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湛:中國經濟韌性從何來

  文/專欄作家 李湛  

  近期國際形勢雖然複雜多變,但中國經濟在今年以來開局良好,穩中有進。最新的宏觀數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動能培育等方面均表明,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

  近期國際形勢雖然複雜多變,但中國經濟在今年以來開局良好,穩中有進。最新的宏觀數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動能培育等方面均表明,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因而,不論外部局勢如何變化,只要我們堅定發展符合中國產業升級方向的相關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結構向高質量轉型,中國經濟前景必然是引人注目的。

  經濟明顯企穩回升

  從最新的宏觀數據來看,一季度中國經濟明顯企穩回升,4月雖然受到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影響,社融增量有所下降,但是企業中長期貸款佔企業貸款比例較高。一季度,中國GDP增長6.4%,好於預期;一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8.3%,企穩回升;一季度,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6.3%,連續2個月上漲;一季度,出口累計增速1.4%,較1-2月增加5.9個百分點,其中,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保險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增速分別為52.4%、15.1%、14.1%和11.7%。

  同時,最新公布的4月PMI指數為50.1%,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CPI指數剔除食品和能源的影響後同比增長1.7%,保持溫和增長,PPI指數主要由於翹尾效應小幅上漲至0.9%;按美元計,出口增速雖然為-2.7%,但進口增速超預期增至4%,創近6個月新高;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6兆,在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後較3月出現一定幅度下滑,但企業中長期貸款仍有2823億元,佔企業貸款的81.33%。總體來看,中國經濟運行平穩。另外,在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中國2019年GDP增速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至6.3%,中國是唯一被IMF上調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的經濟體,說明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從新產能投資來看,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速分別增長11.4%和19.3%,保持較高水準增速;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2個百分點。基於5G網絡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芯片、工業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重要驅動力行業正成為本輪投資的熱點。

  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正在不斷加深,或許會帶來國際合作的新機遇。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1.86兆元,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的27.5%,增速為12.9%,較同期中國進出口增速高出3.5個百分點。4月底,中國召開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了一份283項成果的清單,或為國際合作帶來發展的新機遇。

  從政府產業支持政策來看,年初以來,一方面,政府在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具體措施包括針對小微企業持續三年、每年減稅2000億元,從4月1日和5月1日起分別下調增值稅稅率和社保費率,延續對集成電路、軟體企業等行業的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等;另一方面,政府頒布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製造業的發展。

  經濟具較強抗風險能力

  基於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分析,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具有足夠韌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衝擊,我們的基本理由有如下4點:

  第一,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國經濟規模世界排名第二,中國本身就具有體量龐大的國內市場,依靠擴大內需也可以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一直在下降,內需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力量來源。2018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6%,即使中國出口遭遇外部不確定打擊,對中國經濟增速的影響也相對有限。另外,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顯示,剛過去的為期4天的五一小長假實現旅遊收入1176.7億元,總接待人數1.95億人次,中國國內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第二,中國深度融合全球價值鏈工業生產體系之中,有利於對發達國家的階段性打壓產生製約。事實上,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關稅制裁並不是零和遊戲,最終會導致各方的利益受損。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達到4.62兆美元,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11.75%,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工業生產之中,如果發達國家對中國出口商品採用大幅度增加關稅的製裁措施,對各方的利益都有損害:一方面,對其國內主要在中國生產零組件的廠商而言,考慮到進口替代很難在短期內完成,其國內相關廠商的產品成本也會大幅度提高,而市場需求一般是具有彈性的,由關稅提高造成的成本增加很難轉嫁給消費者,絕大部分可能由廠商承擔;另一方面,中國如果采取相應的反製措施,對其國內商品主要銷售市場為中國的企業而言,其業績必然會遭受巨大的負面影響。

  第三,中國的物價水準較為穩定,中國的貨幣政策具有較為充分的操作空間。4月CPI同比增長2.5%,剔除食品和能源的影響後,CPI同比增長1.7%,處於較為溫和的增長水準,這為貨幣政策預留了較大的操作空間。目前,央行具有豐富的貨幣政策工具,近期還增設了TMLF、CBS等工具,可以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對貨幣政策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政策的鬆緊適度,為經濟平穩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第四,中國政府正在不斷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擴大對外開放水準,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做好較為充分的準備。今年以來,政府在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堅持“房住不炒”基調不變的基礎上,持續推動新舊產能替換、國企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科創板”快速落地,不僅可以為科創企業融資提供資金支持,還可以通過“科創板”的增量改革促進資本市場的存量改革;頒布《外商投資法》確保外商投資權益、吸引外商投資、擴大對外開放水準;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通過要素互聯互通釋放市場活力、培育新動能,等等。這些舉措有利於提高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化解國記憶體量風險,為應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局勢做準備。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有充分理由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中國經濟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而且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本身就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與此同時,中國在有望孕育新一代科技革命的部分領域具備較強優勢,比如,中國在5G技術上已處於全球領先水準,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持續加大對這些領域的投入,不僅有利於推動傳統產業的新舊動能替換,而且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可能誕生新的業態,有望成為孕育新一代技術革命動能的搖籃。另外,面對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會更加堅定政府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倒逼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危中有機,中國自建國以來曾經歷過諸多比目前更為困難的時期,但我們不畏艱難,依然取得了今天的發展成績。最後,中國特殊的制度體系決定了政府具有強大的調動資源承壓的能力,能夠集中力量攻堅克難、面對外部衝擊時也能做出適時的應對調整。因此,我們需冷靜客觀地看待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環境,不妨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持更為樂觀的態度。

  (本文作者介紹:中山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