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挑食、不愛吃飯?問題可能出在家長身上!

每天哄寶寶吃飯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家長滿世界跑著、追著、吼著喂,結果娃不買帳,若嚴厲恐嚇一下,人家哇的一聲哭聲雷動,軟硬不吃能怎辦,氣得家長只能無語嘆氣。

(圖片來源:網路)

其實,寶寶不愛吃飯、挑食,不一定是寶寶的錯,更有可能是家長埋下的禍根。為什麼這麼說呢,小康君就給大家仔細講講!

一、飲食單調

小康君有一位朋友,因為雞蛋營養高,一天三頓給寶寶做雞蛋西紅柿,連吃半個月,最後孩子一口都不吃,聞見味道就想跑。這種單調的飲食習慣,孩子不願意吃飯完全在意料之中!

建議

經常變化花樣,不僅可以攝入更多的營養,建立營養均衡的飲食結構,還能讓孩子對飯菜保持一種新鮮感,不至於造成味覺疲勞。

二、食物太精細

娃不好好吃飯、挑食、吃什麼拉什麼、還經常乾嘔,這些情況,很可能是寶寶咀嚼能力沒有鍛煉好,特別是輔食添加晚,長期吃泥糊狀輔食的寶寶。

建議

一般寶寶6~7個月輔食為泥糊狀,慢慢到8月、9月後就別再老吃糊糊了,應該慢慢嘗試塊狀、條狀、不太軟爛的食物。如果不及時調整寶寶的食物性狀,很可能到了1歲以後,沒嚼頭的不愛吃,有嚼頭的咽不下

當然呢,家長不用擔心寶寶咬不動,人家牙床肉裡包裹的就是真正的牙齒,到合適月齡就應該慢慢磨牙,慢慢鍛煉咀嚼能力。

三、逼著吃飯

有太多家長習慣逼著孩子吃飯,非要達到自己滿意的飯量才行,孩子吃的少一點,就覺得身體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吃飯本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因為逼迫,到最後就變成了折磨,孩子又怎麼會喜歡上吃飯呢!

建議

每個孩子的飯量各有差異,同一個孩子不同時期飯量也會不同,孩子自己有饑飽感,不需要家長一直往嘴裡塞,多吃一口,少吃一口沒什麼問題,最重要的是關注寶寶的整體發育情況。

四、過度關注

還有的家庭,孩子一吃飯,一家人都圍著看,這種監督式進餐環境給孩子心理帶來極大的壓力,彷彿吃任何一口都會有人評頭論足。這樣的孩子越長大越抗拒,心理上的被壓迫用身體來反抗,長大之後會變得越來越愛挑食。

建議

寶寶吃飯時不需一家人圍著觀看,只需注意寶寶的安全,以防噎食意外的發生。相比較監督式進餐,大人更應該做的是好好吃飯,給寶寶做個榜樣。

五、零食

有些家長總怕孩子餓著,一會給點餅乾,一會給塊麵包,一會給瓶飲料……但如果吃零食都吃飽了,即使飯菜再好吃,那也喪失了吸引力啊!

建議

控制零食!不健康零食不推薦,就算是健康零食也不能影響正餐。如果有寶寶是因為零食的原因不願吃正餐,建議嘗試「飢餓療法」,比如上一頓沒吃好,也不用水果、零食之類補償。雖然最開始寶寶會鬧,但一定要讓他明白:不好好吃飯,就會挨餓,而挨餓的滋味,並不好受。

六、玩具、電視分散注意力

有時家長為了讓寶寶安安靜靜的坐下吃飯,會給寶寶玩具或打開電視讓寶寶看,雖然這樣寶寶安靜了,但玩具、電視也降低了孩子對食物的注意力。用過這些辦法的家長應該明白,這樣一頓飯得多久才能結束?

建議

營造就餐的氛圍,吃飯的時候應該把玩具收好,電視關掉。

家長可以準備兒童餐椅,不僅可以幫寶寶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也可以減輕大人的負擔。

如果寶寶不好好吃,過了規定時間爸媽就把食物收起來。餓一頓兩頓沒有問題,養成壞習慣危害會更大。

七、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吃

很多家長覺得寶寶自己吃飯太臟,弄得衣服和地板全都是飯菜,吃頓飯就要洗衣服、洗澡、拖地板,太麻煩了,而且飯菜都掉了這麼多,根本就吃不到嘴裡,所以一些家長就堅持喂飯,等到寶寶3、4歲了,才發現孩子已經到了「不喂不吃」的狀態。

(圖片來源:網路)

建議

寶寶多大才能自己吃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什麼時候給孩子學習吃飯的機會。

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就開始嘗試手抓食物了,1歲多的寶寶會努力用杓子往嘴裡送飯,雖然依然會撒得到處都是,但要相信孩子會越做越好。

不要害怕太臟太亂,是辛苦幾個月還是辛苦幾年就看家長怎麼選擇了!

八、家長評價食物好壞

家長告訴寶寶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這個有營養,那個沒營養,這個多吃點,那個少吃點……甚至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寶寶最初不太感興趣的食物,都不往餐桌上放。

建議

家長在寶寶面前評價食物,會對寶寶產生心理暗示或出現模仿大人的行為,從而造成偏食。所以家長不要乾預寶寶體驗食物,應該讓更多的食物出現在餐桌上,最起碼混個臉熟。

小康君嘚吧嘚

其實小孩不愛吃飯,最常見的兩個原因就是不餓和不好吃!不餓怎麼辦?增加運動量,或者餓一頓也沒有問題。不好吃怎麼辦?家長下功夫提高廚藝!

但是,需要注意疾病狀態下引起的偏食、挑食、食欲不振,比如鵝口瘡、皰疹性咽峽炎、口腔潰瘍、以及缺鋅、感冒生病等原因,先排除這些原因,然後對照上面的八種情況,看看咱們寶寶屬於哪一種,根據具體情況積極糾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