰的是,除古裝題材影視劇,一些現實題材作品,如電影《流浪地球》,電視劇《大江大河》等,在近幾年對外推廣和發行上獲得佳績。同時,一些國產影視劇已先後在Netflix上登陸,面向190多個國家播出,這樣的成功經驗值得認真分析與推廣。

最後,中國影視業的發展,既要緊密結合時代的精神氣候,推動影視產品到國外市場上競爭,又要在新環境中追求影視本土化創作與接受的新要求。在這種雙翼型啟動之下,對當前陷入困境的中國影視行業而言,將產生積極影響和推動。(作者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