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朝兩位賣官鬻爵的皇帝,其實並不完全是昏聵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桓、靈,即漢桓帝與漢靈帝,這兩位皇帝是被後世公認的昏君,而關於他們的昏庸。其中的一個重大的舉證,就是這兩位皇帝竟開賣官鬻爵的先河。這在今人看來,這兩位皇帝一定是昏聵到了極點。

然而,據史載,這兩位皇帝雖稱不上賢明,但卻也並非昏聵之極。東漢王朝自“明章之治”後,其皇帝多為短命夭折之君。朝政長久以來或掌握在外戚的手中,或操控在宦官的手裡。而地方上,漢光武帝的政權就是依靠豪強地主的支持,才建立了東漢王朝,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由始至終都很弱。

漢桓帝與漢靈帝,這兩位是東漢王朝後期,少有的成年之君,具備親政的能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從外戚或者宦官的手中,收了部分的權力。然而,東漢王朝早已經積重難返,其國勢也早已如同明末的崇禎,“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

桓、靈當政時,朝政長久以來的混亂也早已致國家財政的枯竭,而西北地區又屢屢發生羌族的起義。而漢朝的用人制度是“察舉製”,其結果也必然是徇私舞弊,舉人以親。其結果也必然是成就了袁紹那樣的家族,“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時人譏之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在隋文帝開創科舉製之前,朝廷是無法建立一套裝務於皇權的“公務員體制”,而這些權力也就只能分散到外戚、宦官、士族的手中。桓、靈時期,財政枯竭,又無法從地方收上稅來,與其官位平白地落入到外戚、宦官、士族的手中,還不如賣官鬻爵來得實惠。這才是桓、靈賣官鬻爵的出發點。

西晉時期,晉武帝司馬炎問劉毅(漢朱虛侯劉章之後)曰:“卿以朕方(比)漢何帝也?”劉毅對曰:“可方桓、靈。”司馬炎又道:我不會那麽差吧?劉毅說:“桓、靈兩帝,賣官鬻爵,錢入官庫;而陛下賣官,錢入私庫。以此觀之,還不如桓、靈兩帝呢!” 由此可見,相對來說,較為賢明的晉武帝也曾賣官鬻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