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843期)

霍某,男,10歲。脘腹痞滿,臥寐不安,噯腐吞酸,厭食,大便不爽,苔厚,脈滑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半夏瀉心東加味(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韓某,男,46歲,因胃脘部非節律性疼痛,伴燒灼感,噯氣,噁心嘔吐反覆發作1年,服胃必治等藥效不顯。X線鋇餐檢查顯示:胃蠕動增加,胃竇部黏膜粗亂,增粗的胃黏膜皺襞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十二指腸呈「香蕈狀」變形。西醫診斷:胃竇炎,胃黏膜脫垂。面色無華,舌尖赤,舌苔薄黃,脈弦數。

辨證:脾胃升降失常,寒熱錯雜於中

治則:寒熱並調,辛開苦降

方葯:半夏瀉心東加味

薑半夏12克,黃連9克,黃芩12克,乾薑6克,黨參18克,炙甘草6克,大棗3枚,蘇葉6克,佛手9克,厚樸12克,煆瓦楞15克。

服藥6劑,胃脘痛減輕,上腹部灼熱感,噯氣,噁心嘔吐緩解。守方繼服12劑上述癥狀消除。

共服藥34劑,再複診:面色紅潤,舌淡赤,舌苔薄黃,球部形態正常。停葯後隨訪半年,未複發。(姚保泰·半夏瀉心東加味治療胃黏膜脫垂症63例療效觀察)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葯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之第十七》: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來蘇集》:傷寒五六日,未經下而胸脅苦滿者,則柴胡湯解之;傷寒五六日,誤下後,心下滿而胸脅不滿者,則去柴胡、生薑,加黃連、乾薑以和之。此又治少陽半表半裡之一法也。然倍半夏而去生薑,稍變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陽半裡之意耳。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故仍名曰瀉心,亦以佐柴胡之所不及。

《醫方集解》:苦先入心,瀉心者,必以苦,故以黃連為君,黃芩為臣,以降陽而升陰也;辛走氣,散痞者必以辛,故以半夏、乾薑為佐,以分陰而行陽也;欲通上下交陰陽者,必和其中,故以人蔘、甘草、大棗為使,以補脾而和中。

《金匱要略心典》:是雖三焦俱病,而中氣為上下之樞,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黃連、黃芩苦以降陽,半夏、乾薑辛以升陰,陰昇陽降,痞將自解;人蔘、甘草則補養中氣,以為交陰陽,通上下之用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