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房顫日」特別策劃 | 房顫中風風險,你給自己打幾分?

6月6日是第六個「中國房顫日」。

我國是房顫第一大國,約有1000萬房顫患者,重慶發病人數約20萬。同時,房顫患者患中風的風險是無房顫者的5-6倍。

雖然我國房顫患者發病人數多,但正確運用華法林等抗凝葯來預防中風的比率,遠遠低於歐美國家。

那麼,哪些房顫患者適合運用抗凝葯預防中風?別急,你可以先根據中風風險自測一下。

關鍵詞 中國房顫日

2013年3月19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八大學會聯合發起的中國房顫聯盟(CNAFA)在京成立,會上同時宣布將每年的6月6日定為「中國房顫日」。

門診案例

我為什麼不能吃阿司匹林預防中風?

66歲的陳先生是一位高血壓合併房顫患者,每天除了在吃醫生開的降壓藥和治療房顫的葯外,還在病友的介紹下吃著阿司匹林。因病友告訴他,吃阿司匹林能預防中風。

上個月陳先生因血壓控制不好出現頭痛到醫院就診,當醫生得知他在服用阿司匹林時,就立即讓他停葯,並建議改服華法林或達比加群酯之類的抗凝葯。這讓陳先生很納悶:那麼多的人都在服用阿司匹林,為什麼我不能吃呢?

案例分析

房顫患者防中風不知要吃抗凝葯

目前我國應用最多的抗凝葯是華法林,這種葯相對便宜,醫生運用的經驗也豐富,但臨床上真正服用華法林的房顫患者卻很少。

有數據表明,在中國真正服用華法林的患者佔應服用患者的5%,而在歐美國家這個數值可達60%~70%。而出現這樣的結果,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醫生的建議不夠積極,害怕出血的風險;二是患者怕麻煩,因為應用華法林需要經常到醫院抽血化驗。

重慶康心醫院心內二科主任、博士後、教授於學軍說,我國房顫患者發病人數多,抗凝葯使用率低,使用抗凝葯來預防中風的比率,遠遠低於歐洲國家,這使得我國房顫患者在預防中風方面,面臨嚴峻形勢。

專家解讀

房顫引發的中風致死率、致殘率高

於主任告訴記者,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可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正常人的心跳為75~100次/分,房顫時心跳頻率快、不規則,有時可達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不整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等,是房顫患者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但也有一些患者沒有任何癥狀。

有數據顯示,房顫患者患中風的風險是無房顫者的5-6倍。由此可見,房顫導致的中風比其他原因比如普通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中風,更加可怕,致死率、致殘率也高。據調查,房顫引發的中風30天內的死亡率可達25%,一年內死亡率則高達50%,中風急性期致殘率高達73%,中風第一年累計複發率高達 6.9%。

所有治療中 抗凝治療最重要、最關鍵

目前治療房顫,主要有藥物治療、射頻消融術、電復律。「在所有治療手段中,最重要也最關鍵的是抗凝治療,它可讓血液不容易凝固,這樣可減少心臟裡面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少了,也就減少了血栓脫落,從而減少腦中風的發生。」於主任指出。

藥物治療雖可以減少房顫發作,但不能治癒房顫。而且,這些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存在著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對於發作頻繁的病人,可以短期應用藥物治療,但不建議長期使用。

射頻消融術就是從大腿根部的股靜脈穿刺,將導管放到心臟裡面,然後再通過放電,將房顫起源的心臟結構消融掉。

還有一種房顫治療方法叫電復律,比如第一次出現持續性房顫,或者房顫癥狀非常嚴重,持續發作幾天或二三十個小時等比較適合。但90%的病人一年之內還會回到持續性房顫。

「在所有治療房顫的方法裡,射頻消融的療效最好,遠遠優於藥物治療。」於主任說,即便是運用了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房顫患者也應在術後3個月進行抗凝治療。此後,如果證實沒有房顫,患者才可以停止治療。

抗凝藥物的重要意義在於減少血栓

於主任介紹說,抗凝藥物的重要意義在於減少血栓。有研究數據表明,當性別、年齡等其他情況都相同的時候,五年、十年後,房顫患者的死亡率比沒有房顫的人要高一倍。而抗凝藥物的使用,卻能真正改善患者的預後,可以使腦中風發生率減少2/3,大幅度減少死亡率。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抗凝葯也有副作用,其主要表現為出血,如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有數據顯示,抗凝葯腦出血的發生率是0.3%~0.5%。不過,房顫發生血栓栓塞的風險卻是3%~5%。「因此,抗凝藥引發出血的風險,要遠遠低於房顫血栓栓塞的風險,所以,臨床醫生還是主張大多數房顫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凝治療。」於主任表示。

