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藥王家族”誕生:從小城起家的3700億市值製藥帝國

孫氏夫婦同時控制著A股和港股市值最高的醫藥公司,按照6月17日的匯率計算,兩家公司的市值合計約3700億元人民幣,堪稱中國“藥王家族”。

綜合編輯 | 李秀芝

頭圖攝影丨鄧攀

6月14日,翰森製藥(3692.HK)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4.26港元。截至當日下午16時收盤,該公司股價為19.5港元/股,暴漲近37%,市值約1113億港元,一舉成為港股最大市值醫藥股。港股同一時間,其他超千億市值醫藥股只有藥明康德(2359.HK),其市值約1053億港元。

對投資者來說,翰森製藥是個相對陌生的名字。其100%控股的運營實體豪森藥業(江蘇豪森藥業集團),則在業內廣為人知——豪森藥業的實際控制人、首席執行官鍾慧娟,是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的妻子,而恆瑞醫藥則是A股市值最高的醫藥股,截至目前,其市值約2710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孫氏夫婦同時控制著A股和港股市值最高的醫藥公司,按照6月17日的匯率計算,兩家公司的市值合計約3700億元人民幣,堪稱中國“藥王家族”。

是的,豪森藥業和恆瑞醫藥,是一個典型的家族生意,儘管人們似乎很願意從中解讀出“巾幗不讓須眉”的故事。它們的產品品類相似,且共用一個研發平台,內部也存在不少的關聯交易。

當然,必須被認識到的是,孫氏家族能夠同時佔據A股和H股醫藥一哥的位置,與孫飄揚夫妻注重研發和創新分不開,目前恆瑞醫藥保持了每年上市2-3款創新藥的節奏,而豪森藥業同樣也有1款創新藥。

從國企到民企

孫飄揚,1958年出生於江蘇淮安金湖,1982年從中國藥科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畢業。該校素有“藥界黃埔”之譽,出了眾多醫藥企業家:除了孫飄揚,還包括聖和藥業董事長王勇、浙江醫藥董事長李春波等。

畢業後,孫飄揚被分配到恆瑞前身—連雲港製藥廠,當一名技術員。連雲港這個地方依山傍水,是國內明星藥企的成長地之一,比如恆瑞、豪森、康緣和正大天晴,都從這裡崛起。

連雲港製藥廠創立於1970年,草創之初也就“幾口大缸、大鍋”,改革開放後規模雖有擴大,可技術和產品始終是原始落後。到1990年時,連雲港製藥廠職工也有300多人,但經營步履維艱、陷入困境。時年32歲的副廠長孫飄揚迎來了第一次重要機遇——臨危受命,挑起了廠長的重擔。

搞技術出身的孫飄揚,很快把脈症結、對症下藥,決定把開發“新、特”藥作為突破口。當年廠裡內部也有不少反對聲,主要是沒有把握。

1991年,在孫飄揚主導下,藥廠從中國醫科院藥研所拿到了新開發的抗癌藥異環磷酰胺專利權,引進這個國家級新藥,共斥資120萬元。當時這筆“巨款”差不多是連雲港製藥廠一年的總收入,引起了全廠轟動。

可孫飄揚卻堅定地認為,“你沒有技術,你的命運就在別人手裡。我們要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 在那個抗癌藥物極為匱乏時期,這款新藥一上市便成爆品。

至1996年,孫飄揚已經帶領著製藥廠開發了20多個新產品,其中5個被評為國家級重點產品,一些原料藥也打入歐美市場,企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短短幾年間,藥廠銷售收入便突破億元大關。

在孫飄揚推動下,恆瑞醫藥在1997年建立了連雲港研發中心;2000年公司上市後,又建成了上海研發中心,以提高恆瑞醫藥的技術水準。後來,恆瑞又斥巨資在成都和美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和臨床醫學部,與連雲港及上海研發中心分工明確,統一協作,形成了獨立的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

根據恆瑞醫藥2018年財報,恆瑞醫藥已經打造了一支擁有3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其中2000多名博士、碩士及100多名外籍雇員。其中,作為技術專家,孫飄揚負責參與了4項國家“863計劃”項目的研究,其個人就擁有86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5項世界專利。

同時,恆瑞醫藥在醫藥圈有“研發一哥”之稱,2018年,該公司投入研發資金 26.70 億元,比上年增長 51.81%,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15.33%。作為同一梯隊的複星醫藥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為8.25%。

孫飄揚的成功,除了他注重研發,還受益於當時的“國退民進”。相比當廠長的企業機遇,這是一次時代機遇。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中國企業史,也是中國家族企業歷史一個分水嶺,其標誌就是浙江、江蘇等地率先在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先鄉鎮企業,後國營企業紛紛改製,並由此誕生了許多優秀家族企業和優秀企業家。

連雲港製藥廠也在這一時期,獲省政府批準進行改製,並於1997年完成改製,並變更為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年後,在醫藥領域銷售迅猛突破之際,恆瑞醫藥登陸資本市場。

