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尹鴻詳解國劇基本面,數字裡埋藏著諸多秘密

3月26日下午,以“守正創新,與時俱進”為主題的電視劇發展論壇在2019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春季)上正式召開。

在本次論壇上,新傳智庫發布了《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並邀請多位行業內人士,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探討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和發展趨勢。本論壇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首都影視發展智庫和新傳智庫共同舉辦,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司若擔任論壇主持人。

網台“分分合合”:

拚播成主流,題材差異大

《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電視劇共上線生產323部、13726集,平均單部42.5集,與2017年基本持平。清華大學教授、首都影視發展智庫召集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也在論壇上對《報告》進行了解讀。

整體上來看,影視產業進入“調試”階段。稅收政策的調整,資本結構、市場的改變,影視產業需要盡快適應價格體系的變化,以及資本外移的現狀。因此,尹鴻表示,中國電視劇應盡快適應“缺錢的日子”,同時市場對作品質量的要求也會更高。

在電視劇創作領域,尹鴻用“調焦”一詞進行整體概括。近三年來,現實題材穩步上升,佔比63.16%,而歷史題材和重大題材略有下降,當代題材以57.59%佔比位列第一。隨著重大歷史節點的靠近,新的題材、新的方向倡導、政策等都要求電視劇創作者必須進行適應和調整。而播放渠道和平台的變化,同樣也帶來了電視劇題材上的調整。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現實主義作品的數量仍舊在穩步上升。

尹鴻指出,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平台的不同造成了題材選擇上的較大差異。整體來看,在收視排名前三十的熱劇中,都市劇以33%比例佔據首位。但對比央視和衛視的劇目可以發現,央視以年代、農村和革命歷史題材為主,而衛視上,現實題材佔比最重,都市情感劇也有所提升。

2018年播出的382部新劇中,三分之二是網絡劇,數量有了明顯提升。通過對排名前五十的作品進行觀察,尹鴻指出,網絡劇對IP的依賴仍然十分明顯,佔據了64%。而無法在衛視播出的古裝宮廷劇也紛紛轉戰網絡,佔了總題材的54%。

2018年,全網流量達6442億。單部電視劇的播放量達到181.8億,高於2017年。然而,播放量破50億的作品只有四部。整體來說,網絡劇的質量有所提升,上端的劇作在製作上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

去年,“台網聯動”的模式十分普遍,但尹鴻指出一個特殊情況:2018年在網絡上表現最好的兩部作品《延禧攻略》《如懿傳》,都獲得了電視劇發行許可證,但選擇在網絡平台進行首播,並成為現象級的作品。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往年頭部劇都是在電視上播出最好的劇,也是網絡上點擊最好的劇。但由於網絡平台更加傾向獨播的方式,並且台網在題材上的差異也有所擴大,網絡和電視在頭部作品的重合度在2018年大幅降低。

許多在收視排行榜上表現不理想的作品,網絡播放量都相當靠前。而收視前十的電視劇中,僅有兩部進入網播量前十。隨著互聯網的內容題材選擇漸趨年輕化,電視收視和網播量的數據差異越來越明顯,關聯性也在逐步減弱。

尹鴻指出,不同播放渠道對題材的偏好差異愈發明顯。由於網絡視頻平台沒有播出時段上的限制,古裝玄幻、青春偶像、諜戰、玄幻題材的電視劇在網絡上比電視台上更受歡迎,而網絡和電視台這兩個平台的使用者因為年齡段不同,也造成播出選擇上的偏差。

雖然網台的審查標準是一致的,但電視台屬於公共資源,門檻更高,播出的劇目必須滿足少年、兒童最基本的審美需求。但是互聯網是一個主動點擊觀看的平台,對於低幼孩子來說,並不太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在使用標準的上下線幅度之間,網台也會產生明顯的差異。

影視資本回歸理性

“新主流”會找到新機遇

2018年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影視 “寒冬”,這在《報告》中同樣有所體現:“營收和利潤的同步下滑是影視行業的一道獨特景觀。”2018年影視行業整體擴張放緩,影視股不容樂觀,市場信心退卻,出現了融資困難,市值嚴重縮水的現象。在多家已發布財報的傳媒公司中,多加頭部公司收入都出現了大幅下降。

尹鴻指出,在影視資本也開始回歸隱性時,有優質資源、優質版權生產能力的企業才可以熬過寒冬、迎來下一輪的成長。而“寒冬”中,優質創作者為中心的公司,能獨立創造資源的公司和平台公司相互依存,也是“過冬”的好方式。

