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為父親報仇,血洗仇人滿門,後成一代梟雄,差點做皇帝

說到東晉的名將是少之又少,但有這麽一個人物,他可是東晉少有的名將,儘管他有北伐中原的信念,但整個東晉朝廷的惰性和他個人過於膨脹的權勢欲,還是葬送了東晉統一中國的好時機。

桓溫(312~373)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北龍亢集)人。桓家是北方的名門望族,桓溫的父親桓彝是最早跟隨晉元帝司馬睿南渡長江,建立東晉的親信大臣,後來又因為參與平定王敦的叛亂,被皇帝封為了宣城(今屬安徽)內史。桓大人升官沒多久,他的夫人就生下了桓溫。

東晉鹹和三年(328),東晉歷陽(今安徽和縣)內史蘇峻發動了叛亂。桓溫的老爹因為是皇帝的忠實黨翼,很快被蘇峻的部將韓晃殺死。這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年僅16歲的桓溫就天天拿著長矛睡覺,發誓要為父親復仇。兩年之後,18歲的桓溫以吊孝的名義參加了殺害他父親的主要凶手、涇縣縣令江播的葬禮。就在葬禮儀式上,桓溫一刀砍死了江播的兒子江彪,然後一路追殺,把江播的兩個兒子全部殺死,報了殺父大仇。

東晉大臣庾翼知道桓溫報仇的經過後,非常欣賞滿身俠氣的桓溫,就跟晉成帝說:“桓家的這個小子很有膽略,希望陛下您別把他當常人,最好能把公主嫁給他,讓他承擔匡扶國家的重任。”晉成帝也是個從善如流的皇帝,立刻把南康長公主嫁給了桓溫,並任命桓溫為駙馬都尉。

後來,桓溫一路高升,到鎮守荊州的庾翼病死後,年僅33歲的桓溫被封為了安西將軍、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東晉整個長江防線的西端全部握在桓溫手中,真是權傾一時。

從永和十年(354)二月,桓溫以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權為主要攻擊對象,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桓溫率軍一路打到了長安城下。可由於運輸不暢,缺少軍糧,最後桓溫還是被前秦主苻堅擊退,第一次北伐失敗。

永和十二年(356)六月,桓溫以羌族的姚襄政權為攻擊對象,再次北伐。戰鬥中,桓溫披著盔甲親自督戰,晉軍無不奮勇向前,很快就擊敗姚襄,奪回了西晉的都城洛陽。興高采烈的桓溫上奏東晉朝廷,希望能還都洛陽。可東晉司馬氏早就習慣了偏安江南的生活,根本不願意遷都,無奈的桓溫只好率軍南撤,北伐再次勞而無功。

桓溫回到東晉後被加封為南郡公,桓氏一族全部被封了大官,桓溫的二弟桓雲任江州刺史、三弟桓豁任鎮威將軍、四弟桓秘任輔國將軍、五弟桓衝任振威將軍。掌握東晉的內外軍政大權後,桓溫整軍備戰,積極準備第三次北伐。當時桓溫的入伍郗超曾經勸告桓溫不要在春天出兵,而要等秋天糧食豐收,軍糧有了保證後再出征。可桓溫當時滿腦子都是北伐建功,然後逼司馬氏禪讓的念頭,一天到晚對部下念叨著:“大丈夫不能名垂千古,還不如遺臭萬年。”野心膨脹的桓溫根本聽不進部下的勸告,非要用戰爭來博取自己的功名。

興寧二年(364)三月,北伐之夢破碎之後,桓溫膨脹的權欲並沒有消退,他開始走上了權臣篡國的標準道路,先是廢海西公司馬奕的帝位,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隨後,桓溫又要求朝廷賜予他九錫。可桓溫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帝王夢想,寧康元年(373)七月,62歲的桓溫在荊州病故。桓溫一生確實有功於晉室,也確實有篡權的野心,所以時人評價他功勞遜於曹操、諸葛亮,可權欲之心與篡權造反的董卓、王敦之流相比,其名聲又好一些。

參考文獻:《晉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