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孫飄揚“交棒” 恆瑞醫藥新董事長站在轉型節點

紅刊財經 范江河

2019年是孫飄揚家族財富大增長的一年。孫飄揚與其夫人鍾慧娟各自控制的恆瑞醫藥與翰森製藥,其股價在2019年大漲,恆瑞的年度漲幅接近翻倍,翰森自2019年6月IPO以來漲幅達到81.63%。但恰在這個時點,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選擇“急流勇退”。

2020年1月16日晚間,一則孫飄揚卸任恆瑞董事長的傳聞“不脛而走”,當晚此事被官方宣傳確認。據公告,孫飄揚不再擔任恆瑞醫藥董事長職務,僅擔任董事及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選舉周雲曙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這意味著,這家原本屬地方性質的連雲港製藥廠,現為4000億市值的醫藥龍頭企業,完成了第一次權力交棒。

在本期接受《紅周刊》採訪的多位職業投資人及業內人士看來,孫飄揚的“退休”在短期內並不會對恆瑞的戰略發展和基本面產生影響,而在醫藥板塊乃至A股範圍內,採用職業經理人制度仍是一件需要“大智慧”的決策。多位受訪嘉賓也告訴記者,周雲曙擔任恆瑞總經理已有17年,對各個業務條線更熟悉,且主攻銷售方向,更符合現階段醫藥企業需求,此次當選董事長也算是“眾望所歸”。

在恆瑞公告披露次日(1月17日),公司股價漲4.88%,收盤價90.66元。

孫飄揚卸任影響有限

新工作“兜底”恆瑞

一份被廣為流傳的恆瑞內部討論文件顯示,“新老交替是規律,但是公司要長期發展,制度的建設很重要,我們選擇了職業經理人這條路。國外(公司)也不會選擇家裡人來接班,即便是家族式公司”。可見在“由誰接班”這個問題上,恆瑞內部有過討論和思考,而孫飄揚選擇家族以外的高管接班,說明其職業經理人制度的設計與運行已經成熟。

從1月17日的股價表現看,恆瑞的“新老交接”似乎已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恆瑞的選擇並不是業內乃至整個A股範圍內的主流選擇,家族企業模式則是更為普遍的路線。但無論是何種選擇,這些老牌藥企總會“不謀而合”的要對未來接班人進行長期培養和鍛煉。

在多位接受《紅周刊》採訪的機構投資者看來,國內的親情觀念更重,由家族成員接班公司的情況更多。僅從醫藥板塊來看,由子女來接手企業也是“司空見慣”。某國內公募基金投研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家族企業的交接班更追求平穩過渡,如同為一線大藥企的中國生物製藥,很早就讓女兒謝其潤(27歲)和兒子謝承潤(24歲)參與企業管理,預計鍛煉和交班時間會達到10年~20年。另外,齊魯製藥也作為家族企業,女兒李燕(45歲)接班,目前來看接班過程基本順利。

目前看來,孫飄揚之女孫遠接任翰森製藥(由孫遠的母親鍾慧娟實際控制)的可能性更高。孫遠為劍橋大學生物醫學學士,目前任翰森製藥的執行董事。

不過,在一些機構投資者看來,由誰來接孫飄揚的班並不是很重要。金百鎔投資副總經理馬學進在接受《紅周刊》採訪時表示,是否由家族成員接班,還是由其能力、人品等綜合素質決定,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目前恆瑞的高管團隊多年保持穩定,治理結構相對完善,孫飄揚則起到“精神領袖”的作用,具體由誰擔任董事長可能並不重要。

在正式讓出董事長之位後,孫飄揚依然擔任公司董事及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戰略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對公司長期發展戰略和重大投資決策進行研究並提出建議,具體包括:對公司的長期發展規劃、經營目標、發展方針進行研究並提出建議等。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他不擔任董事長,也不代表他完全置身恆瑞“事外”。

對此,馬學進向《紅周刊》記者解釋道,“恆瑞公告的董事會決議,第二條修訂《戰略委員會實施細則》,實際上是專門為孫飄揚留任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而修訂的。表明孫飄揚仍將統籌負責恆瑞醫藥未來的戰略方向,卸任公司董事長後,可以從一些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精力更加聚焦未來的戰略工作。”

其實,孫飄揚今年不過62歲,此時談退休或許“言之過早”。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目前孫飄揚的年齡,未來10年都可以通過戰略委員會來為恆瑞“保駕護航”,如果恆瑞遭遇危機,不排除“效仿”柳傳志的復出,而如果未來10年恆瑞發展順利,到那時恆瑞可能不會如此“依賴”孫飄揚了。