服用華法林定期監測益處大於壞處

那麼,抗凝葯需要吃多長時間呢?於主任說,一般來說抗凝葯需要終身服用,除非房顫治癒。而且,房顫患者的年齡越大,發生中風的風險就越高,就更需要服用抗凝葯。

「不過,不是所有的患者一旦診斷為房顫,就需要服用抗凝葯,這需要醫生的嚴格評估,臨床上約有2/3的房顫患者需要抗凝治療。」於主任說,華法林作為房顫治療中最重要的藥物,如果醫生建議房顫患者吃華法林,還是盡量服用,並定期進行監測。因為服用華法林時,藥量少了沒有用,藥量大了容易出血,必須要吃得正好。如果定期監測維持在最佳狀態,華法林的益處要遠遠大於壞處。

專家提醒

自我評估有2分以上就應抗凝治療

由此可見,得了房顫一定要有預防中風的意識,最大限度減少中風發生的風險及可能造成的危害。那到底該如何預防呢?於主任說,房顫患者可先根據自測表評估自己的中風危險。

對於被診斷為房顫的患者,首先要問自己的問題就是:我患中風的風險有多高?我該不該吃抗凝葯?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對照房顫卒中風險分層評估表(CHADS2評分 )來算算自己的得分就可以知道。

這個評估表的總分是6分,CHADS2中的C、H、A、D代表心力衰竭、高血壓、年齡≥75歲、糖尿病,這些危險因素各佔1分,而S代表先前曾有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全身性栓塞,這一項佔2分。

於主任說,得分越高,中風的風險也就越大,如果你的得分≥2分,就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凝葯進行治療。

阿司匹林對房顫引起的血栓栓塞無效

據了解,在我國房顫患者中,有將近70%的人應用阿司匹林抗血栓栓塞。於主任指出,這是臨床中常見的治療誤區。目前抗血栓葯有兩類:一是抗血小板葯,如阿司匹林,它是通過抑製血小板的聚合而抑製血栓形成;一是抗凝葯,如華法林,它是通過抑製凝血機制使得血液不凝。

對於房顫患者而言,引起血栓的主要原因是,左心房血流緩慢,從而容易長血栓。而抗血小板藥物主要應用於冠狀動脈、頸動脈、腎動脈等引起的疾病,對於房顫的作用有限。因此,目前醫學公認阿司匹林對於冠心病引發的血栓栓塞有效,可以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但對於治療房顫引起的血栓栓塞無效。

「如果患者同時患有冠心病和房顫,可能就需要同時吃阿司匹林和華法林這兩種葯預防腦中風。」於主任表示。

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藥物不能亂用

於主任還指出,除了用阿司匹林替代華法林,臨床上房顫患者在治療中還存在著一些治療誤區,比如80%的房顫患者都在使用抗心律失常類藥物胺碘酮,但實際上,並不應該用。

胺碘酮這類抗心律失常類藥物,只能短期減少一部分房顫的發作,比如患者發作癥狀非常嚴重,或者患者癥狀發作非常頻繁,但又沒有條件或費用做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短期內應用這個葯也是有必要的。但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甲狀腺功能的減退或亢進,還會引起一部分病人的肺纖維化,或眼睛問題等副作用。

除了胺碘酮,最常見抗心律失常藥物還有心律平。它同樣具有副作用,而且作用效果也不如胺碘酮,所以,長期應用心律平對患者也沒有多大的幫助。

「治療房顫應忘掉阿司匹林,忘掉胺碘酮,記住華法林。」於主任提醒說,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應如此。

良好生活習慣有助預防中風

除了正確選擇抗凝葯治療外,平時不經意的生活習慣,也會對心律的改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於主任提醒房顫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預防中風。

比如,飲食上盡量不吃動物內臟、動物油、肥肉等高脂高油食物,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同時,戒煙限酒,少飲濃茶和咖啡。適度進行散步、打太極等運動。

此外,目前早期識別房顫,最便利的早期檢測方法是定期做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檢測。尤其是當有心悸不適或其他癥狀時,需要立即查心電圖,或者動態心電圖。即便沒有癥狀,也不能就自我排除房顫,建議50歲以後,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態,定期做動態心電圖檢查。

溫馨提醒

免費救助房顫患者活動還剩2個名額

日前,由心臟聯盟西南房顫中心主任、原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博士後、碩士生導師於學軍教授發起倡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馬長生教授等11名全國頂尖心血管病專家聯手,在4月上旬至6月底,開展為期3個月的主題為「關注房顫愛心行動」的活動。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慶康心醫院分中心,斥資100萬資金免費救助8名房顫患者,據了解,到目前為止,活動還剩2個免費救助名額,家有房顫患者或疑似人群的家庭即可報名享受該福利。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戳原文,訂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