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族信託中國式覺醒:1萬元起投的民事信託你買嗎?

資產管理江湖風起雲湧,信託公司作為元老級機構帶著自己的工商類、金融類、基建類、房地產類業務主力部隊在裡面橫衝直撞、摸爬滾打,立足於資金需求方的融資需求,為項目找資金,以產品為導向實現委託人的財富增值。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淨值人群的持續增長、大資管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金融風險監管趨嚴,驅使信託公司從“賣產品”到“賣服務”轉變,以客戶為導向實現財富的保值與傳承,這其中,最能體現信託法律制度優勢的家族信託,在中國才剛剛覺醒。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楊在五礦信託發布的《家族財富管理調研報告(2019)》中指出,受本輪宏觀新環境等影響,另一個群體,即民營企業或家族企業,也以股票質押爆倉、債券違約以及各種“神跑路”等方式,揭示著中國金融風險的複雜性。

他認為,1978年或1992年“排浪式”出現的第一代創業群體已基本進入暮年,他們正面臨著能否“平滑交班”的嚴峻挑戰。特別是,面對當前的新環境,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出現“全盤皆輸”的結果,並進一步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負面衝擊。

上述報告調研的結論為,家族信託是對衝家業風險的最優工具,如子女保障信託、企業風險隔離信託、家族成員保障信託、隔代傳承信託、保險金信託以及家族慈善信託等;家族辦公室是對衝家業風險的最優組織,協助家族企業主建立內置/外置型家族辦公室。

一位信託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企業風險事件頻發,房地產受調控,信託公司篩選資產端項目更加謹慎,對資金端、財富端的關注就熱起來了。

據中信登,家族信託憑借靈活的制度安排優勢成為各信託公司加速轉型方向之一,2019年三季度全行業家族信託規模較二季度末提升50.99%,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創新業務類型。

逐鹿財富管理

目前,我國財富管理市場已大致形成了公募、私募類金融產品種類眾多,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以及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錯位發展的市場格局。其中,私募類金融產品為服務高淨值客戶財富管理需求,供給主體既包括以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等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也包括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等非金融機構。

往前回溯,大資管時代來臨的里程碑是在2012年左右,監管部門通過修改或新訂關於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機構開展資管業務的制度,鼓勵上述金融機構從事類信託業務。《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2018-2019)》中指出,上述金融機構大規模承接原銀信合作模式的通道業務成為資管規模迅速擴張的關鍵。

一位信託公司老總曾私下表示,通道業務也是由此而逐漸偏離,資金層層嵌套,風險開始聚集。

“非標市場參與進來的機構越來越多,有的信託公司主動將通道費從起初的1%降到萬級的概念來搶奪規模,導致該項業務越做越爛。”他透露,通道業務是信託公司和銀行在做信託資產轉讓業務開始有的,信託公司把貸差方的資產賣給存差方,起到資產配置的作用。

外貿信託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信託公司財富管理的初始階段主要依靠中國信託業有兩個世界信託業中史無前例的“創舉”,即信託公司不僅可以做融資業務,也可以發行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前者實現了銀行放貸功能,後者實為用信託方式來發行不限定投資領域的私募基金。究其原因,主要是當時中國財富人群還未崛起,對信託本源業務財富管理的需求較為缺乏所致。

其實早在2007年初,監管推出了《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和《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要求當時的“信託投資公司”變更公司名為“信託公司”,著眼於規範和引導信託公司資產端的業務發展,推動其從“融資平台”真正轉變為“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專業化機構。

此後,中國富裕人群的日漸龐大依舊伴隨著通道業務的野蠻生長。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統計,2007年,中國金融機構下轄的各類金融產品的總規模為6.59兆元,到了2018年,總規模便高達135.40兆元,增長了近20倍,年均增速為32.72%。

2018年4月頒布的資管新規明確分類統一負債和分級杠杆要求,消除多層嵌套,抑製通道業務等。此後受託資產規模開始回落,信託公司業務轉型箭在弦上。

截至2018年末,61家信託公司在全國52個城市共設立了347個財富中心。相比較而言,財富管理部門設置較為完備的信託公司有外貿信託和上海信託等,在一級財富管理部門下面分設客戶服務部、行銷管理部、私人財富部、機構財富部、家族財富部、財富產品部、投資管理部等二級部門,上海信託甚至還另外設置了國際理財部和互聯網理財部等。

同期信託業協會調研數據顯示,51家信託公司2018年共新增主動管理類信託產品銷售約2.62兆元,其中信託公司直銷約1.42兆元,金融機構代銷約1.19兆元,自營墊付和其他銷售渠道104.77億元。信託公司直銷部分,財富管理部門直銷規模佔比為62.3%,資產端業務部門直銷規模佔比為36.28%,剩餘1.42%為公司其他人員直銷。金融機構代銷部分,商業銀行代銷仍是獨佔鼇頭,佔比高達93.09%。

