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洗澡時犯一個錯,體內濕氣會越來越重!多搓這3處,可以趕跑濕氣

有句老話叫做:

「三伏天,不熱都出汗!」

最近,雲姐姐深有體會

一旦辦公室的空調罷工,

全身上下又粘又酸又臭,

只有洗個澡才覺得能勉強接受自己!

可同樣是洗澡,

有的人沖個五六分鐘搞定,

有的人卻非要搓出一堆泥才覺得洗乾淨了

殊不知夏天洗澡也有健康講究!

洗澡時犯一個錯 濕氣會越來越重

有不少人洗澡時都習慣搓一搓,尤其是在大夏天裡,總覺得搓泥越多越乾淨……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些灰白色的細長條澡泥主要來自於生理性汙垢,是人體皮膚自然產生,分泌的代謝產物,包括老化脫落的細胞、汗液、皮脂等。

此外也有一定的外源性汙垢,包括體表微生物、環境汙物、各類化妝品或外用藥物的殘留,以顆粒狀沉積在皮膚的表面。

很多人洗澡覺得搓得越多越乾淨,但其實這個觀點是有待商榷的!

過度用力清潔皮膚汙垢,會破壞皮膚角質層。尤其在夏天,我們常常會開著風扇和空調,這時候,濕氣就會「乘虛而入」。

所以,搓澡別太用力,也別太頻繁,否則體內的濕氣會越來越重,也會降低皮膚抵抗力以及誘發或加重皮膚病。

總之,搓澡講究個適可而止,最好隔幾天搓一次,溫柔一點,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為宜。

洗澡不擦乾,既愛感冒又加重濕氣

大夏天裡,有些人洗澡後,圖省事和涼快,要麼草草擦身體,甚至擦都懶得擦,乾脆風乾……特別某些男士!

其實,洗澡後經常不擦乾身體,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被感冒盯上。身體經常濕噠噠的,還容易被濕邪入侵,加重體內濕氣。

而且,私處本來就比較潮濕,如果你不擦乾,不就讓病菌們有機可乘嗎!

所以,別偷懶,洗完澡一定要擦乾。

那麼,不好的洗澡習慣會加重濕氣,而好的習慣能夠去除濕氣——

想趕跑濕氣 洗澡時多搓這3處!

1、腋窩

腋窩處有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

經常搓一搓,不僅排濕氣,還能疏導心經鬱火。

2、肘窩

肘窩外側的曲池穴,都是人體關鍵「排汙口」。

3、膕(guo第二聲)

膕窩中心的委中穴,也是人體的「排汙口」。

方法:每周或隔周在肘窩、膕窩處連續揉搓5~10分鐘。(打上沐浴露後再搓,能保護嬌嫩的皮膚哦~老年人或孕婦以及其他行動不便人群請小心,謹防摔倒!)

但是不管氣象怎麼熱,

不管是涼水還是溫水,

這些時刻最好別洗澡,因為——

多想洗澡也忍著,否則易虛脫、暈厥!

1、滿身大汗時

運動後、滿身大汗時不要立即洗澡。要在心率恢復到平靜狀態後再洗澡,而且要補充營養物質和水分,並經過充分的休息後再去洗澡,以免虛脫。

2、喝酒後

酒精會抑製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甘糖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3、飽餐後

飽餐後洗澡,全身皮膚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4、勞動後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後,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5、發燒時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十分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6、血壓低時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7、飢餓時

飢餓時洗澡,可能會因為低血糖而出現頭暈、多汗、體力不支的情況

總結提醒

★出汗多的季節,每天洗一次澡即可,最多也不要超過兩次。

★而為了保護皮膚油脂膜和有益菌群的完整,水溫不宜太高,應與體溫接近,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但最好也不要洗冷水澡。

★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老人、小孩及心血管患者最多不超過20分鐘。時間過長,會導致交感神經長時間興奮,心跳和血壓上升,導致心臟負擔增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