同時,成本與風險控制對影視公司可以說生死攸關,既包括對資本成本的控制,也包括對政策風險、演員行為方式等等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控制。而對於可能發生的輿情風險,尹鴻表示,影視行業需要批評,但批評需要正當合理。他認為,有時候一些管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輿論倒逼導致的。“一個社會能健康應對輿論、善待文藝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2018年,政府也針對影視行業頒布了許多政策,尹鴻將其歸納為“管、限、促”。市場、內容、播放平台都面臨更嚴格的管理和限制。同時,政府也在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影視行業度過低谷期。

除了促進,未來的關鍵詞還有引導。隨著重大歷史節點的靠近,未來幾年,不光電視劇題材要依據歷史節點進行規劃,各平台也需要配合重大節點提供劇作。因此,從2018年開始,獻禮劇開始出現在螢幕上。其中,《大江大河》《正陽門下小女人》在口碑和收視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但尹鴻也指出,2018年能成為“爆款”的獻禮劇並不多。他認為,一部作品要能引發各個階層、各個方面的廣泛議論,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既要有好作品,也要有恰當的時機。

尹鴻還提出了“新主流電視劇”的概念。和原來主流電視劇觀念不同,“新主流電視劇”不僅僅要搶佔主流市場,同時還要表現主流價值觀,即主流價值觀和主流市場的融合。不能為了主流價值觀而放棄主流市場,也不能為了抓住主流市場,而偏離主流價值觀。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網絡對電視台造成了衝擊,但這種衝擊針對的是“電視”這個平台,而並非是電視劇作本身。尹鴻提到兩個數據,一方面,電視劇的播出份額還在提升:2018年,電視劇收視比重與2017年比持續提升至32%;另一方面,電視劇收視率所佔的份額也在提升。

隨著短視頻、豎屏劇等新型視頻劇在內容生產和流通過程出現,以及5.89億使用移動終端觀看視頻的用戶,使得視頻平台越來越重視各自的付費會員,三家視頻平台的付費會員各自都有八千萬以上,在大的付費觀看模式下,很多細分的模式也正在出現。未來,互聯網提供給電視劇的觀看模式越來越多,形態和模式也會越來越多。

“劇作會在不同的平台上找到自己的增加值。不是劇沒有未來,而是不好的劇沒有未來。”尹鴻講道。

多元創新:

寒冬過後是春天

在《報告》發布後,北京美蘭德媒體傳播策略谘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崔燕振進行了《媒介融合催化下電視劇產業的變革與展望》的演講。他指出,在媒介融合成為戰略方向的今天,媒介邊界消解,大眾參與意識、分享意識、表達意識增加,也使得媒介更加多元化、個人化。

這也讓電視劇的宣推方式發生重要變革。如今電視劇更需要將自身亮點進行分解提煉,激活移動端,進入社交圈,利用更多元的方式,與觀眾進行個性化關聯。

隨著網台在題材、閱聽人上的逐漸分離,“多元化”成為了未來電視劇行業十分重要的關鍵詞。

在“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的主題沙龍中,代表電視劇不同流派的各位業界嘉賓也同樣呈現出了多元的創作理念。製片人吳毅表示,在選題時,製作公司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並滿足文化價值、民族價值、傳播價值和商業價值。而其中,文化價值高於一切。“一個好的作品可以被社會所喜愛,它一定有社會引領性、觀眾所接受的共情性,這才是當代創作的方向。”

導演王偉表示,年輕人總有長大的時候,而一部好劇不僅是在當下好看,創作者並不需要去迎合時下的流行。青年演員梁植也表示,即便是嚴肅題材的劇作,只要功夫做到位,同樣能引起年輕人的興趣。

劇評人李星文表示,如今年輕觀眾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甜蘇爽痛流行,無論這是否與主流價值觀相符,都是不可忽略的現象。導演郭靖宇進一步指出,創作者做一個劇之前,需要更加明確自己的作品面對的閱聽人是電視觀眾,還是網絡觀眾。隨著網台閱聽人逐步分流,創作者對自身的定位越準,市場分得越細,也是對觀眾更加負責任的表現。“創作不能太貪心。我們全國有13億觀眾,我們是最幸福的藝術家,但是你不可能拍一個作品,讓13億觀眾都愛看。”

影視遭遇寒冬,現實題材回流,2018年電視劇行業的幾個突出現象,都對創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導演劉家成認為,現實主義的創作未必是現實題材,但也能對現實有積極的引領作用。曾經行業裡非良性的競爭和浮躁的創作,都隨著資本的冷卻而漸漸消失,而觀眾期待好劇的需求,則從來沒有變過。

【文/一樹】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製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