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55期】

藍色字

播放GIF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今日練習

李某,女,37歲。帶下淋漓一年余,服消炎藥,靜脈點滴青黴素、滅滴靈,易醫與服易黃東加味,均不見好。

詢其質狀,黃稠如膿,陰癢蝕痛,少腹墜脹,體倦睏乏,手足心熱,口乾口苦,納谷正常,大便乾秘。視其面色帶赤,舌苔黃膩。聞其聲音洪亮,口臭襲人。觸診腹壁厚,彈力強,無壓痛,脈象沉滑有力。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半夏瀉心湯

上期原醫案

張某,男,27歲,1986年2月5日診。患者因昨晚飲酒發熱,渴涼水數杯,早晨腹痛腹瀉,瀉下如水色黃,腹中轆轆有聲,噁心欲吐,胸中滿悶不舒,口乾欲冷飲,舌質紅、苔白膩,脈沉細數。

證屬胃熱腸寒,治宜寒熱並調、除濕止瀉。予半夏瀉心湯:半夏12克,黃芩、黃連、黨參各6克,乾薑9克,甘草5克,大棗4枚。水煎溫服,1劑而愈。

按語

泄瀉之法眾多,解表和中有之,清熱利濕有之,消食導滯有之,健脾益氣有之,抑肝扶脾有之。而本案胃熱腸寒,寒熱錯雜,則又當寒熱並調而治之。其間奧義,難以盡言,貴在辨證而旅治。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葯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之第十七》: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來蘇集》:傷寒五六日,未經下而胸脅苦滿者,則柴胡湯解之;傷寒五六日,誤下後,心下滿而胸脅不滿者,則去柴胡、生薑,加黃連、乾薑以和之。此又治少陽半表半裡之一法也。然倍半夏而去生薑,稍變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陽半裡之意耳。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故仍名曰瀉心,亦以佐柴胡之所不及。

《醫方集解》:苦先入心,瀉心者,必以苦,故以黃連為君,黃芩為臣,以降陽而升陰也;辛走氣,散痞者必以辛,故以半夏、乾薑為佐,以分陰而行陽也;欲通上下交陰陽者,必和其中,故以人蔘、甘草、大棗為使,以補脾而和中。

《金匱要略心典》:是雖三焦俱病,而中氣為上下之樞,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黃連、黃芩苦以降陽,半夏、乾薑辛以升陰,陰昇陽降,痞將自解;人蔘、甘草則補養中氣,以為交陰陽,通上下之用也。

——END——

推薦閱讀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