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教育部基教司“RAP”賀歲,畫風突變“不正經”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賀歲短片

“基教、基教,大木倉胡同37號。”

“這裡沒有雞在叫,可是起得比雞早。”

“我們緊跟部長官,一心想把事乾好。”

“2018基教工作爬坡又過坎,11項奮進之筆6項在攻堅;招生入學公平公正人人都有權……”

1月30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發布賀歲短片。基礎教育司簡稱“基教司”,巧妙地以諧音自稱“雞叫司”。司長呂玉剛、副司長俞偉躍、副司長馬嘉賓、副巡視員王岱等紛紛出鏡,並自稱“J4男團”。

他們一改往日發布會上一本正經的嚴肅形象,以“RAP”形式將基教司過去一年的工作娓娓道來。影片發出後,網友們紛紛評價“會玩”“畫風突變”。

此外,對於2019年基教司的工作,近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發言似乎可以讓人看出一些端倪。

2018多個重磅政策引發行業地震

過往的2018年,基礎教育領域幾個重大的政策變動都引起了行業震蕩。

“學前教育,深化改革,娃娃有人管”

首先不得不說的就是學前教育新規的頒布。“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政策的邏輯是,幼教事業將成為一項普惠性公共服務。而對於資本市場則是利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這一政策讓幼教資產整合的遇冷成為必然。

緊接著,在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治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小區配套幼稚園應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稚園,一度引起幼稚園行業內的爭論和部分機構的恐慌。有業內人士預計,在2019年,將有更多學前教育相關配套政策下發,整個行業面臨進一步的規範和洗牌。

“校外培訓 ,綜合治理,一切更規範”

2018年,教育部大力度去做的一件事就是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2月開始,教育部等四部門啟動專項治理行動,對培訓機構的證照、教學內容是否超綱、教師資格證、重大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排查。截至目前,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1萬所,整改完成率98.9%,陸陸續續,不少問題機構上了“黑名單”。

這一切的落腳點是“減負”。而減負僅僅依靠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是不夠的,還涉及學校、家庭甚至整個教育體制。在約束培訓機構之外,政策也對學校做出了規範和要求,頒布中小學生減負三十條。

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制度上解決課後“三點半”問題。北京市擬從今年9月起,在全市義務教育學段提供三點半後全覆蓋的課後服務,進一步增加教育資源。

同樣作為配套措施,教育部還制定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2018年2月,教育部發文規範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管理,並展開清理整頓,查處了一批違規競賽活動,各大杯賽紛紛停辦。9月,競賽活動的清單管理制度建立。今年1月,首批通過審核的名單公示,科技創新類、學科類、藝術體育類共31項競賽上榜。

“高中普及,高考改革,大學夢圓滿”

近年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一直進行,中、高考改革一直是中學生和高中生的關注熱點。改革的初衷是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破解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中小學擇校現象突出等社會問題。而2018年,安徽宣布延緩實施改革、浙江高考英語出現“加權賦分”,山東模擬選科結果惹爭議……一系列事件讓新高考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12月12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新高考改革還在進程當中。

“防止欺凌,杜絕暴力,嚴把安全關”

2018年,多起校園暴力惡性事件仍在陸續發生,並愈發受到社會關注。為遏製相關事件的發生,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首次明確界定了“校園欺凌”這一概念,並明確了事件處置流程、懲戒實施欺凌學生的措施以及一些預防舉措。2018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決定在2018年開展中小學生欺凌防治落實年行動。隨後,北京市、廣東省、天津市等地先後頒布相關舉措。但目前,校園欺凌相關法律還存在盲點。

“義務教育,城鄉一體,有重要進展”

“大班額”也是被頻頻提及的熱詞之一。2018年來,大班額、超大班額數量比2017年分別減少了18.9%和48.7%,為近10年來最大降幅。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全國24個大城市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98%。支持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94%的學校達到20條底線要求。92.7%的縣級部門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16個省份整體通過國家認定。

教育部長稱2019要繼續打硬仗

2018已逝,2019可期。

1月30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談到2019年教育工作的思路和目標。陳寶生指出,現在辦學短視、功利問題比較突出,中小學生太苦太累,評價弊端根深蒂固,“這些問題樁樁件件都要打硬仗、打持久戰。”

陳寶生提到,各地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生均撥款制度,特別是尚未健全的個別省份今年上半年務必頒布,確保到2020年建立並落實各級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辦教育單靠財政投入不行,還要把全社會的力量和資源都調動起來。《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已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要完善社會捐贈優惠等政策,擴大社會投入。

學生學習方面,要大力加強實驗教學,開足開齊開好實驗課程,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會閱讀就不會學習”,現在學生普遍閱讀量不夠,閱讀習慣欠缺,要廣泛開展中小學生閱讀活動,讀經典、讀原著,在系統閱讀、大量閱讀、深層次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升素養,增長知識見識。

現在,“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多,在升學壓力下,學校體育有“邊緣化”的危險,視力不良和體質健康水準仍是學生素質的短板。陳寶生表示,今年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評價。繼續開展學生身體健康素質監測,把體育工作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納入考試制度改革、納入督導評價內容。二是保障。體育設施設備要重新厘定標準、逐步配齊,師資要有計劃培養補充。

考試評價方面,要抓住關鍵環節,深化高考、中考改革,形成更加全面的考試、更加綜合的評價、更加公平的選拔,發揮教育評價改革領頭雁作用。

家庭教育工作也是2019年的工作重點,陳寶生稱,要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課堂、購買服務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學校、社會聯動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今年要研製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和家庭教育學校指導手冊,針對不同學齡段設定課程、開發教材、舉辦活動,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現在教師負擔很重,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讓老師們疲於應付。”陳寶生表示,今年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教育部將專門頒布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要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準的不準開展,要把教師從“表叔”“表哥”中解脫出來,更不能隨意給學校和教師搞攤派。要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他們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準。

此外陳寶生提到,今年,職業教育要“下一盤大棋”,將印發實施《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啟動“1+X”(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辦學模式由參照普通教育向類型教育轉變。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潘燦 校對 盧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