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赫希洪博物館對提諾·塞格爾作品的收藏談起

劉曉明

瑪利亞·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在現場》,2010

Photo: Vimeo

- ⊙ 記憶的封存與釋放 -

如果沒有作品、圖片和任何實物形式,一個藝術機構如何收藏藝術品?

這正是赫希洪博物館和雕塑公園(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最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它收購了提諾·塞格爾(Tino Sehgal)2006年的行為藝術作品《這個你》(This You),這是第一件進入這一知名美術館收藏清單的行為藝術作品,也是藝術家塞格爾迄今為止唯一在戶外完成的行為藝術作品。作品內容是一些女歌手扮成“活雕塑”,接近路人並根據他們的情緒來演唱歌曲。

A performer rehearses Tino Sehgal,This You, 2006, at City Hall Park

Photo: Brian Boucher

這件作品將於今年晚些時候亮相華盛頓,由一些當地音樂家在雕塑公園中實現。之前這件作品已經多次向公眾表演,最近的一次是在2016年紐約的曼哈頓市政廳公園。此次收購是赫希洪博物館在收藏行為藝術作品上的重要一步。博物館在聘用了新媒體和行為藝術策展人馬克·比斯利(Mark Beasley)之後,今年夏天舉辦了博物館歷史上第一場專注於行為和表演藝術的展覽——“身體統治著心靈,還是心靈統治著身體”。

出生於1976年的塞格爾被認為是他那一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堅持認為他的作品沒有任何的實物形式,也不留下任何照片。這種固執的觀念為博物館收購他的作品造成了一系列棘手的難題。收購只是一個口頭上的合約交換:由藝術家向博物館描述作品的布置和程式,這意味著收購過程不過是一次談話。

策展人比斯利對這件行為作品的收藏有著自己的看法:“博物館獲取作品的行為幾乎成為了這件作品的一部分。坐在一起討論作品是一種人性化的體驗,可以轉化到缺乏介紹性材料的行為表演作品中,從而為觀眾所理解。”

華盛頓赫希洪博物館

Photo:SOM

赫希洪博物館的此次收藏行為,看上去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行為藝術的本質是瞬時存在的一種媒介,它不僅涉及藝術家的行為,還涉及這種行為在特定時刻所提供的經驗。然而,行為藝術暫時性的存在讓收藏變得比繪畫或雕塑更加困難。

根據藝術史學家和評論家讓·溫萊特(Jean Wainwrght)的說法,“保存行為藝術或舞台藝術就像試圖把煙霧留在口袋裡”。這似乎是一個常識,如何捕獲一種個人體驗?更不用說購買和拍賣了。通常來說,技術開始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行為藝術和影像藝術之間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但用影片捕獲行為表演的影像也存在著問題:現場行為表演中所達到的互動關係是不可能在影像中保存的。對於藝術真實性的要求來說,一旦開始用攝影機記錄下行為藝術,那其中的藝術真實性就不存在了。那麽如何能夠收藏行為藝術,並且收藏其真實性呢?甚至也許我們會問:行為藝術真的可以被收藏或買賣嗎?

答案也許會比是或否更複雜。從本質上講,收藏行為藝術就是要保留藝術家表演給觀眾帶來的體驗的記憶。這也許可以通過影片、照片甚至藝術家提供的文字形式完成。

例如,“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就為自己的作品製作了很多照片,供觀眾和收藏家購買,她甚至發行了記錄自己行為作品的電影《藝術家在場》。另一位剛剛去世的行為藝術家先驅維托·阿肯錫(Vito Acconci)則精心記錄了他的所有初步研究、草圖、照片和每次行為表演的計劃,然後出售給收藏家。

維托·阿肯錫的行為藝術作品《途徑》的計劃草圖,以精製版畫的形式銷售給藏家?

Photo:Artsy

而有的時候,收藏行為藝術也需要非常規的、更具創造性的購買方式。例如此次赫希洪博物館對塞格爾作品的收藏,就只是一個口頭合約,以便分享藝術家的表演說明。以後每次這件作品公開展示之時,塞格爾都會重新指派他所培訓的表演者。這樣說來,這種收藏的形式事實上讓作品隨著每一次公開亮相而形成了不同的版本。但這一表演的所有權,是屬於收藏者的,可以買賣和租借。

因此可以說,收藏行為藝術的方式不一而足,但都取決於收藏者對作品的觀察和設想的方式。

- ⊙ 找到一種具有創造力的收藏方式 -

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確定收藏行為藝術是可行的,那麽該如何更好地收藏一件行為藝術作品呢?

首先當然是在購買之前親臨現場體驗作品。雖然有些時候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可能很多藝術家已經去世或不再表演。但至少要參加重演,從而得到藝術家最初想讓觀眾得到的體驗和記憶。

其次,從此次赫希洪博物館的收藏來看,收藏行為藝術的過程幾乎與藝術品本身一樣具有創造性。如果有一件你親眼目睹並無法停止思考的作品,那麽你大可以去購買它,使之成為你自己的作品。但是,這需要藏家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並嘗試理解藝術家的觀點。簡言之,在獲得一件珍貴的行為藝術作品之前,你必須證明自己對藝術家的理解和熱情。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2016年的行為作品《冰凍意識》照片,分7件拷貝銷售?

Photo:Artsy

行為藝術可能不一定具有轉售的價值,或者說市場上的價格。所以購買此類作品的藏家往往對作品有著近似獨一無二的強烈感受,在他們出售作品時,則可能無法找到合適的買家。正所謂,“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當然,現今大多數對行為藝術的收藏仍然是通過對影片或照片媒介的收藏,但這同樣也對收藏家有著苛刻的要求,畢竟行為藝術作品在市場上並不具備炒作的價值。

收藏行為藝術作品,就像是藏家和藝術家之間的合作——藝術家為藏家提供了一種想要保存在記憶中的體驗。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特別是如果藝術家不想以實物的形式出售他的作品,而只是為收藏者提供了一種“服務”。這就解釋了赫希洪博物館對塞格爾作品的收藏行為。

行為藝術是一種流動性極強的媒介。它可能是政治的、審美的,可以涉及其他所有藝術形式的語言元素,如音樂、戲劇和文學,也可以僅僅是對藝術家意志力的證明,是一種真正獨特的、令人興奮的藝術創作媒介。用傑克·鮑曼的話來說,“行為藝術是創造力的終極形態。由於它近乎無限的可能性,因此正趨向於成為創造力本身”。隨著行為藝術逐漸成為當代藝術的主流,我們也極有可能看到更多具有創造力的收藏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