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閩系房企激烈爭奪福建樓市 廈門福州成焦點

經歷了2016年的跌宕起伏和2017年的業績飄紅之後,房企又步入了形勢莫測的2018年。當業內熱議“用規模穿越周期”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向被視為“跑步前進”布局全國的閩系房企,在大舉“向外”的同時,也正加大馬力布局福建本土,包括轄區內不少三四線城市。

那麽,進入新的房地產發展階段,閩系房企是否能夠通過“更固本、更垂直”來穿越周期?閩系房企的“大本營之戰”又將呈現怎樣的格局?

布局全國不忘“固本”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連綿的山丘擠壓了當地人的生存太空,在海上搏生活便成就了閩商拚搏的精神,而這份精神也完整地浸入了閩系房企的基因裡。就如同正榮董事長所言:“往前衝,大不了重新來!”

“對於閩系房企而言,2倍乃至8~9倍以上的負債率似乎司空見慣,高地價方式拿地爭議較多,但其高周轉也很突出,拿地後5~8個月即可實現銷售,1~2個月內去化一半以上,不可否認,這些能力幫閩系房企快速形成了規模優勢。”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閩系房企靠高負債、高周轉、高地價逐漸建立了行業影響力。

在規模的訴求下,閩系房企快速擴展全國。目前,大量閩系房企已將總部遷至上海,除早年的世茂和旭輝外,陽光城2012年遷總部到上海,融信集團和禹洲集團則在2016年把總部搬到了上海;2017年伊始,中駿集團的總部也入駐上海。

中信證券研究指出,閩系房企抓住兩輪地產暖周期的機遇高價拿地,並由此走出福建布局全國。不過,細心人或會發現,在布局全國的同時,不少閩系房企不但沒有放棄大本營,相反在加碼大福建的布局。

億翰智庫數據顯示,2017年福建房企銷售榜上,世茂房地產以251億元位居TOP1,TOP2、TOP3則分別被碧桂園和陽光城摘得。福建區域TOP10中,閩系房企佔據9席,累計銷售金額1449億元,佔據大福建1/3的市場。

作為最早的一批閩系房企,世茂持續深耕福州、廈門、泉州三個核心城市,通過優化投資、更新產品、良性運營,已研發發布“璀璨系”和“國風系”兩大產品系,早已在福建實現住宅、商業、辦公等多種業態全面布局。

而福晟集團2017年在福建區域的銷售金額達173億元,佔福晟總銷售額的41%。其銷售金額來自於福建近30個項目,分布在福州、漳州、閩侯、寧德、三明等城市。

億翰智庫指出,福晟80%以上為收並購項目、20%以下為招拍掛項目。福晟自2015年9月開始成立專職投資“飛虎隊”,兩年內全國十多個城市簽下70余個項目,總貨值近6500億元。簽約項目總佔地168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萬平方米,其中80%位於一二線城市。同時在福建區域,福晟也一直高歌猛進。2018年,福晟有望成為福建區域前三甲,甚至登頂TOP1,實現業績大爆發。

激烈爭奪“大本營”

對於閩系房企而言,福建是大本營,也是核心戰場。因而在2018年行業轉變的這一年,加速洗牌、產品提升、戰略更新……大福建的房地產市場競爭將異常激烈。

克而瑞福建總經理方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每家福建房企戰略雖不一樣,但大部分房企都採用“多點布局”,除了廈門和福州兩個核心城市外,泉州、莆田,包括環福州、環廈門城市,福州、廈門核心區的市場佔有率也是很關鍵的。這些主要房企一般都是布局到六七個城市以上。

的確,福州和廈門作為兩個核心主戰場,一直是閩系房企爭奪的焦點。但2017年,政策使福建戰場格局大變,核心城市受控嚴重,外圍縣市發力明顯,而較多房企的布局也出現了明顯變化,通盤考慮成為企業保持規模和佔有率的關鍵,這也是產生分化的地方。

“外來房企幾乎打不進福建。”資深地產人士薛建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外來房企土地獲取難度大,像碧桂園、恆大等基本都是在外圍三四線城市拿地,核心城市都很難拿到項目。相對而言保利還好一點,而保利是因為之前有些土地儲備的緣故,但就目前情況來看競爭優勢也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閩系房企發展路徑已出現分化。如泰禾集團,目前已不太重規模,更多是做標杆產品和溢價。很典型是泰禾的“院子”,基本上是拿一個項目就做一個精品,而不是單純追求數量和規模。再如旭輝集團,早在2007年就開始全國化布局,接連在北京、上海、合肥、重慶、杭州、蘇州等地拿地,進軍青島、大連、成都、西安、鄭州,戰略性進駐環滬都市圈層,並進入香港。而近年來旭輝幾乎未在福建落子。

此外,該人士還表示,一些廈門國企建發、國貿等已明顯呈現出掉隊的態勢,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企業局限於廈門,在福建整個布局比較弱,不像很多企業遍地開花,而國企因內部的諸多限制,導致其拿地缺乏靈活性。而在一手市場,這些國企又不敢拿高溢價的地,所以在這波發展中,廈門國企掉隊了。

從2017年開始,整個閩系房企也有改變的地方。首先,閩系房企包容性更強了,與企業合作開發現象明顯增多,如聯合拿地、合作開發等;其次,閩系房企學習成長性比較強,越來越看中產品研發、品牌維護、客戶關係等;第三,相比於2016年的激進高杠杆,2017年這些企業不僅僅追求規模,在控風險的同時保證企業有效發展,2015~2016年拚命做規模和流量,風險和可控度沒那麽高,在不好的市場環境下,這些房企反而懂得如何控制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