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算算你的小心肝 心臟有多少歲

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等癥狀幾乎都是主流醫學認定的慢性疾病,需要終生服藥。武醫研究院通過近十年的研究發現,辟穀是「三高」的剋星,「三高」癥狀患者通過辟穀幾乎都可以緩解癥狀,希望有關部門組織專人研究辟穀對「三高」癥狀等慢性疾病的臨床反應,讓更多「三高」患者儘早獲得健康!

心臟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發動機,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心臟每天跳動10萬次左右,一生要跳近26億次。這個身體裡最繁忙的器官需要我們細心呵護,但遺憾的是,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已經讓它提前衰老。美國「心臟年齡」網站近日推出一項測試,從體重、運動、飲食、吸煙、家族史等多方面進行評估,測算出你的心臟年齡和實際年齡是否同步。

《生命時報》記者對此向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東直門醫院心內科主任王顯教授求證。他說,雖然不能僅靠幾道測試題,就能準確計算出心臟的壽命,但面對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率不斷上升的現狀,這些警示能夠幫助人們重視心臟健康,並立刻改變生活方式。

血壓高,加5歲。

據統計,我國每年心腦血管病死亡35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死亡與高血壓有關。70%的腦卒中、50%的心臟病發生與高血壓有關。

建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教授郭冀珍呼籲,大家應提高對高血壓的防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控制。家裡最好備個血壓計,高血壓患者即使血壓達標也應每周堅持自測-2次。如果血壓未達標或經常感覺頭痛、眩暈,最好每天測1次,以免延誤病情,更重要的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和換藥,不要吃吃停停或自行減量。

吸煙,加4歲。

吸煙對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研究發現,吸煙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女性吸煙者患心臟病幾率額外增加25%。

建議:盡量戒煙,並遠離二手煙。

有家族史,加1歲。

美國《女性摯友》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直系親屬中有超過兩人患有心臟病,發病風險將增加4倍。建議:有研究證實,不良的生活方式對心臟的影響超過遺傳,有家族史的人更要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如果你是男性,加3歲。

美國「心臟年齡」網站收集的600萬數據顯示,男性的心臟年齡比實際年齡老3歲,這與他們吸煙率高、精神壓力大有關係。

建議:除了戒煙,男性更要學會減壓,應讓生活多點休閑成分,不要什麼事都自己扛,家人也要多理解和支持。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男人在工作壓力大時,如果得到妻子或女友的支持,其收縮壓可平均下降2.5毫米汞柱。

愛吃肉,加3歲。

研究發現,提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準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和腦卒中患病風險。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壞膽固醇,威脅心臟健康。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如果將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換成不飽和脂肪酸,可使冠心病的患病風險降低19%。

建議:美國杜克大學飲食與健康研究中心營養學專家伊麗莎貝塔·波裡提博士指出,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家畜的肉和乳類脂肪,應該少吃,每周最好吃1~2次三文魚等深海魚。從深海魚、橄欖油等食物中攝入一定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提高好膽固醇水準,改善心臟健康。

口味重,加2歲。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如果將每天食鹽量減少半茶匙,冠心病的患病率將大減。

建議: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宋新指出,每天攝入不超過6克鹽(一個啤酒瓶蓋所盛的量),做菜時若不想放太多鹽,可在菜出鍋時再放鹽,也可加一些醋,能讓偏淡的菜肴變得鹹淡適中。

喜歡熬夜,加4歲。

習慣熬夜、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容易精神緊張、煩躁,這會導致小動脈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等癥狀,誘發心臟病。

建議:成年人每天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晚上睡眠不足的人,中午最好睡個午覺。

習慣久坐,加4歲。

長時間伏案工作、上網或打遊戲,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而血栓一旦遊離至心臟或肺臟,就容易導致心臟病。

建議:久坐者應該至少每小時起身活動一次,以保持全身血液通暢。

肥胖,加4歲。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是導致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此外,肥胖還會增加心梗、中風的發病率。

建議: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超過25的人,應及時控制體重,科學運動加上合理飲食,保持吃與動的平衡。飲食上,多吃葉菜類、根莖類蔬菜、蕃茄、蘋果、柑橘等水果以及豆類、全麥麵食、稀飯。每天堅持運動,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靜息心率每分鐘75次以下,減2歲。

近年來,大量研究證實了靜息心率(人在安靜、空腹、清醒的狀態下,不受外界環境影響而測出的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發病與死亡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發現,靜息心率大於75次的男性比靜息心率更低者的心臟病早亡危險高3倍。

建議:美國體能協會會員、體育科學專家尼爾·亨德森建議,要積極運動,推薦採取間歇交替鍛煉的方法,每周3次,每次30分鐘,跑步或騎自行車都可以,開始慢跑一段距離,之後以最快速度返回原點,多次反覆,直至感覺疲勞。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徐成斌強調,大家要養成經常摸脈搏的習慣,早上醒來時、胸悶心悸時、劇烈運動後,都要有意識地摸摸脈搏來了解自己的心率。如果頻繁出現心率過快的情況,就需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後調理或治療。

每天運動30分鐘,減5歲。

美國心臟協會在2010年就曾提出,每周進行不少於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能夠保護心臟。

建議:王顯說,只有能夠讓我們身體發熱或呼吸加快的運動才更有益身體健康,如果你平時喜歡閑情漫步,不妨改成快走或者慢跑。

心態平和,凡事不急躁,減3歲。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副主任醫師曹啟富指出,壞情緒是心臟大敵,有心血管病的人更不能著急、上火,很容易誘發急性心臟病。

建議:遇到了失意的事,要想的開,多和家人朋友溝通,通過交流,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經歷並不是最糟的。想發脾氣時,先緩衝一下,不去立刻面對這件事情,讓時間去「稀釋」這些不愉快的回憶。另外,運動、聚會、唱歌也是不錯的宣洩方法。

愛吃堅果,減2歲。

堅果是心臟的最佳零食。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周吃2~3次堅果的男性比幾乎不吃堅果的男性死於心臟病的幾率要小30%。目前,美國心臟學會已經將堅果列為「護心食品」。

建議:有研究表明,每周進食2次杏仁,每次一把(30克)左右,大約20-25粒,長期堅持,患心臟病或冠心病的幾率就會降低50%。值得提醒的是,堅果脂肪含量較高,不能吃得太多,每天最多不能超過50克。為了便於控制量,最好把堅果當做食材,放在菜裡。

另外,最好吃原味的堅果,當堅果經過加工,被糖、巧克力、鹽等調味料包裹時,其健康功效也會大打折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