2003年,恆瑞醫藥啟動股改,到2006年完成股改之時,孫飄揚通過MBO(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s)的方式,成為了恆瑞醫藥的實際控制人。

孫飄揚(攝影:鄧攀)

夫妻店

豪森藥業的誕生,很有可能是帶有使命的,即作為孫氏家族產業的影子企業。

豪森藥業成立於1995年7月,最開始是一家中外合營有限責任公司。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當年恆瑞醫藥已經實現了長足的發展,但孫飄揚還只是這家國企的經理人。即便在2000年恆瑞醫藥上市時,孫飄揚個人也並未持股,沒有出現在股東名單裡。

1996年夏天,鍾慧娟以創始人的身份加入了豪森藥業。根據豪森藥業上市招股書,今年58歲的鍾慧娟,於1982年獲得江蘇師范大學(原名徐州師范學院)化學專業本科學位。辭職下海之前,鍾慧娟曾在連雲港市延安中學任課化學。1994年9月到豪森藥業成立前,鍾慧娟還曾服務於連雲港藥監局。

鍾慧娟加入後,歷任執行副總經理、總經理,直至做到總裁。至上市申請書披露時,鍾慧娟及女兒孫遠以75.66%的持股比例,成為豪森藥業的大股東兼實際控制人。

在鍾慧娟領導下,1997年4月,豪森藥業拳頭產品、抗生素藥“美豐”投入市場,當年實現收入3000萬元。2003年,豪森藥業便進入了全國醫藥百強企業,成為了業內一匹名副其實的黑馬。

目前,豪森藥業主要有13種主要產品,包括1款創新藥、11款首仿藥、和1款普通仿製藥,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六大治療領域。

其中,豪森藥業生產的“昕維”(豪森甲磺酸伊馬替尼),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神藥“格列衛”(在影片中叫“格列寧”)的首仿藥。

豪森藥業背後亦有明星投資方的身影。2016年2月,豪森藥業獲得高瓴資本近1.8億美元投資,投後估值約470億港元。2019年初,豪森藥業引入新的投資者博裕資本,獲其近2.5億美元投資,投後估值約650億港元。

“2017胡潤女企業家榜”中,56歲的鍾慧娟以200億的財富值首次上榜,並且一躍成為醫藥類女首富。

胡潤研究院有一句評論稱;“厚積薄發的豪森藥業,在鍾慧娟的領導下大有趕超恆瑞醫藥之勢。正在謀劃的豪森香港上市,或將使鍾慧娟的個人財富井噴。”評語字數不多,卻意味深長,似乎拿孫飄揚、鍾慧娟夫妻倆各自領導的企業——恆瑞與豪森作一番PK。

豪森藥業的確有著追趕恆瑞醫藥的強勁勢頭。

數據顯示,2011年,恆瑞醫藥銷售收入為45.5億元,而豪森藥業則超過35億元,從營收體量來看,兩者的規模已經非常接近。而在2006年第一屆中國製藥工業百強榜單中,恆瑞醫藥排名第35位,豪森藥業排名69位。而在2012年的排行榜上,恆瑞醫藥的排名上升為23位,豪森藥業的排名也躥升至28位。

“花開並蒂”的另一面是,“夫妻店”標簽難拆。

在業界,豪森藥業被稱為恆瑞醫藥的影子公司,二者經常並肩作戰,業務結構、業務線的重合度也相當高。雖然雙方對此都予以否認,但兩家企業在藥品批文、產品研發、銷售渠道“不分彼此”的情況已多次出現。

一個例證是,2012年11月,孫飄揚稱,公司旗下新藥西帕替尼和海那替尼兩藥品由於客觀原因開發中止。而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信息顯示,該兩項藥品分別於2010年11月和2010年6月獲臨床批件,而申報企業均為豪森藥業。

據恆瑞內部人士透露:孫飄揚在公司內部年會上,對本年度銷售業績均是將恆瑞和豪森的銷售額相加來進行總結;兩家公司均共享一個研發平台,不過,在研發品種上有所區隔。

此外,《中國企業家》在豪森藥業的招股書裡還發現,恆瑞醫藥還是豪森藥業的關聯交易方。2016-2018的三年內,豪森藥業對恆瑞醫藥的銷售額和採購額分別共計467.3萬元和1550.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數年前,孫飄揚甚至對外明確表示,有意將豪森並入恆瑞。這不禁讓人們猜想,二者的合並會不會衝擊兆市值。

參考資料:

《恆瑞醫藥“影子公司”被曝赴港上市》,金陵晚報

《孫飄揚家族:恆瑞之後是豪森,夫妻醫藥二人轉》,理財周報

《醫藥界最有錢的五位女企業家:豪森鍾慧娟成醫藥女首富》,E藥經理人

製作:楊倩

審校:高歡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