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吃飯總愛邊吃邊玩,寶媽別不當回事兒,這六招有效糾正壞習慣

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愛玩是大多數寶寶的通病,這可讓有些爸爸媽媽頭疼了。媽媽每天使出十八般武藝給寶寶變著花樣的做輔食,就為了寶寶能喜歡吃,可以健康成長。可是寶寶才不給面子,飯遞在嘴邊就是不張嘴,好說歹說餵了一口,吧唧又吐了出來,再給喂頭搖的和撥浪鼓似得。到了3-4歲更可怕,經常看到家長端著碗在後面追,孩子往前跑,一大一小你追我趕的不亦樂乎,好不容易追上了喂一口,飯在嘴裡搗鼓搗鼓就是不往下咽,讓他自己吃吧,一碗飯能攪合半個小時。吃一頓飯,全家上陣,圍追堵截。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溺愛的結果,另一方是缺乏正確的教導經驗。

寶寶邊吃邊玩是一種非常不利於健康的習慣寶寶吃飯時玩耍,手或身體很容易接觸到不乾凈的地方,沾染細菌,一不小心就會病從口入。並且人在吃飯的時候,整個消化系統都處在活動狀態,大量的血液流到胃腸部,胃腸部既要進行機械蠕動,又要分泌消化液來消化食物。如果寶寶吃飯時跑動,或看著電視玩著玩具,就會刺激神經興奮,而大腦神經的視覺、聽覺、觸覺的活動也需要供給很多血液,這樣就會造成消化系統供血不足,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胃腸道疾病。更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寶寶以後的專註能力,長久這樣一心二用,長大後就會養成做事無法集中注意力,辦事拖拉的壞習慣。

糾正邊吃邊玩的壞習慣

及時添加輔食

寶寶從6個月開始可以逐漸添加一定輔食,滿足寶寶營養需求,幫助寶寶健康發育。若是太晚添加輔食,會導致營養缺乏,發育遲緩,尤其是可能導致缺鐵缺鋅,並且咀嚼能力沒得到適當鍛煉,味覺也會發育落後其他孩子,寶寶在吃飯時就會覺得很累,從而不喜歡飯菜。

不給寶寶貼標籤

對於1-2歲的寶寶來說,對食物的喜好,大多是靠本能。比如餓了就吃、不餓不吃;喜歡的多吃,不喜歡的不吃;心情好多吃,心情不好不吃。寶寶不會知道「飲食全面、營養均衡」的科學道理,他們只是簡單遵從於自己的內心。有時候喜歡的食物可能過幾天就不喜歡了,現在不喜歡的食物過幾天就喜歡了。因此爸爸媽媽要有理解與樂觀的態度,這並不能代表孩子以後會養成挑食的毛病。

不亂吃零食

有的媽媽看寶寶吃的太少,擔心寶寶餓,就會給寶寶吃水果,零食。這樣就很容易養成不好好吃飯,吃零食的現象。對於已經按頓吃輔食的寶寶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證用餐的「規律性」,每頓飯到了時間(比如開飯30分鐘後),無論吃完沒有,都要收起來,下頓再吃,兩頓正餐中間不提供額外的零食。如果在下一頓開飯前,寶寶覺得餓了,可以適當給他喝些水,或是玩遊戲轉移注意力,讓孩子適當體驗飢餓感。爸爸媽媽不用擔心這樣會餓壞寶寶,偶爾一兩頓沒吃飽,寶寶不會餓壞的。

寶寶吃飯要有儀式感

寶寶每次吃飯前要有固定的流程,洗手、系圍兜、擺餐具等等,並且最好和大人一起吃,坐在餐椅裡,而不是大人抱著,或者在推車裡、沙發上、床上、電視旁,等等不適合培養寶寶吃飯習慣的地方。無論是看電視、玩玩具還是講故事,所有與吃飯無關的事情,都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的關注,對寶寶飲食習慣產生影響。最好爸爸媽媽可以陪孩子一起吃,媽媽在自己裡碗裡也放著寶寶的食物,為孩子示範咀嚼的動作,可以略微誇張的做出「非常好吃」的表情,寶寶會很喜歡這種氛圍,也會開始模仿。這樣,既給寶寶餵了飯,也能夠引導寶寶學會咀嚼,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幫助他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鍛煉寶寶自己吃飯的能力

寶寶要自己吃時候,大膽讓寶寶去嘗試,寶寶在1歲左右的時候,可能會開始搶杓子,學著大人的樣子把杓子放在碗裡搖一下,然後放進自己嘴裡,可是不一定會放在自己嘴裡,隨著不斷練習,也會慢慢熟練,舀上食物送進嘴裡。爸爸媽媽不要嫌寶寶吃得慢、吃的臟,吃飯沒有人天生就會,都需要一個從零開始的過程。

有時候會對食物產生好奇,手抓來抓去玩,這只是寶寶在探索這個世界,去感知這個食物,慢慢會收斂,爸爸媽媽可不要覺得受不了要管管寶寶,不然可能會起反彈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給寶寶吃飯的自由,讓寶寶有底線也有彈性的好好吃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