中融信託常務副總裁遊宇在21世紀經濟年會論壇上指出,信託在發展財富管理上面臨三大難題,一是財富中心前期投入高,短期難盈利;二是信託產品同質化較嚴重;三是多以產品行銷為導向,滿足不了客戶定製化、多元化需求。

他表示,信託公司需要從“賣產品”到“賣服務”轉變。

2018年年8月份,信託部下發了37號文,明確公益(慈善)信託和家族信託不適用於資管新規。《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2018-2019)》指出,這有利於引導信託公司積極發展家族信託業務和提升高端財富管理水準,也標誌著家族信託業務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探路家族信託

2012年,平安信託在國內發行第一單家族信託,拉開家族信託在中國本土化發展的序幕,此後不斷有信託公司布局,但業務整體發展較為緩慢,如今平安信託已將業務重點轉向了“特殊資產投資、基建投資、融資服務、私募股權投資”。

2018年發布的37號文是中國銀保監會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界定了家族信託業務。截至2018年末,在68家信託公司中,共有36家實質性地開展了家族信託業務,以資金信託為主,業務總規模約為850億元。其中,建信信託、中信信託、外貿信託的家族信託業務由於開展較早,目前業務規模居行業前列。

受信託登記制度和高額的稅收限制,資金仍是主要的信託財產種類,其他的受託資產為易於變現的理財產品和保險單之類的金融產品,而股權和不動產作為受託資產的家族信託業務實踐較少。

信託業協會指出,開展家族信託業務必須有信託公司的發展戰略支撐,家族信託業務是一項短期不產生利潤,長期具有較大價值的業務。

外貿信託在其2018年年報中稱,將主營業務聚焦“小微金融、產業金融、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四大領域,要構建以增值服務為主要內涵的家族信託業務模式,實現由產品銷售向財富管理的轉型;2018年建信信託機構改革,成立財富管理事業部,專職負責超高淨值家族客戶的財富管理及家族信託服務;中信信託2018年年報中提到,財富管理業務是面向高端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提供的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與理財服務,金融產品配置包括貨幣、固定收益、權益類投資等,並根據不同的客戶類群提供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專戶理財等差異化的細分服務。

12月20日,中信信託發布國內首個保險金信託服務標準,截至目前,中信信託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客戶近2000位,較年初增加了約700位;受託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元,較年初增加了約120億元。

中信信託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王楠介紹稱,操作模式這塊,該標準重新規範了三種操作模式的名稱以及法律定義、操作定義、操作流程、操作模式。保險金信託1.0是財產權信託,2.0是信託投保服務、資金信託,2019年推出的3.0是家庭保單服務,把市場上單一被保險人單一保險公司+信託的模式拓展到多倍保險人和多家保險公司可以進入同一個保險金信託账戶。

“實際上是我們拓展了家族信託可以進入信託的財產範圍,也是往家族信託的全資產多範圍資產進行拓展,同時也約定了在這種模式下對被保險人的要求。”

除了與保險公司合作,信託公司更多的是與私人銀行合作,目前中國的高淨值客戶資源主要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而私人銀行又是高淨值客戶集中地。市場中家族信託業務的構成主要是以私人銀行為主、由信託公司提供制度及法律框架的合作模式,遠超信託公司自主開發的家族信託業務。在此種模式下,信託公司主要充當通道角色。

此外,信託公司還與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專業財富管理公司等機構合作開展家族信託業務。專業機構主要具備如下特點:第一,掌握高淨值客戶資源,如專業財富管理公司由於多年服務客戶,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第二,具備市場中有競爭力的專業技能,如某高淨值客戶的家族傳承訴求中涉及較複雜的法律安排,則信託公司需與專業的律師事務所合作等。

“常規性與同質化家族信託產品,我們以外部法律顧問身份參與不少,但因為不屬於創新型產品,加之保密需要,不便過多介紹。”盈科全國家族信託中心首席律師李魏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2014年盈科家族信託中心和長安信託公司合作開發的以3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起步的迷你型資金家族信託產品,是國內首款普惠型標準化家族信託產品。

此外,盈科家族信託中心推出了一款名為“(民事)家族信託安全錢包”的民事家族信託,是1萬元起投的私人資產保護傳承法律服務產品,可無限追加,由委託人信任的自然人擔任受託人,盈科家族信託中心律師全程主導設立。

李魏進一步稱,依法設立的民事家族信託同樣受到信託法與司法實踐的認可與保護,對抗未來的風險,可以彌補信託公司不願做、不能做的家族信託設立需求,二者相互補充,讓老百姓最大程度地參與其中。

《家族財富管理調研報告(2019)》中關於完善家族信託制度中提到的一個建議為,目前,除信託公司自身外,其他機構開展家族業務均得借助信託公司通道,建議監管部門應分清民事信託和營業信託的界限,同時界定家族信託的民事性質,放開受託人範圍,並進行持牌經營,根據機構資質、過往業績和第三方評估來確定經營機構的持牌資質,如建立信託征信系統、設立注冊資本下限以及設立從業人員門檻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