在職業投資人楊國營看來,孫飄揚此舉是“以退為進”,對公司層面也是利好。目前恆瑞處於快速擴張階段,這也需要管理體系的更新來配套。

周雲曙正式“接班”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除了名聲在外的孫飄揚,剛剛當選董事長的周雲曙則保持一貫低調,不像恆瑞的全球研發總裁張連山甚至董秘劉笑含那樣為外界所熟知。一位跟蹤醫藥板塊的私募基金研究員向記者直言,“說實話,我不熟悉他,也沒見過”。可能這位研究員也代表了市場大多數人的觀點,這位任職公司總經理17年的新晉董事長,長期以來都主要負責“幕後”的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周雲曙的履歷與孫飄揚有“重疊”之處,二者分別在1995年和1982年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可以說周雲曙是孫飄揚的“學弟”。不過周雲曙當選董事長似乎沒有太大的懸念。據前述恆瑞的內部文件描述,“(周雲曙)2003年開始擔任總經理,管理各方面工作,主管銷售”,“我們現在銷售2萬多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功能不斷完善,周總(周雲曙)做了大量的工作”。

從多位市場人士的觀點來看,他們多對孫飄揚的決策持肯定態度。東方馬拉松資管合夥人王攀峰向《紅周刊》記者表示,“孫飄揚作為第一代企業家能提前規劃,且不拘泥於家族成員接班,是高瞻遠矚的決策,周雲曙曾負責恆瑞多個事業部的工作,可以肯定其綜合能力。過去業內的焦點都放在孫飄揚身上,對周雲曙的關注度較低,我們對此次周雲曙當選董事長並不意外。”

那麽,為何名聲在外的恆瑞主管研發工作的張連山沒有成為董事長之職的競爭者呢?馬學進向記者表示,張連山是恆瑞引進的有代表性的海外高端人才,他的國外留學和外資藥企經歷,對恆瑞創新藥的研發工作起了引領作用。“不過,從管理上講,人才應該放到適合他的崗位上,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並不是職位越高越好,如果將張連山選為董事長,會有大量管理事務類工作牽扯他的精力,反而不利於張連山作為科學家的優勢。”

同時,張連山加盟恆瑞近10年,與周雲曙相比顯得資歷淺一些。前述公募基金投研負責人告訴記者,“賈伯斯為啥選庫克接班,而不是工程技術的頭,或者設計部門的頭?”在現階段,由主管銷售的負責人,而不是科學家來擔任CEO或許是更優的選擇,由於中國醫藥市場的環境較為複雜,如果CEO不熟悉銷售工作,出現藥企銷售額快速下降的局面,會相當“棘手”。

新一輪集采開標

新董事長的壓力不小

除了董事長換屆的事項外,前述恆瑞內部文件還透露了招標帶來的壓力,根據文件內容,“信息招標今年起碼還有兩次,而且面臨常態化,轉型的壓力也很大,也是動力”。實際上,今天(1月17日)恰是第二批帶量採購的開標日,恆瑞方面有曲美他嗪緩釋片、白蛋白紫杉醇等品種參與競標。

恆瑞目前的收入有相當一部分由注射劑貢獻,短期來看,集中採購對其收入端的影響較小,不過這雙懸著的“靴子”還未落地。對此,馬學進向《紅周刊》記者表示,招標常態化的預期已經明確,自2018年“4+7”集采的試點後,先有地域的擴圍,現在到了品種的擴圍,未來隨著更多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完成,劑型上也會從口服、逐步擴充到注射劑。

王攀峰也告訴《紅周刊》記者,“醫保局現在思路越來越清晰,經過一兩年的探索,整個醫藥招標頂層設計基本有了清楚的架構,未來招標肯定是常態化、動態化”。

具體來看,目前恆瑞涉及的集中採購品種尚未觸碰到其“核心”。前述公募基金投研負責人告訴《紅周刊》記者,恆瑞的化療藥,現在價格仍然不低,比如奧沙利鉑、替吉奧等,由於注射劑一致性評價進度緩慢,現在還做不了集采,“未來過一致性評價的化療藥多起來了,尤其是恆瑞的核心品種,可以做集采了,那時候恆瑞的壓力就來了”。其實這份壓力,也正是新董事長迎來的第一個難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