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栓也有紅白之分?!「紅血栓」才是房顫中風「元兇」

只聽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卻不知道原來血栓也有「紅白」之分。很多患者習慣服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其實對於「紅血栓」來說,服用阿司匹林並沒有效果!

6月6日是第六個「中國房顫日」。房顫引發的血栓就屬於「紅血栓」,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內科主任楊平珍提醒,「紅血栓」才是房顫患者腦梗死的「元兇」,應該引起患者重視。

「紅血栓」造成的腦梗更嚴重

「成人中房顫發病率約為0.7%,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國已有約800萬房顫患者。」楊平珍主任介紹,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發生時,患者的心臟處於顫動狀態,心臟中的血流變得無序,容易凝結形成紅色血凝塊,俗稱「紅血栓」。紅血栓會隨著血流流向大腦,堵塞大腦血管,導致腦梗死的發生。有數據顯示,有20%的「中風」是房顫引起的。房顫患者腦梗死的發生風險是常人的5倍,且房顫導致的腦梗死致殘、致死率更高。

阻止血栓形成從而預防腦梗死是房顫患者的頭等大事。但多數患者知道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預防血栓,卻並不了解血栓有紅白之分。楊平珍主任指出,「白血栓」肉眼觀察下的顏色為黃白色,體積比較小,主要是由動脈壁上脫落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小板組成,這種血栓多見於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而「紅血栓」肉眼觀察為紅色,體積比較大,主要是由紅細胞聚集而成,房顫時形成的血栓就是「紅血栓」。

不管是哪種血栓,只要堵塞了腦血管,都會導致腦梗死,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白血栓」,「紅血栓」由於體積比較大,造成的梗塞面積更大,致死致殘率更高。

血栓不同預防藥物也不同

針對不同的血栓類型,預防用藥也迥然不同。楊平珍強調:「預防房顫產生的紅血栓應該降低血液凝固的程度,使用抗凝藥物治療;預防白血栓應該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程度,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抗凝治療對於房顫患者預防紅血栓形成、減少腦梗死發生的風險而言至關重要,雖然國內外眾多指南一致推薦對於有中至重度腦梗風險的房顫患者應該服用抗凝葯,但我國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現狀卻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是用錯葯,調查顯示:在確診為房顫的患者中,仍有半數以上在使用阿司匹林預防腦梗。而阿司匹林並不是抗凝葯,對於房顫導致的紅血栓沒有預防效果;第二是不用藥,數據顯示,我國房顫患者口服抗凝葯比例僅為10%左右,這個比例遠低於歐美等國家。

此外,即便開始抗凝治療,很多患者也不能長期堅持。其中部分原因是因為傳統口服抗凝葯華法林會與多種食物和藥物產生相互作用,而使血液中的藥物濃度發生較大波動,甚至引起胃腸道出血等副作用,因此服用華法林的患者要每周往返醫院,頻繁監測INR,導致患者依從性不高。專家介紹,目前已經有新型口服抗凝葯如直接凝血酶膠囊抑製劑,不需要定期監測,出血副作用也較小。不過,該類藥物相對華法林來說價格偏高,2017年進入醫保,目前只能住院才能報銷。

楊平珍提醒,「以往對於紅血栓和白血栓的宣傳較少,大眾認為血栓都一樣,預防用藥也應該一樣,這是錯誤的。 大家應該牢記:預防房顫導致的紅血栓,應該使用抗凝葯,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白血栓,應該使用抗血小板葯,如果用錯抗凝葯和抗板葯,將起不到預防血栓的效果。」

是否做介入手術要視個體情況

房顫發生時會有些什麼癥狀?專家介紹,大部分的房顫患者會有心悸、心臟亂跳的癥狀,有的病人在陣發房顫時會有尿頻,但也有部分隱匿的病人日常沒有任何癥狀。

楊平珍主任指出,房顫的發病,主要跟三種原因相關:一是遺傳因素,二是年齡因素,三是疾病因素。「超過80歲的老人房顫發病率達到10%,這也意味著年齡越大,房顫發病率越高。」而一些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晚期等也會引起繼發性房顫。「也有十幾歲的房顫患者,主要跟遺傳相關。目前臨床發現不少中年男性有持續性房顫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藥物可以降低房顫的風險,但根治只能通過手術。楊平珍主任介紹,目前的導管消融手術,消除房顫的一次性成功率約在85%,費用需要8萬-10萬元,因此是否做手術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來判斷。據悉,去年全國房顫中心的導管消融手術不到7萬例。

【作者】 嚴慧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