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學青年教師的“三座大山”:教學、科研、房子

導讀

青年教師周課時數在十二課時以上,沒時間看書和搞科研;為評職稱必須寫論文,發一篇論文可能花費一年工資,有的一輩子也沒體會到學術兩字內涵。

現在的大學青年教師面臨著新的三座大山,這三座大山,讓青年教師喘不過氣來。這三座大山是,教學、科研、房子大學圍繞政績轉,政績帶動職稱轉,職稱帶動錢轉,錢帶動教師轉,學術自由被錢無情地甩到了寂寞的牆角。教師一旦穿上了職稱的紅舞鞋,就會不停地轉。大學追求政績不止,教師轉動不已。在大學圍城的外面,人們看到的是幻想風景。在大學圍城的裡面,人們看到的是拚鬥慘象。在大學圍城的外面,人們聽到的是生命狂想曲,在大學圍城的裡面,人們聽到的是生命詠歎調。大學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大學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

教學的大山

剛到大學的青年教師,首先就得搞好教學。教學是一個過程,包括備課、查資料、講課。這一過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簡單就是弄懂教科書,把教科書的內容講清楚,不用查額外的材料。複雜就是教科書是一本大雜燴,好的教科書少見,大部分教科書都是互相抄襲的產物,且邏輯混亂,結構不合理,內容自相矛盾,條塊分割、難以自圓其說。把教科書講得越好,越容易陷入自相矛盾的怪圈。一個好的青年教師,得具備對教科書去偽存真的能力,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又沒有達到去偽存真的能力,這就必然陷入講好課需要扔掉教科書、講不好課就必須有教科書這個救命稻草矛盾的當中。如果沒有外在的監督,青年教師講課好壞並沒有太大的壓力,可是各種教學評估,各種針對年輕人的講 課大賽,各種講課考核,各種針對年輕人的聽課,使得年輕人不得不努力備好課,講好課。否則來一個差評,幾年也不得翻身。講課的初始印象分是十分重要的,偏 見往往在第一節講課失敗中形成。

年輕教師的課時或者很少,很少就影響評職稱。或者很多,但很多也不會增加評職稱的權重。年輕教師由於不能帶碩士生或者博士生,如果不上課,總體課時就不夠。總課時不夠,就影響評職稱。年輕人就想盡辦法要課時,多上課。青年教師周時數大都在十二課時以上,有的甚至一周達到二三十課時,課時完成了,年輕人也就累了,也就沒有時間看書和搞科研了。青年教師在讀書和搞科研的黃金時期大都花費在教學上,等到有時間搞科研的時候,精力不允許,他們對科研本身也就失去了興趣。一個在青年教師在這一時期如果沒有形成搞科研的習慣和學術思維,那麽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就不會搞科研了。畢竟搞科研的過程是長期的學術積累的過程,由年輕到退休,學術積累不能中斷,也中斷不了。

科研的大山

科研是教師學術生命的體現,科研是評職稱的核心指標。科研包括發表論文、申報和完成課題 及學術交流。文科發表論文都要求發表在核心期刊、CSSCI、SSCI期刊,各大學還采取了土政策,在核心期刊和CSSCI的基礎上,又規定了A類、B 類、C類期刊,只有在這樣的期刊發表論文,才能評上職稱。對於大部分年輕教師來說,發表論文已屬不易,發表在CSSCI期刊更是難上加難。有的教師為了發表論文,還得自掏版面費。現在的版面費,一般的期刊都在千元以上,重點期刊都在上萬甚至幾萬元以上。如果通過中介發文章,那就是天價論文,發表一篇論文就有可能花費青年教師半年的工資。即使這樣,論文也不是寫完就能發的,寫得再好發的可能性也少,好的雜誌還是需要有一定名氣的作者來支撐門面的。有的年輕教師甚至幾年也發表不了一篇核心期刊的論文,大學因此出現了一個新的特殊群體,不寫論文,不評職稱,心甘情願當終身講師或終身副教授,這樣的年輕教師在國家有關規定的追壓下,就有面臨著失業或轉崗的風險。

對於青年教師來說,科研與寫論文本身應該是統一的。論文是科研的結果和標誌。但實際上,科研與學論文是分離或脫離的。寫論文只是為了評職稱,評職稱才不得不寫論文。為了寫論文而評職稱,一旦評上副教授甚至教授,論文生涯也就結束,可學術生涯還沒有開始,從起點就沒有學術,從終點又哪裡來的學術呢?可能有些教師,一輩子也沒有體會到學術兩個字的深刻內涵,就是淺表層內涵也沒有體會到。

申報和完成課題也是科研和評職稱的重要組成部分。課題包括地市級課題、省部級課題和國家級課題,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專項課題。無論何種課題,都需要有前期的研究成果,有了前期的研究成果之後,申報課題還得需要拉關係,走後門。青年教師在很少有論文發表,很少有前期的研究成果,年輕教師還沒有形成 學術關係的情況下,申報課題的難度可想而知。年輕教師大都是在老教授申報課題負責人的參與者,在老教授的指導下完成課題,年輕教師甚至成為老教授完成課題 的長期雇員或者包身工。為了鼓勵年輕教師申報課題,提高年輕教師搞科研的積極性,搞了諸多為年輕教師量身打造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這也是杯水車薪,大部分 年輕教師還是申請不到。申報和完成課題,尤其是申報省部級和國家級課題,對一些人幾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申報必須年年有,年年申報終會有獲批的時候,申報課題就具有了西西弗斯不斷推石頭的悲劇性效應和重複性陣痛。

學術交流也是評職稱的必備條件。學術交流的好處在於了解學術前沿、學術動態、形成學術交流圈子、形成學術交流氛圍,為搞科研發論文打下良好的人 際基礎。問題在於,開會的錢從哪裡來,有的學校條件好,開會的錢由學校給報銷,有的學校條件不好,開會的錢自己掏腰包,在後一種情況下,很多年輕教師就會 選擇放棄開會。如果學校規定必然得參加學術交流,否則不能評職稱,年輕教師就得自己花錢開會。說到這裡的時候,年輕人的腰包就已經被掏空了。

房子的大山

年輕教師總得結婚生子,總得有房子住,安居才能樂業,安居才能有心情寫論文申報課題評職 稱。年輕教師收入都不高,大都在三四千左右,課時費也是因學校而異,據說最高課時費一節可達百元,最低課時費五元,條件不好的大學甚至沒有課時費。無論如何,年輕教師的所有款項都在五六千元錢,這些錢買房子有相當的難度,年輕人掙死工資和課時費的速度,總也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一旦買了房子,如果父母沒錢,親戚朋友不能幫忙,也就能交個首付,後期的錢就得通過貸款買房,後期跟進就是還房貸。他們不得不通過各種辦法在校外掙錢,或者是辦班,或者是講課,或者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掙錢還房貸。年輕教師一旦走上了這條路,也就當了房奴,也就沒有了評職稱評教授的未來,學術生命也就基本上終止。對於年輕女教師來說,又多了一層壓力,在懷孕生孩子期間,至少要中斷四年的學術生命,評職稱也就相應晚了四年。

如果說講課這座大山還能承受得起,科研還可以放棄,房子這座大山總得自己扛。但沒有講課沒有科研就不能評副教授教授,不能評副教授教授就面臨著 轉崗或失業,一旦轉崗或失業也就失去了生活費的基本來源,房子也買不起。這三座大山不得一個接一個地背著,承受不起,就得放棄教師這個職位,得另謀出路。 另謀出路,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還真是難尋得很。

本文作者木然,本平台已獲授權,轉載請注明來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