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兆星:進一步增強金融政策工具的精準性、實效性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兆星

  今年我國多地遭遇持續高溫,不僅我國,歐洲乃至世界多國都遭受到罕見高溫侵襲,不少地方溫度突破極值。但現在我們的經濟熱度與氣候的熱度似乎有較大差距。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我們不希望過冷,也不希望過熱。近期,國內外都高度關注中國經濟上半年運行情況和全年走勢,頒布的宏觀政策及其效果,年初所設定的經濟發展目標能否實現等。這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從國內看,經濟穩定增長直接影響就業、“十四五”規劃的順利推進,也關係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收入的穩定增長。從國際看,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如果中國經濟這部“發動機”出問題,會直接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水準。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確實經歷了極不尋常的過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展現出較強韌性。二季度特別是4、5月份,受新一輪疫情衝擊、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應鏈受阻、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新的下行壓力明顯加大。6月份經濟企穩回升,整個二季度實現了正增長。7月份經濟出現小幅波動。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環境中,需要進一步增強金融政策工具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助力經濟穩定增長。

  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過程中,貨幣金融政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68兆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製造業貸款新增3.3兆元,同比多增1.6兆元。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1.77兆元,同比增長22.64%,大幅高於各項貸款增速。6月份,企業貸款平均利率進一步下降至4.16%,處於有統計以來低位。但是,隨著最新金融數據陸續披露,有兩個現象也應當引起我們的充分關注。

  一是居民儲蓄意願邊際上升,消費意願有所減弱,要警惕居民消費拖累經濟增長。根據統計,今年前7月,居民部門人民幣存款增加約10兆元,同比多增超過3.9兆元,均創近年新高。二季度人民銀行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個人儲蓄意願處於較高水準,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8.3%,較一季度上升3.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居民消費意願低迷。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2.5%,低於人均可支配收入4.7%的同比增速,消費支出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63.7%,也為除2020年以外近十年最低值。這裡面有疫情因素的干擾,前段時間,許多居民減少到飯店堂食就餐、到商場超市購物及旅遊等,對消費造成了較大影響。出於對經濟運行不確定性的擔憂,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收入下降、失業等事件,居民更傾向於增加儲蓄、降低消費。

  二是廣義貨幣(M2)增速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剪刀差不斷擴大,要警惕出現流動性陷阱。防止出現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與企業流動性緊張並存、央行貨幣投放增加較多與銀行信貸增加較少並存等問題。今年7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高於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1.3個百分點,同樣為近年來新高。七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同比少增3,191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同比少增2,842億元,企(事)業部門貸款同比少增1,457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同比少增2,357億元。企業部門融資擴產動力較弱,房地產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較為困難。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不足,金融體系充裕的流動性向信貸市場和實體經濟傳遞不夠順暢,金融機構也面臨“資產荒”的問題。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鏡像。金融數據指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經濟的運行情況。最新的金融數據反映出,我國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還不穩固,這也得到了最新發布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指標的印證。作為先行指標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7月份為49%,較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已處於榮枯線以下。7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同比保持了2.7%的增長,但增速較6月份下降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6月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增速較6月下降0.7個百分點。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需要宏觀政策、社會政策等協同發力,關鍵在於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同時,要注重短期擴大有效需求和中長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其中,金融政策要進一步提高精準性、實效性。我想就此提幾點建議。

  第一,進一步增強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工具,具有平抑經濟周期的功能。在財政政策空間受限、貨幣政策較難直達的情況下,具有準國家信用的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可以作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連接渠道或中間地帶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面直接進行資金投放,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引導商業金融提供配套融資支持,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是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一步增加投放。同時需要注意,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應主要以市場化的方式使用,最大限度提升其使用效率,動員更多社會資金和商業金融資金跟進。

  第二,精準覆蓋新市民金融需求,促進社會消費穩定增長。前面講到居民儲蓄意願上升、消費意願減弱,這是總體情況,裡面存在結構性問題。中高收入群體儲蓄傾向高、消費傾向低,大部分新增住戶存款來自他們。中低收入人群消費傾向最高,他們有大量的消費需求。新市民是典型的代表,據估算約有3億人。他們剛剛融入城市工作生活,在住房、創業、醫療、養老等方面有大量需求,但因短期收入水準限制難以充分釋放。是否可以適度增加消費性信貸、住房抵押貸款、房租貸款以及創業貸款等,短期有利於激發大量有效需求,支持穩定經濟大盤,中長期有利於培育壯大中等收入群體,為經濟結構轉型和穩定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金融機構應不斷創新和擴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優化基礎金融服務,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穩定感,增強他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第三,加強對有效投資,特別是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我國目前還正處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潛力依然巨大。有效投資對我國當前經濟恢復發展有關鍵性的作用,特別是對科技創新的投資,既能促就業穩增長,又能補短板調結構。金融業要積極創新投融資機制,為擴大有效投資提供充足資金支持,並更好適應科技創新領域需求。比如,做好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投資的配套融資支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圍繞科技創新企業不同階段特點,打造差異化、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產品服務。有效運用各種直接和間接融資工具,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多金融支持。這從當前和長遠來看都非常重要。

  第四,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具有重要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處於新舊模式轉換的重要階段,近段時間一些杠杆率過高的房地產企業,包括個別大型房地產企業出現債務危機,部分項目停工,引發多地停供停付房貸事件,使各方對房地產業未來發展預期下降。今年1~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6.4%,建案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7.1%,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創新低。當前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必須要穩住房地產市場,不能“大起”,也要防止“大落”風險。首先要“保交樓”,穩定市場預期。金融機構應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前提下,滿足受困房企合理融資需求,保持對房地產業的正常貸款。針對居民購房意願下降和市場觀望情緒,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房貸政策,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型住房的信貸需求。積極推動探索房地產業轉型發展新模式,創新和豐富金融政策工具箱,加大對長租房、公租房及各類政策性租賃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近期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就是越來越多居民開始提前償還其住房抵押貸款,我們需要認真分析這背後的原因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五,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國內經濟下行會導致信用環境惡化,疊加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嚴峻複雜,更多金融風險可能水落石出。一旦爆發重大金融風險,便會拖累經濟恢復發展步伐。要全面分析研判經濟波動、經濟周期及宏觀經濟政策對金融風險的影響,及時采取控制和預防措施。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防範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強化監管嚴防資金脫實向虛,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和各類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維護區域信用環境和金融秩序。近期一些中小金融機構爆發風險,形成巨額損失,還有個別機構涉嫌嚴重犯罪,形成涉眾風險,造成惡劣影響。對風險明顯露頭的重點機構堅決處理,防止風險外溢傳染,引發炒作和市場波動,堅決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總之,面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我們更要堅定信心,把握好處理好以下三個重要的辯證關係:一是把握短期困難與長期向好趨勢的辯證關係,不要被眼前困難嚇倒;二是把握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和長期增長潛力的辯證關係,進一步挖掘推動長期增長的積極因素;三是把握短期穩定政策與長期經濟增長新動能培育的關係,在克服當前困難壓力中,把握和創造未來的增長機遇。

  (本文作者介紹: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