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沙丘下有座美術館,10位藝術家用石頭說“神話”

石頭、神話與沙丘會演繹怎樣的故事?4月23日,一場名為“敢當:當代神石注疏”的展覽在距北京約300公里的UCCA沙丘美術館上演,收錄了10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這座美術館由OPEN建築事務所李虎和黃文菁主持設計,隱於北戴河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內的沙丘之下,其展廳由一系列形似洞穴點細胞狀空間彼此吸引聯結而構成,來自天窗的自然光為部分室內展廳提供光源,幾個戶外展廳則朝向開闊的海灘。

UCCA館長田霏宇在開幕式上談到去年10月UCCA沙丘美術館的首展,是阿那亞客流量較小的時間段,不過觀眾的數量超過了預期。這次是第二次展覽,其實才真正代表了這個美術館的開始。

本次展覽由UCCA策展人楊紫策劃。據策展人介紹,展覽以神石的神話與傳說——其中多數誕生於中國古代——作為框架。展覽作品仿佛是“萬物有靈論”的注腳,即便是石,也包含生命、感知和思維能力。

在沙丘美術館前方的沙灘上,趙要的作品《有一團神氣》以氣模的方式將一塊石頭放大了100倍,石頭頂端用藏語寫著“精神高於一切”。2016年,趙要曾實施“精神高於一切”項目,將一件長116米、寬86米的布製抽象作品置於藏區海拔接近5000米的雪山山頂,在自然環境裡經歷了半年的風吹日曬後撤下並回收展示,兩年後的2018年曾在北京工人體育館展出。這次,趙要以瑪尼石為靈感,將石頭放大成巨大的氣囊,並在其中注滿空氣,這顆“大而虛無”的精神石頭躺倒在海天之間。

趙要作品《有一團神氣》。圖片由UCCA提供

藝術家米格爾·安赫爾·裡奧斯則帶來了一段4分53秒的影像作品《白石》。在這件作品中,3000多個由混凝土和石塊製成的白色石球從山坡上滾落,掀起灰塵,最終匯聚在一處,像一場迅捷而遠途的遷徙。這也像極了藝術家自身的經歷,他就是從阿根廷長途跋涉最終在墨西哥落腳。

米格爾·安赫爾·裡奧斯作品《白石》。圖片由UCCA提供

王思順的《啟示16.9.1》是從世界各地持續收集了數百塊酷似肖像的石頭,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或再現它們。在這次展覽中,王思順用鋁材放大了三塊“肖像石”,其中一塊形似死神鐮刀,也讓人聯想起古埃及神話中鷹頭人身的法老守護神荷魯斯。

謝素梅“藏石”讓人聯想起古代中國文人收集奇石以寄托對自然山水的嚮往,不過,她對石的展示更具有存在主義意味:在經過千百年自然界錘煉的存在物面前,人以自身生命周期衡量時間,是否可能被理解為一種荒誕的行為?

前區為謝素梅的“藏石”系列作品。後區為王思順的《啟示16.9.1》。圖片由UCCA提供

李維伊的《石塚》以一種更幽默的角度闡釋這種荒誕,觀眾戴上眼鏡,就像置身於石頭內部,往外觀看世界。藝術家林穴則將山中撿拾的果核描繪成漂浮的星球,或一個有機的生命系統。

在“敢當:當代神石注疏”中,藝術家構築了虛幻的舞台,類似“奇談”。陸平原在三塊石頭上鐫刻了一個藝術小組“隕石獵人”在地球表面搜尋隕石並將它們發射回太空的故事,這些“銘文”以曲線的動態排列著,觀眾觀看時會跟隨文字走向而扭動腦袋。

陸平原作品。圖片由UCCA提供

鄢醒作品《有趣的現代家具》基於他創作的一篇探討民國時期工業設計的小說,玉石和燈具共處一室,交相輝映。王曉曲則用繪畫將網絡上下載的生活照、旅遊照進行富有想象力的曲解,《過河》很像望京的一棟建築,又像是對“摸著石頭過河”的圖解化。

展覽將展至9月8日,UCCA沙丘美術館周二至周日開館。在4月30日至5月4日、6月1日至9月8日兩個時間段,美術館都會開到晚上8點。

新京報記者 何建為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郭利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